【龙腾虎跃咤风云的生肖】“全链条”融合激发坝区产业龙腾虎跃
当前,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贵州深入推进,我省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科技为支撑,着力把坝区的作物生产、加工与乡村旅游、民族风情、养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全链条”式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激发坝区产业发展龙腾虎跃,助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截至今年9月,全省坝区已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139家(其中国有农业企业158家)、合作社4064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4.3%;已实现平均亩产值5861元,超过去年全年平均亩产值约200元。
“种养加”一体化:打通产业链
“从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出菇基地、冷链物流仓储和加工销售,我们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庄继文言语之间颇为自豪。
金蟾大山公司是纳雍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革新坝区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自2017年5月注册成立以来,以红托竹荪、黑木耳为主导,累计投资3亿元,建设了集工程技术中心、菌棒厂、出菇大棚基地和加工包装冷链运输4个环节于一体的食用菌全产业链。
通畅的产业链带来了可观效益。据测算,一亩土地可建两个176平方米的大棚,棚内叠层栽培多达6层,两个大棚每年两茬能种20000棒菌棒,一亩土地能采收竹荪鲜品6000斤,折合干品600斤,以每斤干品竹荪400元计算,每亩收入可达24万元。如今,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带动400多人就业。
湄潭县茅坝坝区涉及农户9314户35139人,其中贫困户63户126人。通过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稻 鸭工程,坝区11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模式,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亩产值由原来的近2000元上升到5000多元。目前,坝区高效农业已形成特色和规模,发展势头强劲。
省坝区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种养加”一体化,就是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结合,这是一种农业和企业结合,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市场化运营。
农旅融合:完善利益链
“摘一串葡萄,品一盅美酒,享一段乡野时光”,刚过的这个夏天,贵安新区高峰镇申浙多彩葡萄园基地让多方游客尽享“多彩套餐”。
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高峰镇引进泰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坝区,采取“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模式,在岩孔村、栗木村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扶贫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发展“虾 稻”“虾 藕”“虾 茭白”种养500亩,实现亩产值1万元以上。
同时,利益联结到村到户,确保农户共享发展成果。目前,泰亨公司计划连片发展“稻虾”产业2000亩,并在虾苗培育、中央厨房、农旅一体化方面深度融合发展。
农旅融合一体,是“全链条”式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各地坝区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完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旅一体化,有效助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
万山区高楼坪乡坝区,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大力推广“九丰农业 ”模式,累计发展标准化大棚蔬菜示范基地57个,种植蔬菜12000亩。同时,集“种、研、训、游、养”五大功能于一体,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打造旅游观光和生态养老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接二连三”。目前,已带动农户4249户15419人,其中贫困户2437户8625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接二连三”:提升价值链
阳光、田野、鱼塘、香菇……三都自治县周覃镇威农大坝在秋色中更显得迷人。
威农大坝距三都县城49公里,是连接三都、荔波、独山三县的交通枢纽,也是商贸物流汇聚之地。依托区位优势,坝区改变过去农业产业粗放管理方式,将2500亩土地流转出来,交由贵州都柳江扶贫公司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蜂糖李、樱桃、百香果、清水鱼等十余种产业。
周覃镇党委书记张立介绍,坝区就近布局了加工厂、冷库等,让企业就近建厂加工。并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转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目前,威农大坝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产业分红、旅游服务等方式,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0人,间接带动就业3000多人,每年综合产值6000万元。
立足一产,提升价值链。我省加快推进坝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从一产、二产、三产的简单叠加,向乘积裂变式突飞猛进。
毕节市构建产业、生产、组织、市场“四大体系”和“一产 二产 三产”的产业体系,在发展“三白”蔬菜、食用菌、香葱等高效经济作物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推动三产融合。目前,坝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23.55万亩,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62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家,年接待游客7.66万人次。
调优一产,提升二产,发展三产。坝区全面推行“全链条”式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记者 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