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原唱】“南泥湾”精神传承72年 坚守平凡的驻陕武警官兵

2019-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24日正值得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黄土高坡怀抱里的延安下起了小雨,气温骤降.华商报记者从延安市出发,乘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地处南泥湾的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一中队(以下简称执勤一中队).[南泥湾原唱]"南泥湾"精神传承72年 坚守平凡的驻陕武警官兵70多年前的南泥湾,正是王震所部359旅大生产之地,战争年代肩负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丰衣足食"重任,自此"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这个季节的南泥湾,两边山梁上披上了零星的红叶,沟壑内的庄

10月24日正值得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黄土高坡怀抱里的延安下起了小雨,气温骤降。华商报记者从延安市出发,乘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地处南泥湾的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一中队(以下简称执勤一中队)。

【南泥湾原唱】“南泥湾”精神传承72年 坚守平凡的驻陕武警官兵

70多年前的南泥湾,正是王震所部359旅大生产之地,战争年代肩负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丰衣足食”重任,自此“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这个季节的南泥湾,两边山梁上披上了零星的红叶,沟壑内的庄稼地上已收割,农户家门口挂满了玉米,静等来年的春耕。山沟深处的军营,却有另一番热闹风景。干净整洁的军营,有的官兵在执勤,有的在训练,还有的钻进图书室里学习,秩序井然,朝气蓬勃。

【南泥湾原唱】“南泥湾”精神传承72年 坚守平凡的驻陕武警官兵

执勤一中队,自1947年创建以来,中队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扎根红色沃土,不忘初心来路,建设过硬连队,成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359旅新传人的时代标杆。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三等功6次,1999年被武警部队授予“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连续25年被武警陕西省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11次被武警陕西省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原中队长宋彪荣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19年2月,中队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五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

【南泥湾原唱】“南泥湾”精神传承72年 坚守平凡的驻陕武警官兵

光荣的中队,光荣的兵,72年的沧桑岁月,时间变化,时代更新,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南泥湾”精神却在这座军营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官兵们把“南泥湾”“精神矢志不渝传承72年,依靠的理想信念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憧憬当兵开飞机 现实却钻进大山沟

来自湖南湘西列兵21岁的王先举告诉华商报记者,他的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立过战功,数十载戎马生涯使他对部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次提到部队老人就热泪盈眶。他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军人,在部队训练拔尖,表现十分优异。小时候,爷爷和父亲就以军人的标准要求他,时常告诫他,人一定要有信仰,好男儿就要当兵保家卫国。

在家庭环境熏陶下,王先举萌生了从军报国的梦想。大学二年级时,他毅然选择保留学籍参军入伍。当兵前,父亲叮咛他,人无信仰不立,作为军人就要时刻相信党、忠于党,就要当尖兵、当先锋,咱们家三代从军,不能给咱军人家庭丢脸。

士兵突击、鹰击长空、铁甲雄兵等等这些现代军事影片,伴随着王先举成长。当兵就是到火热的实兵实弹现场,飞机、大炮,狙击枪,也就是冲着这些,他满腔执血地参军入伍,然而,他当兵却钻井了深山沟。站岗、执勤、种地,这与他的想象格格不入,天壤之别。失落感涌上心头,他对着大山哭泣过,后悔过,无奈过,甚至抱怨过。

王先举新兵到中队第一天,指导员李亚凯带领大家参观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在展览馆,王先举认真聆听着每一个故事。敬仰之时,一个问号也在他的心头升起,“在那样艰苦卓绝的年代,是什么支撑着先辈们生产和战斗?”有着15年军龄的老兵、四级警士长龙宜涛,看出了王先举的思想波动,主动跟王先举聊天。

龙宜涛跟他讲,一个简单的道理,每个人当兵都向往着飞机、大炮,那么谁来站岗?这片有着红色基因的土地,曾经孕育过革命的种子,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总得有人守着吧?你不肯付出、我不肯付出,谁来付出?

平凡岗位上 精神传承一代又一代

一个人的蜕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一件触动内心的事件。龙宜涛开导王先举,王选举反问“班长,啥是信仰?”。这次,龙宜涛还没回答,在一旁的排长陈喆给他讲述了龙宜涛的经历。

2007年起,龙宜涛开始担任中队应急班的班长。担任班长的7年间,多次参加比武获得优异成绩,所带战士20余人成为班长骨干、训练尖子。2015年,由于中队农田扩大,急需一名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种植员。经中队党支部决定任命龙宜涛为种植员。

当时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把一名全面过硬的战斗班班长安排到后勤岗位?他们不知道,中队党支部看中的,正是龙宜涛的踏实履职精神。党员大会上,龙宜涛态度坚决: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党叫干啥就干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担任种植员后没过多久,中队的庄稼生病了。有人劝他返回中队当班长,说他干不了这活。谁知龙宜涛却当众立下“军令状”:庄稼种不好,我自愿接受处分!

没多久,中队农副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年产瓜果蔬菜达2万余斤,官兵们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面对赞誉,龙宜涛说:“听党指挥的意识有多强,执行的力度就有多大。”

老班长的自身经历教育了王先举。

王先举告诉记者,一年来,站在曾经“南泥湾大生产”土地上,曾无数次重现老前辈边生产、边打仗、边学习的场面。现在他懂得了“取舍”意义,以前看到手机朋友圈里同学和朋友晒自己生意兴隆、赚钱、购物等,这些恰恰是军人所不能追求的。慢慢他知道该与这些“享受”说再见了,于是他把手机上交保存起来,除了跟家人联系以后,他全身心地扑在工作和学习当中,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目标,争取早点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新知识。

中队长杨路告诉记者,在他们中队,官兵平均年龄21岁,文化程度本科、大专都有,最低的是高中毕业,作为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如何立足大山沟里讲奉献,照搬吃苦耐劳是不行的,时代在变,南泥湾精神也在与时俱进、开创未来,官兵们在面对站岗执勤谋打战,科技强军练本领的新环境下,新时期南泥湾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铁心向党,苦练军事本领”。

听党话 初心不改 忠诚不变

10月24日,记者走进中队荣誉室,一块介绍中队历史沿革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去年3月,中队再次面临改革整编,部分官兵面临分流。当时,官兵们都不愿离开这个光荣的集体,不少官兵还掉了泪。但宣布命令那天,十几名官兵态度坚定:无论在哪里,都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职。

这样的整编,建队70多年来,中队先后经历了15次。

初心是根,根深方能叶茂;初心是源,源浚方能流长。

去年9月,列兵胡志超怀揣一腔热血应征入伍。到了中队,胡志超看着围绕四周的大山、人烟稀少的村落,心顿时凉了半截,日复一日的执勤、严格艰苦的训练。而且中队手机管理严格,鲜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有一次,胡志超和分配到市区的战友聊天,听到了外面很多有趣的事,他越发怀疑自己当了个“假兵”。渐渐地,胡志超工作情绪变得十分消极。指导员李亚凯发现了胡志超的变化,于是带着他来到中队荣誉室,给他讲老中队长宋彪勇擒歹徒、中队官兵扑灭山火和抢险救灾的英勇故事。

起初,胡志超不以为然。后来,支队副参谋长宋彪来到中队检查工作,胡志超问宋彪,待在山沟里能有啥作为?宋彪回答他,不管是在山区还是在城市,立足本职岗位,守护驻地人民的平安,这是军人的职责。继承优良传统,继承的是什么?那不是课堂上随便说说喊喊口号,而是真正接过先辈的枪,继承他们的遗志,扎根奉献这片土地!

听了宋彪一席话,胡志超突然觉得沉甸甸,穿上一身橄榄绿,握起钢枪的那一刻,守护在这大山之中,就是他最崇高的使命。从那天起,胡志超刻苦训练认真工作,将自己完全融入了这片土地。前不久,胡志超由于训练成绩突出,被中队评为“训练之星”。

中队荣誉室里陈列着数面锦旗,每一面锦旗都蕴含着感人的故事。

2017年6月18日,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一名群众将一面写着“人民卫士见义勇为”的锦旗送到了中队,感谢战士郭永岳在她面临危险时出手相救。

2017年6月14日下午,战士郭永岳外出在超市购物时,突然听见一声“抓小偷”的尖叫,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慌慌张张冲向超市门口。郭永岳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到了小偷面前,将其击倒,随后使出一招娴熟的“锁喉勒颈”将其制服。事后郭永岳将钱包归还失主,在群众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移交公安机关。而后他悄悄返回中队,回来后也只字未提。

接过锦旗时,郭永岳说,守护驻地人民的平安,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中队驻守在革命老区,当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当然要挺身而出。

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中队官兵说,不忘初心让他们步伐坚毅。

舍生忘死是奉献 坚守平凡也是奉献

四级警士长白亚龙是中队的军械员。他常说,把平凡的事干好,把简单的事做实,这就是履行使命。

2012年,中队决定由他担任军械员。最初,他以为完全可以胜任,但接触工作后他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单是各种武器参数就让他头疼不已。于是他给自己定下学习计划表,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从枪械发展史到配发武器装备的基本构造原理开始一点点地学、一页页地啃,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

由于白天训练紧张,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困了就用凉水洗脸、风油精提神。看不懂的就记录下来,随后向机关和中队干部请教,逐渐掌握了工作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的学习训练,他终于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问不倒”。

一次,中队组织武器保养,他发现一支武器无法正常使用,急忙开始维修,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这时,有人宽慰他:“一支武器有故障,其他武器不是还能正常使用吗?”他回答说:“武器是我们的第二生命,我们必须爱护;如果突然发生暴恐事件,武器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任务完成,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吗?”

舍生忘死是奉献,坚守平凡也是奉献。春去秋来,中队官兵反复进行着执勤、训练、学习,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当记者问到官兵“你是否依旧在这里坚守?”官兵们总是回答:“只要祖国需要!”

南泥湾的平凡,每天都在延续;这支部队的红色印记,历久弥新——一切听从党指挥。

矢志不渝 铁心向党 军魂永驻

武警陕西省总队政委龚冠宇是一名经过战火洗礼和基层经验丰富的老兵。他感慨地说,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驻守在陕西的武警官兵,大力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长期以来,总队党委坚持把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当教材,把红色旧址当课堂,不断激发广大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执勤一中队是总队大力传承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杰出代表。

数十年来,官兵扎根在南泥湾大山沟里的行动是朴素的,他们只讲奉献不所取;信念是永恒的,不忘初心,牢记宗旨,追寻先辈足迹,矢志不渝,铁心向党、军魂永驻,打牢绝对忠诚的“红底子”,将南泥湾精神一代代传承。

华商报记者在中队采访的时间即将结束时,中队的训练号又一次响起,官兵们换上训练服,个个精神抖擞,展开了训练。一时间,口令声、跑步声、吼喊声震耳欲聋,在山谷里回荡,高高山梁上投射下来的的阳光,暖暖照在军营里,照在官兵的脸上,营院里树起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