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民书法家】卓然独立碑行书——走近著名书法家王立民

2019-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北网讯(赵晓东陈悦)北国风光,不止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哈尔滨夏日的景象亦让人如痴如醉.天微微亮起,松花江岸的风吹来丝丝清凉,弯月半隐在高天云岚之中.案头是王立民先生的三本大作,我一夜未曾有睡意,就读他了.[王立民书法家]卓然独立碑行书--走近著名书法家王立民读王先生的书,不会瞌睡,因它信息量太大,要想篇篇通透,非薄力可为.我书房的窗正对着江畔宏伟的歌剧院,我忍不住诵吟先生的诗文:我曾牧马荒原.依稀思绪,点燃红色杜鹃.我曾牧马清川.沁人凉意,透进少年心田.[王立民书法家]卓然独立碑行书--走近著

东北网讯(赵晓东陈悦)北国风光,不止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哈尔滨夏日的景象亦让人如痴如醉。天微微亮起,松花江岸的风吹来丝丝清凉,弯月半隐在高天云岚之中。案头是王立民先生的三本大作,我一夜未曾有睡意,就读他了。

【王立民书法家】卓然独立碑行书——走近著名书法家王立民

读王先生的书,不会瞌睡,因它信息量太大,要想篇篇通透,非薄力可为。我书房的窗正对着江畔宏伟的歌剧院,我忍不住诵吟先生的诗文:我曾牧马荒原。依稀思绪,点燃红色杜鹃。我曾牧马清川。沁人凉意,透进少年心田。

【王立民书法家】卓然独立碑行书——走近著名书法家王立民

我曾牧马夏天。萋萋青草,天边翻卷着云团。蜻蜓掠水,哪里是驿站?云儿变幻,或许是人生感叹。我曾牧马冬寒。丘壑起伏,雪崖苍颜。风打冷哨,三分犹疑,两分试探。长路坦坦,前面已望见高山。这松花江江水舒缓,真不如三宜阁主人之文思泉涌。

【王立民书法家】卓然独立碑行书——走近著名书法家王立民

与王立民先生相识,缘于青年书法家、农村报社社长李涛先生。因他与王立民是故交,我从他那里知道了许多关于立民先生的书法、诗词、金石。王立民祖籍山东蓬莱,传说有仙履踏及,是个出神仙的地方,有人间仙境的美誉。延至后世,其家族才迁徙至东北。

怀着敬仰之情,午后约先生见面,没想到一身儒雅风度的他竟轻轻地给我们讲起了他屯垦戍边的知青岁月。知识青年下乡,这段历史对我们这些八零后不是很陌生,我出生时,应当是大批知青返城的尾声,幼时的记忆中就常听父辈讲述知青的事。在那个时代,数以千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国规模庞大的,还是在这广袤无垠的北大荒。

当年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六团,就是现在的农垦宝泉岭新华农场,这里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中国著名的三江平原,小兴安岭东南麓的余脉在这里形成了一处处的丘陵。年仅17岁的高中毕业生王立民来到这里,开始了他在伏尔基河畔4年的知青生涯。

伏尔基是满语,意为红色,伏尔基河即红色的河流。冬日的伏尔基河畔,茫茫雪原,悲壮而凄凉;夏日里,伏尔基河在骄阳下耀着红光,蜿蜒的河流像满人常系的红棕色的腰带,在黑油油的土地上飘动着。

王立民生活在这广袤的黑土地上,牧马、耕作、挖水利,收小麦,还经历过孤身误入沼泽地深陷其中,差点阴阳两隔的险境。历尽艰辛,可谓苦透了,但俗话说,痛则通,不痛则不通,青年王立民确实得到了人生的极大历练。

劳作之余,他因为能写会画,领导指派他办起了连队的《麦收快报》,当了自编、自印、自刻、自发的“总编辑”。劳作、工作之余,他读了大量世界名著,据说是他人生读书最多的时候,对后来的创作起了很大作用。回城多年后,王先生好几次回到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踏察访友,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感慨良多。

我问及立民先生的书法渊源,他说书法初学当是其母亲的大功,据先生说起,刚上小学的第一个年头,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外面到处是游行、武斗,母亲不允许他上街,就在家里旧书中找出颜真卿的《勤礼碑》,指导他临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王先生出身读书人世家,幼年时家藏丰富,古书很多,后来“破四旧”被收走,只有散落的几本王羲之、怀素、颜真卿的字帖成了课本。因母亲的教导而学会了写毛笔字,在文革中,他又得到了抄写大字报的差事,逐渐领会了用笔用墨的神奇。

提起母亲,立民先生说:“感恩母亲,永远感恩,感恩不尽”。三句话,我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从他的博客里看到,老人家健在时,王先生必然是夜晚侍奉休息,早晨床前问安,端碗先思父母饥饱,拳拳孝心使人感佩。老人家高寿得享天年,九十五岁谢世那天,立民先生在博客里写道:再也没有妈妈了。

读到这句话,使人潸然泪下。先生连续几个月为逝母临《大集经》文,可为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此孝举、孝书,前无古人,当为世之楷模。

我牵着你的手/交给另一个男人/路很远/车铃/不再送你去幼儿园;书包很沉/《我的父亲》是你一年级的作文;车窗/冻着冰凌花儿/你不用再依偎着/我的手臂/睡得香甜;安树/结了红果/用你的彩笔/绽放了鲜花/围着笑脸;读女儿的梦/把梦嫁给/相爱的山峦;云儿飘到/南太平洋的海岸/微风/永远在你身边。

”这首诗,是立民先生赠与爱女的出嫁礼物,也是对女儿最祥和的祝祷,这文字中的情真意切和父爱柔情使他慈祥的面孔变得愈加鲜活。

王立民作品欣赏。

王先生送我的文集、画集、篆刻集,以及我从网络、报刊上也不断看到他的各种艺术类型的大作,这使我颇感惊诧。他先后任省委宣传部处长、作协副主席,现任文化厅副厅长,政务繁忙可想而知,然而他却能挤出时间从事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这是颇为罕见的。他的博客、微信几乎是天天都有更新,闲暇时创作的作品、对先贤的怀念文章、对创作的思维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见先生作为大学者的勤勉自励。

纵观历代书法大家,除艺术本身的成就外,无一不是文化底蕴丰厚、具有思想深度且学问有成的饱学之士。仅在表面“形式”上下功夫者,恐怕最终只能绕着书法的圈子转,而难以触及到书法的本质及其内在流程。故当代有此见解的书家,也遵照着前人这一规律,在创作与学术两方面同时并进,认认真真写字,扎扎实实做学问,他们的实力和名声在当代书坛一直在飙升;而大多数仅满足于眼下些微成绩的书家,只需一夜秋风,便一批又一批地被人们淡忘。

说王先生的书法,不能不提起李瑞清、胡小石、游寿等先贤。李瑞清先生作为融书法创作、书法研究和书法教育为一体的一代宗师,承继了自清以来的碑学理论,创作上独辟蹊径,加之又培养了诸多优秀弟子,如张大千、胡小石等,在当时书坛影响甚大,与曾熙有“南曾北李”之称。

而张大千以画为主,胡小石作为此派传人,则培养了游寿、侯镜昶等大家,创作上承继胡先生者当以游寿为主。游寿先生由于政治运动影响,由南京而山东,由山东又哈尔滨,执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八十年代初,王立民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后,以游先生为师,从创作到学术将此一脉承传了下来。近现代书法史上有此清晰脉络的流派并不多见,故“金石书派”已为当代学术界所接受,并有不少文章论及于此。也应了游寿先生的话:“书法既然有法,就必然要有师传”。著名作家岳南以为王立民:出于清,抱于石,承于寿,评价竟是如此恰当。

提及他的先师游寿,立民先生肃敬而感恩。认为游寿是二十世纪书法的圣人,并说自己书法水平的提升与师从游寿有很大关系。游寿先生半生南来半生北,移居北国后,是苍苍黑土地、莽莽兴安岭铸就了她雄浑遒劲、奇崛天真的书风和豁达大度的性格。

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两位杰出女性,江南的萧娴与北国的游寿分别出自康有为、胡小石门下。中国书协荣誉主席沈鹏谓之“南萧北游”,更有诗作:寿长所历识弥多,胸腹诗书星斗罗。奇字古文通者几,遥知北国有姮娥。高度评价游寿先生。王立民说他始终牢牢记着游先生的教诲,书法当大道,并践行之。

他曾撰写过《游寿传略稿》,后来又继续撰写长达30万字的《游寿评传》。在研究游先生的同时,他还写了《书秉金石李瑞清》一文,这是他对“金石书派”进行探源式的研究;此外他还为李瑞清编了年谱,而编年谱所需要的学术功力和时间绝不亚于写一部研究性著作。

这些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陈雅飞先生在《李瑞清书法研究的回顾与检讨》一文中说:王立民的研究“体现了90年代以来对李瑞清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孟会祥在《竹堂笔记》中评价立民先生书法曰:“牧公王立民先生,游寿先生弟子,当代碑行书,恐抗手者不多”。著名篆刻家吕向阳也曾评价说:“王立民的书法创作造诣提前了30年,本来八十岁才能达到目前这水平”。

立民先生认为,书法技术的提高比较简单,境界达到很难,达到一定境界很不容易,那一定是心灵的再现,从心里托出来,然后上升到一定高度。他感叹到:“五十岁后于书道略有所悟,道超乎于技,技术之训练,最终非为技术。

而技术之蒸发,幻化成道,故万般事物最终境界之升华,至无法矣。于书法,书法无法耳”。他接受了“金石书派”的接力棒,以“求篆于金,求隶于石,神游三代,目无二李”的先师训戒为艺术宗旨,精神上与先师相通,而在具体的书法实践中,一直在三代金石和三代先师的基础上力求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将这些金石碑版又与其三代先师作品作了对比,找出了先师的渊源和变化规律。他非常明了,从李瑞清到胡小石再到游寿,均是以“篆隶笔韵”入魏,笔法的浑厚,使转的跌宕,结体的开张以及气息的高古,“金石书派”的三代宗师都是一脉相承的。

但他认为,如果最终仅写像先师,那只不过是一个“愚忠”式的弟子。作为艺术家,王立民希冀在先师的基础上再向前走一步,哪怕仅仅是当代人所论的“一厘米”的高度——这里指的是跳高,你能比世界纪录保持者跳高一厘米,你即是新纪录的创造者。书法亦然。

王立民作品欣赏。

王立民先生不止于书法,在他送我的书中,《王立民画集》和《王立民印稿》引起我很大的兴趣。他的画以花鸟为主,大写意,色彩强烈,造型奇崛,加之富有情趣的题款,可谓之独具一格的新文人画。而宗法秦汉又能脱出窠臼的篆刻,则显示出先生在小小的方寸之间自由运用章法、刀法的能力。从四千多方印中选出数十方入集,可谓刀刀有味、件件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