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直入豆瓣】单刀直入的“偏见”

2019-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7年春节刚过,我考研失败,一心想去北京找份有理想有追求的工作,想做出版传媒文化行业.大名鼎鼎的单向街书店发出公告,招店员若干名,我发了封挺长的邮件过去,没几天就收到了特别真诚的回复,回信也挺长,大意是店员这份工作待遇还是很一般的,年轻人估计吃不消,感谢我的热情,祝我好运,祝我能实现理想.[单刀直入豆瓣]单刀直入的"偏见"这件事情被我父母发现之后,我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那大概是我从小到大最被父母怀疑.最令父母震怒的一次.他们觉得我实在不能再荒谬了,考研失败不可怕,居然想去当外地

2007年春节刚过,我考研失败,一心想去北京找份有理想有追求的工作,想做出版传媒文化行业。大名鼎鼎的单向街书店发出公告,招店员若干名,我发了封挺长的邮件过去,没几天就收到了特别真诚的回复,回信也挺长,大意是店员这份工作待遇还是很一般的,年轻人估计吃不消,感谢我的热情,祝我好运,祝我能实现理想。

【单刀直入豆瓣】单刀直入的“偏见”

这件事情被我父母发现之后,我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那大概是我从小到大最被父母怀疑、最令父母震怒的一次。他们觉得我实在不能再荒谬了,考研失败不可怕,居然想去当外地一家书店的店员,这完全是一个对不起自己人生、愧对列祖列宗的想法,让他们托人找关系帮我在老家找个工作难道不好吗,再不济,可以托北京上海广州的朋友帮我找个面试的机会啊。

【单刀直入豆瓣】单刀直入的“偏见”

我记得我那时也生了很大的气,你们怎么能说我想去单向街工作很荒谬呢。单向街书店的老板之一是许知远,我大学时候的第一个精神导师。我曾经在85%的课上都不听讲,在下面精读每一份《经济观察报》,看那一批记者的稿子,看当时最红的那批知识分子的评论。

【单刀直入豆瓣】单刀直入的“偏见”

我按照许知远每篇文章中抛出来的动词大词、动辄四个字以上的人名去图书馆借书,什么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我读了几本他的书:《转折年代》、《醒来》……到底是没能成为单向街的人,但我在那件事情发生之后一年半,成了新闻业的人,到现在还没有改行。我不想改行。

年初我采访青年作曲家金承志,那之前不久,许知远和金承志对谈的那期《十三邀》刚播出。那是我在听身边的朋友们热议俞飞鸿那期的种种争议以后,第二次比较集中地面对人们对《十三邀》的看法。我问了金承志,那次节目中的交谈是否让他感到不适,他说也没有。

他的意思,我大概理解,就还是觉得许知远希望从他的嘴里听到某种自己关心或符合期望的话,类似金句,这样可能比较符合新新人类应有的讲话风格。有朋友说,聊得有点尬是因为,许知远“自己信了”,这还是指他和时下最火的精神有所脱离。许知远信仰理想主义,而弄潮儿们都觉得现在还谈这个不合适。

看《偏见》重温了一下那些交谈,觉得文字是轻装上阵的,对读者来说,文字比视频显得要礼貌一些,某种程度上也真诚了一些。罗振宇说,读到大三才听说“尊重人”这个词,在小城市俗人的命运剧本上只能“爬行”。姚晨说到看黑泽明的《蛤蟆的油》,每每想起来过去的自己,就“惊出一身油”。

蔡澜说,中国人从来不爱“学习怎么死”,而在墨西哥有人死了会放炮,很欢乐。实际上每个成为精英的人都还没完全把理想主义那一面给埋掉,只是都会有办法套路地说出个替代概念,甚至套路地表现一下“这个就没必要说了吧?”

有一天我在看足球比赛的时候忽然就想起了许知远在《十三邀》里的那些提问,想起以前他在各种各样的文章里的那些发问。就像在踢足球比赛的时候,每个队都会有些复杂的战术,但这个叫“许知远”的队,就坚持不懈地中路直塞,就想这手术刀般的攻势总有可以一下子打得对手土崩瓦解的时候。我的希望就是《十三邀》以后还能这样,生产大家眼里的“偏见”,华丽丽地单刀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