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些约定俗成的事】再说语言的“约定俗成”
语言上的“约定俗成”原则,在中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哲学家们关于“名”与“实”关系的辩论中,著名哲学家荀子就说道:“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也就是说,一个东西叫什么名字,没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大家都那样叫它,就算合适。
在语言上,跟“约定俗成”原则相近的,还有一个“积非成是”的现象。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的产生,人们往往习惯于用语言的既有规则来衡量它,合于既有规则,就认为它合法;否则就会判定它不合语法或不合逻辑。
年老的一些人士可能都还记得,上个世纪刚刚解放不久的五十年代初,曾号召大家学点语法——“为语言的健康纯洁而斗争”,上上下下人们掀起了学习汉语语法的热潮。当时举出的语言使用不当的典型例子当属“打扫卫生”、“恢复疲劳”。
应当说“注意卫生”、“讲究卫生”,“卫生”是好的,怎么能把它打扫掉?干活儿、工作累了,应该通过休息“消除疲劳”,怎么能让“疲劳恢复”?当时有相当多的人,包括部分语文工作者,都认为上述二例不合语法,不合逻辑。可是这种所谓错误语言说法,并没有消失掉。在众多的百姓生活中,人们照说不误。几十年过去,再也听不到人们说它们属于错误搭配了。
据专家学者们说,语言发展史上“积非成是”的现象屡见不鲜。像“每况愈下”原说“每下愈况”,“夜以继日”与“日以继夜”两说同义,现在都有人使用,其中一个被一些人认为属不当用法。前些日子被杨旭先生批评的“压轴”用法(见6月5日“知味”版),也属于这种情况。
目前一些语文性的工具书像《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对这个词的注释,都分两个义项,一个是戏曲专业语义,一个是日常生活语义。承认两说都对。再如“确凿”一词,原来规范读法是“què zuò”,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文化人、司法工作者念“què zuò”,相当多的城乡百姓却坚持念“què záo”。
近年,国家语言规范部门终于屈从了多数人的语言习惯,确定了“què záo”是规范读音。这也是语言的“积非成是”现象。时间久了,说的人多了,你不承认也不行。此种现象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