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现代诗歌】海南现代诗歌脉络
建省前:自足状态的海南诗歌。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前,在行政区划上,海南仍隶属于广东,只是它的一个行政区。这一点对诗歌写作来说并非无关紧要,它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海南诗人建立本土身份意识,而更多地习惯于在岭南文化系统内建立地域文化认同。这一时期海南诗歌呈某种自足状态,距离诗界中心或文化资源的中心非常遥远。云逢鹤、冯麟煌、邝海星是这一时期海南诗人的杰出代表。
1980年代:诗歌闪亮的日子。海南建省之初,出生于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期的诗人林琳、艾子、黄辛力、黄海星、纪少雄、纪少飞和潘乙宁等,扬起“织染着明丽的地方色彩”的“天涯诗帆”,启程航行,一度成为碧海蓝天之下的迷人风景。
1990年代:诗歌浪潮涌上新的波峰。在海南建省到二十世纪到来之前的十年里,绝大部分海南本土诗人疏离了诗歌写作,依然与海南诗歌现场保持联系或者写作着的那一代诗人中,除了孔见、艾子、纪少飞、远岸、潘乙宁和黄辛力等人,已不多见了。
但是,他们对海南诗歌后来者的积极影响,不可低估。此外,从内地南来的韩少功、叶蔚林、蒋子丹、张志扬、耿占春、鲁萌、林珂、张锋、卢炜、鹿玲等诸多诗人、作家、批评家,加入到海南文学的交流与建设中来。1988年10月,台湾著名诗人罗门回到他的出生地——海南。海南岛上的文学气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新世纪:“海拔诗群”崛起。2004年3月,旅居荷兰达15年之久的中国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的多多回国,受海南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2005年,著名诗人王小妮和诗人、评论家徐敬亚同时受海南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2004年5月,南方出版社出版海南作协主编的“海拔诗丛”,推出诗人李少君、孔见、卢炜、白然、艾子、纪少飞、纪少雄、远岸、黄海星、潘乙宁的个人诗歌专集。
2006年6月,海南作协用“海拔”二字命名,创办了海南自己的诗歌刊物:《海拔》,体现了海南诗歌发展上的延续性。
最近几年,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有孔见、李少君、纪少飞、远岸、衣米一、黄海星、翟见前等;1970年代出生的诗人有江非、蒋浩、唐煜然、张伟栋、符力、邹旭、贾冬阳、潘乙宁,艾子、王凡、狂客青衣等;1980、1990年代出生的诗人有林森、陈有膑、陈亚冰、吕小丹、李才豪等。看起来,正活跃着的海南当代诗人和评论家人数不少,在中国诗歌界也颇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