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臣中国的历史epub】中国历史风云录 (陈舜臣作品)
炀帝在江都扬州光顾着沉醉游兴,基本上见不到他为防备帝国崩溃而采取行动的迹象。群盗增多,致使每天都有隋朝地方政府在遭受破坏,官员被杀。
场帝大概是精神异常了。他的存在对群臣来说,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
炀帝在去南方之前,有个叫安伽陀的神秘方士预言说“桃李荣”。他骇人听闻地说,李氏可能会取天下,所以要杀掉所有李姓之人。炀帝非常憎恶建国元勋之一的李穆的孙子李浑,而且场帝的亲信宇文述也很厌恶李浑,所以炀帝经
史书中形容为
—一道路降者不绝如流,众至数十万。
大业十三年(617)发生了大饥荒,李密占领洛口仓是在翌年,所以这种现象是必然的。李密集团的实力很快就膨胀到了可与河北窦建德相匹敌。
军势得以壮大的李密攻击东都洛阳。炀帝的孙子越王杨饲驻守洛阳城,但却因年轻资历浅而统制不住重臣。军队的两个首脑——装仁基和萧怀静—一事事不和,前者杀了后者投降李密。李密授予装仁基上柱国的爵位,任命他为攻击洛阳的司令官。按照这种情况,此前的守方责任人既然成了攻方的指挥官,理应能很快攻陷洛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洛阳城难以攻破。
守卫洛阳的优势在于不会为粮食发愁。这是因为洛阳城附近还有和洛口仓一样的粮食仓库群,即回洛仓。李密认为,攻陷洛阳的前提是要占领回洛仓,于是对那里发起强攻。隋军也拼命死守。因为如果此处一丢,洛阳也就完了。
李密先是自称魏公。由公到王,接着通过禅让当上皇帝。毕竟身为贵族的李密了解这样的历史惯例。在当时群盗之中,也有不少人擅自称王称帝。前面提到的窦建德也自称长乐王。 李密有个政权构想。国号自然应该要取魏。攻陷洛阳,接着拿下长安后安排禅让。尽管炀帝不在长安,但那里是隋朝国都,还有隋皇太孙杨,因此暂且拥立他当皇帝,然后再禅让,这也是贵族李密的常识。
东方有河北窦建德这股大势力,西方则没有这样的大集团。兰州(甘肃省)虽盘踞着叫薛举的实力派,但在距离上,洛阳比兰州更靠近长安。李密在关注薛举动向的同时,攻下洛阳,然后就决定向长安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