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法善是个什么样的人】神坛下叶法善的人性光辉

2019-03-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叶法善是人,是一位高道大德;在民间传说中则是神,是神通广大的道仙.叶法善健在时,就已被作为"传奇"的对象,张鷟(658~730)撰于唐开元初的<朝野佥载>录有"凌空观叶道士斩肚治病"的神话.唐玄宗于叶法善仙逝19年后御撰的<叶尊师碑铭并序>,大篇幅表述叶法善"潜泳水府,飞步火房,剖腹濯肠,刳睛抉膜,征召鬼物,奔走众神"等神异之术,成为传说的源头,使叶法善渐成羽流信众崇祀之神.[叶法善是个什么样的人]神坛下叶法善的人性光辉历

叶法善是人,是一位高道大德;在民间传说中则是神,是神通广大的道仙。

叶法善健在时,就已被作为"传奇"的对象,张鷟(658~730)撰于唐开元初的《朝野佥载》录有"凌空观叶道士斩肚治病"的神话。唐玄宗于叶法善仙逝19年后御撰的《叶尊师碑铭并序》,大篇幅表述叶法善"潜泳水府,飞步火房,剖腹濯肠,刳睛抉膜,征召鬼物,奔走众神"等神异之术,成为传说的源头,使叶法善渐成羽流信众崇祀之神。

【叶法善是个什么样的人】神坛下叶法善的人性光辉

历代神化叶法善的典籍,如唐代的《叶法善传》、《广德神异录》、《玄怪录》,宋代的《太平广记》、《三洞群仙录》、《唐叶真人传》,明代的《仙传拾遗》、《初刻拍案惊奇》,清代《隋唐演义》第84回则将叶法善与张果老连接,展现叶法善的神奇法术。

【叶法善是个什么样的人】神坛下叶法善的人性光辉

直至现在仍在继续神化中,如李德贵《叶法善传奇》、沈子悊《唐代叶法善医药传奇》、鲍李俊《叶法善传》。"叶法善引唐玄宗游月宫"可视为代表性故事,或许此故,北京东岳庙主殿所立《梨园重建喜神殿之碑》,将叶法善列为十二音神之一。

【叶法善是个什么样的人】神坛下叶法善的人性光辉

吴真教授《神性的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一书,精深地论述了叶法善一步步走上神坛的历史现象。神坛上的叶法善形象固然可爱可叹,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大多民众所了解的就是这种道仙叶法善。而让他卸去神装,走下神坛,大家则可看到他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叶法善的百岁人生,在"忠、孝、勤、能、善、静"诸方面闪射着人性的光辉。

叶法善被召进宫廷内道场,历高宗至玄宗五朝,期间权力斗争接连不断,政局诡谲多变。有武后揽权改周,中宗复位,武三思秉政专权,韦后与安乐公主弑君谋政,太平公主图攘大位,玄宗除逆登基。身处政治旋涡边缘的叶法善,做到退能自保其身,进则助定逆乱,始终护持李唐皇朝。

叶法善是与世无争的道士,但不消极避世,而以道家"禳灾求福"为宗旨,凭睿智匡国辅主。他认定李隆基能安定社稷,造福黎民,故悉心佐佑圣主,"凡吉凶动静,皆预先奏闻"。睿宗深感叶法善有辅佐之功,称对他"有冥助之力"。

延和元年(712),唐睿宗让儿子李隆基监国,改元"先天"。太平公主不满足参予朝政,欲效法母亲武则天谋求大位,谋划羽林军入宫弑害侄儿李隆基。叶法善预察此情,"先事启沃,亟申幽赞",开导年方27岁的李隆基择机行事。先天二年(713)七月三日,当太平公主与大臣率人马入宫时,被已有防备的李隆基剿灭。睿宗下诏传位玄宗李隆基。

在中宗、睿宗、玄宗交替的关头,叶法善起到机要军师的作用;封叶法善诏书中的"预睹衅萌",就是指玄宗夺权之役中,为之预测敌情和搜集情报。特别是对付太平公主及党羽之役,在时势关捩成败悬于一线的时刻,叶法善为李旦父子谋划于帷幄,顺利摧毁敌对营垒,立下扶危定倾之功。

近而立之年的李隆基,历经政变风云,求治心切,他不仅虚心采纳贤相们的主张,对叶法善更是"屡询至道"。而叶法善"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谋参隐讽,事宣弘益",没有辜负玄宗的器重。叶法善悉心辅佐,为朝廷出谋划策,713年十二月,玄宗接受其建议改年号"先天"为"开元"。

开元初年,玄宗为显示太平兴盛,下令全京城张灯结彩,大闹元宵灯会。上阳宫搭起30多间彩楼,高15丈,金玉翡翠点缀其间,无比豪华辉煌,玄宗兴致勃勃地邀叶法善同赏。叶法善却直谏:"彩灯之盛,固无比矣!但奢靡过甚,与国何益!"玄宗觉得是逆耳忠言,传旨全国:民间可尽兴节庆,而州县不得铺张。自此,在开元近30年间,玄宗很少搞类似的奢摩之事,专心于励精图治。

玄宗能听得进叶法善的忠言,与这样一件事不无关联:继位之初,吐蕃王欲进兵大唐,派遣使者,欲以进献宝物为名刺杀唐玄宗。使者手捧宝匣请玄宗亲自开启,当满朝文武百官木然旁观时,叶法善识破其诈,连忙奏止:"此是凶物,宜令蕃使自开。"果然,匣开弩发,蕃使当场中毒矢而亡。

开元年间,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其"开元之治"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一样,是唐朝的黄金时代。忠于李唐皇朝的叶法善,可谓拓创"开元盛世"的元勋。

一生谨行忠心的叶法善,孝心也甚笃。716年,年逾百岁的叶法善思乡心切,向唐玄宗呈上《乞归乡上表》。但玄宗舍不得他离开,未予准许。两天后,叶法善又呈上《乞归乡修祖茔表》,以孝为理由提出请求,终于感动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唐玄宗。

《叶慧明碑》记叶法善"忠心孝举,栾栾孝思",说他"对父亲作古悲痛不已,尽思尽孝使他损肌瘦瘠"。《叶有道碑》记载:"虽暮景急节,而纯孝孔哀。是献封章,愿拜坟墓。"说叶法善进献用袋封缄的奏本,希望回乡守拜祖坟。

叶法善回到老家,父老乡亲都来庆贺,称赞他不顾年迈回家尽孝心。叶法善谦逊地说:我所习的是末等技数,回乡也只是为了传播孝心,为表示追远先祖、尽敬尽孝的心意罢了。

养德是养生的根本,养生必先养德。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一个人有善良的德行、淡泊的心境,就会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长寿。叶法善以术济民、捧心孝亲、修功累德,就是养德的集中体现。济民孝亲,善待别人,也等于善待自己,叶法善得高寿就是最好的例证。

道教以道、经、师为"三宝",认为"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叶法善思虑"不遇名师,将何度世",在贞观二年(628)辞别亲友,开始云游名山胜地,寻师学道。《唐叶真人传》记其"是时岁方十三,从括苍山入天台、四明、金华、会稽、涉江浙。北入天柱、天目、姑苏、洞庭、勾曲、衡山、霍山。南游剑水,登赤城,至罗浮等处,凡名山胜地,自江汉之南,无不经历。"

他终于在豫章找到一位擅长气功的万法师,求得炼丹、辟谷、导引、胎息之法;在蒙山,遇见一位道法高强的羽士。叶法善随师勤学,实习炼丹、辟谷、导引、胎息之法,颇能茹苦耐辛。叶法善所莅临、驻足的都是道教圣地,他"艰辛奔波跋涉",博采众长,为升登高道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法善一生勤于道业,直至稀有高龄,仍极为守道敬业。他:

86岁:被武则天"征至神都,请于诸名岳,投奠龙璧",《唐叶真人传》载"则天皇后征真人(叶法善)投龙采药,遍祷名山大川,风轩飘飘,驲骑络绎。"

95岁:扶助帝王制胜叛逆,使国家走上安定兴盛之路。

96岁:奉旨持绣像幡花,至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行醮祭法事,并于坛西修建洞灵观,度女道士7人。

98岁:以国教道士的身份,奉敕前往西岳华山祭拜,封华岳神为金天王。

99岁:奉旨从京城赴浙江绍兴,主持会稽龙瑞宫投龙仪,再到余杭大涤山讲经授道。

102岁:奏请朝廷恩准,将松阳祖宅改为淳和观,栝苍(今武义全塘口村)故居辟为宣阳观;请李邕为祖、父撰文,立碑敬祖,躬行孝道。在老家了却建观立碑、告慰先灵的心愿后,期颐之年的他不畏跋涉艰险,再赴遥远的京城。

104岁:奉诏乞雨,解秦中大旱。

真可谓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勤奋一生,在名道辈出的唐代也难以找出第二例。

叶法善诚非一般庸俗羽流之辈,不仅其道法思想及性格、气质出类拔萃,尽显道教宗师的道骨仙风,而且道术技法"博能而有专精",元代品评历代羽流人物的《玄品录》,将其载入"优良道品"之列。

叶法善成长于具有深厚家学的道士世家,符箓、劾鬼隶神等道教法术是其祖传家学。《叶有道碑》说叶法善"幼得父书,早传成法",从中可知叶家不仅承传天师道法术,而且已形成一套解析、传授、使用天师道法的"成法"。叶法善凭借其家学渊源,承传与创新实用道术,在名道辈出的盛唐时代独树一帜。

高宗原本不信神仙长生之术,因体质虚弱而留意养生,后来迷恋金丹驻寿,广召术士炼丹。叶法善曾研炼外丹,后来发现服食外丹有害,转向内丹术。当高宗迷恋金丹时,力劝皇上停止冶炼和滥服丹药。高宗觉得叶法善劝谏有理,便让他去检验,果然无人炼出真丹,于是将90余名炼丹术士逐出皇宫,中止炼服金丹。

作为道士,叶法善能正告皇帝弄清方士的真假,不要被他们的炼丹成仙谎言所蒙蔽,这在当时科技水平与认知程度的情况下,诚属极其难能可贵。叶法善的劝谏,不仅反映出他在养生修炼方面的精深造诣,更体现出对待道教医学具有超前的科学精神。

叶法善在高宗时取得"大洞三景法师"这一道教最高法位,在玄宗时获得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等唐代道士最高封赠,朝廷对他的尊宠几乎无以复加。受封国公是勋臣最高的封爵,一般只授予宗室和少数有特殊功勋者,中国历史上受封公爵的仅汉代张道陵天师和叶法善。

而叶法善让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望尘莫及的是,皇帝还赐封其祖父叶国重为"有道先生"、父亲叶慧明为银青光禄大夫、歙州刺史,唐玄宗御撰《叶尊师碑》,表彰其丰功伟业。叶氏一门三代道士均被朝廷封赐并立碑,这不仅在唐代,就是整个中国道教史上亦独一无二,表明其道教之能达到了极高境界。

开元二年(714),99岁的叶法善在余杭大涤洞讲道时说:"惟语济恤孤贫,感愧覆载,忠君孝亲,重人生命,净身心,绝奢侈,即为道之根绪者"。可见,以善心善待生命,是叶法善养生思想的核心。

叶法善同葛洪、孙思邈一样,不仅达到很深的医学造诣,曾多次使重病者起死回生,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常以医药接济贫苦百姓。《唐叶真人传》记他:"帝及皇后、诸王公主朝士以下亲受道法,百官子弟、京城及诸州道士,从真人受经法者,前后计数千余人。

王公布施塞道盈衢,随其所得舍入观宇,修饰尊像及救困穷,每日炊米十余硕以供贫病,来者悉无选择"。叶法善将治病所得到的酬金,全都用来修缮道教宫观,或救济孤寡穷人。古时"硕"通"石",是容量单位,唐朝一石合53公斤,"十余硕"相当于数百公斤。叶法善每日用这么多米做饭,来者不拒地施赈给贫病者,可见其善举有多么感人。

叶法善虽然身怀绝技,却不以此谋取私利。他在临终时写下这样的诗句:"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诗言志,更何况是以105岁非凡经历凝聚而成的唯一的《留诗》,足见其一生所践履的志向,是以道学、道医造福众生。

唐玄宗在《叶尊师碑》中说叶法善"可谓德博而施、道尊而光者也",在叶法善呈送的《真人乞归乡上表》上批示说他"迹虽系于人间,神自超于物累",赞扬其已进入"超于物累"、一生施善于人的至高境界。

叶法善是一个忠实践行道教"清静"教义的人。《道德经》说:"清静为天下正"。这里所说的"清静"是与"浊动"互化和对应的,旨在通过修炼,由浊返清,由静生动,使人的生命原动力得到育养。清静的内涵与核心的法则,就是少私而寡欲。叶法善不求仕途,一生清静寡欲,守柔而强。

叶法善的祖父叶有道,帝王多次征召他进京为官,他力辞不赴,并庆幸自己有福,能"开眉欢颜,像水流一样长寿"。叶法善效法祖先,唐高宗再三征召才赴长安;要授予官职,淡于名利的叶法善答以"臣在朝市,疗在山林",请求让他做乡间道士。

武则天称帝后以"武周"替代"李唐",尊佛抑道,在朝廷多事之秋,叶法善避开政治旋涡与名利祸端,以世外人自居,在内道场修炼道术、讲经布道,并施赈济贫、救死扶伤。他以道士身份参与政治,扶助正道,辅佐有功,皇帝嘉奖,但叶法善不愿为臣,不肯接受赏赐给他的卿大夫的官位爵禄。

他始终坚守着《道德经》所说的"致虚静,守虚笃",不为名利诱惑,"不以物累",保持人格的自尊。仙逝前夕给侄子叶仲容写了遗书,劝其"不得求官",表现了他"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本心之静。

人们若能理解《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养生意义,向叶法善学一点"清静寡欲"的养生之道,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灯红酒绿所诱,保持一颗淡泊心,就有希望圆健康长寿之梦。

神坛下叶法善的百岁人生,与其他历史名人一样具有忠、孝、勤、能、善、静的人性光辉。他的理想与终极归宿,是致力于创造清静快乐的安宁仙境,这正是当前人类和平、社会和谐的最高选择;他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谦逊坦诚、济贫抚孤,这正是当前社会所需倡导的人生观与社会道德;他爱国爱乡、以民为天、清正廉洁,这正是我们推行的从政理念;他不信邪术、合道摄养、顺应自然,这正是现代富裕人的养生求索。

——一千多年前的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叶法善留给我们的人性启迪,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要参考文献:《正统道藏·唐叶真人传》、《旧唐书·叶法善传》、《太平广记》卷26、《玄品录》卷4、李丹与王陈亮《唐叶法善家族三碑考》、李显光《许逊信仰小考》、李震《叶法善传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