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是什么意思】主旋律电影为什么成了“主旋律”
今年的国庆长假,真是让人振奋。我们不仅通过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看到了一个日益强大、欣欣向荣的祖国,更是在电影院里,感到了一种澎拜的、燃烧的家国情怀。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电影,领跑票房。这些电影,真正成为了国庆档的“主旋律”。
与国内市场火爆对应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在全球同步上映,全球票房火爆,很多地方一票难求。据《欧洲时报》报道,10月1日,《我和我的祖国》强势登陆欧洲,在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同步上映,创造了中国影片欧洲最高预售纪录,首日一半以上的场次,出现影票售馨的火爆场面。
在固有思维里,不少人觉得主旋律电影难拍。那么,这三部电影为什么就冲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以主旋律的基调和内容,成就了一等一的商业大片气质?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把主旋律的“大”与故事里人物的“小”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是超级大。而要表现这个大,为了表现好这个大,要呈现让观众真正受到感动的大,就必须要从“小”入手,这个“小”,就是我们最普通的老百姓。只有从最普通的百姓,从我们身边的百姓入手,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才能拉近主旋律的“大”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才能让主旋律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因此,《我和我的祖国》如此宏大的主题,用了7个小故事以及一系列小人物甚至是小孩子,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没有想象中“高大上”的风云人物,也没有想象中的高昂的口号和宣传。
因此,最好的宣传,其实就是我紧紧拉着你的手,像唠嗑一样,和你一起回忆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感人故事,而不是我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给你宣讲距离你很远的伟大真理。
这个“大”和“小”,当然更有理论意义上的高度。什么是大?我曾经在这两年的电影评论中,多次阐述的“大”,就是包括电影艺术在内的所有文学艺术作品中,最“大”的就是“情”。
这些“情”,可以是对国家民族的情,可以是亲情,战友情,也可以是友情。总之,人类心灵中一切美好的“情感“,你只要表达好了,就是好电影。只要是宣泄、揭示、表达了“真情”的电影,就必然是好电影,好作品。相反,那些不好的电影,那就一定是没有表达好人间真情的电影。它们可能也有“情”,但是,要么是虚假的情,要么是故弄玄虚的情,要么是很别扭的、强扭的情。这样的电影,肯定不会被老百姓喜欢。
为什么那些引进到中国来的印度电影经常一炮而红?可以说,这样的电影都具有浓烈的真情实感,让每一个人感同身受,哪怕就是为了在家里建一个厕所,这样的一件看起来非常“小”的事情,拍出来的电影,也让人荡气回肠,让人热泪盈眶(《厕所英雄》)。
为什么近些年,我们很难有好电影出来?如果我们深入去观察,就明白,我们的很多电影因为拜金,因为太追求快餐文化,不仅故事粗制滥造,情感表现更是忸怩造作。如此,观众如何会买账?
从前的好莱坞电影,也是精品迭出,远的不说,就说比较近的,《泰坦尼克号》《狮子王》《疯狂动物城》《血战钢锯岭》等等,都是可以让人反复观看品味的好电影。它们都把“人间真情”演绎到了极致。但是,近几年来,我感觉好莱坞也开始疯狂拜金,拜“IP”。那些所谓的“大IP”电影,情节越来越雷同,故事越来越离谱,表达的情感越来越做作。我感觉,好莱坞如果这样搞下去,距离衰落就不远了。
另外,我认为,国庆档的三部主旋律电影,不仅是给观众带来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更是对老百姓心灵的一次正能量重建。近年来,拜金拜物现象日益严重,社会的成功评价标准仿佛也在金钱化和物质化。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电影,无疑是宣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好的武器。
为什么那么多的观众,在观看三部主旋律电影的时候,会感动会流泪,在电影放完了以后,还情不自禁地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因为,人民心底里的责任感、自豪感被激发出来了。因此,国庆节三部主旋律电影,也是对社会人心的一次大洗礼。让大家明白,在金钱之外,还有更为伟大的责任和更崇高的感情。
现在的社会,需要大量的具有“人间真情”的电影出来,更需要类似国庆三部曲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大量问世。
真切希望,电影工作者们以此为起点,用手中的电影镜头,把祖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的“至真情感”,宣泄和倾流出来,激励人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