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俊卿评价】衣俊卿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已经成为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刚刚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依旧保持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和针对性强、说服力强、感染力强的特点。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此前相比,今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把这一系列读物一贯坚持的民生视角更加集中、充分地展示出来。这首先就体现在,它集中围绕着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等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展开。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民生问题专辑”或者“民生理论专辑”。深入分析七个“怎么看”的阐述,不难看出,其中十分鲜明的民生视角不仅对于阐述人们关心的各种热点问题至关重要,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众所周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推动理论大众化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上,特别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途径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更多地集中在理论宣传、宣讲、解释、论述的通俗化,以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运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视野,探索大众化的多维途径。
其中,从理论的内涵方面来看,民生视角对于推进大众化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所展示的鲜明的民生视角,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一是生活世界的视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理论的重要进步之一,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强调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然而,在如何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的问题上,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我想,民生的世界是最重要的生活世界,与民众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各种重要的民生问题,应当是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索特别关注的问题。
不难看出,生活世界的视角正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根本所在。
在每一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中,民生问题都是主要聚焦点。讨论群众所关心、所渴望解决的各种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这是在说他们自己的事情,在讨论他们自己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进而,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具体的民生问题中加以探讨,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理论是他们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心声,增进对党的理论的共识和认同。
二是人文关怀的视角。对生活世界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必须有旗帜鲜明的人文关怀。就是说,提出问题只是理论分析的开始,关键的是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在这一点上,“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它把积极解决相关民生问题,即改善民生作为理论探讨的宗旨。
以《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七个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分析,都按照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展开:揭示相关现象对于群众生活和社会和谐所造成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的理论认识、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等。
在这种分析中,把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怀,特别是解决相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政策措施,用具体的、贴近群众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
这种对于民生问题的人文关怀同近年来党和国家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许多具体实践和举措是相辅相成的。正是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文关怀视角,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群众中有了坚实的根基和土壤,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可能,并获得了生命活力。
三是群众主体的视角。通常人们思考和解决民生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衣食住行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这当然是必须的。但如果仅限于此,不从更高的层面思考民生问题,就会不知不觉地把群众简单地等同于被动的同情对象,把对民生的人文关怀简单地变成外在的理论关照。
我们发现,《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在这方面有独特的思考,在关注民生问题的物质生活内涵的同时,开始思考民生问题的更高层次的价值内涵。它不仅在问题的探讨中尽量避免理论说教或外在灌输的方式,更多地采用与群众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于民生问题所包含的价值问题的自觉思考,对社会公正、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等的关怀,对普通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
例如,在分析房价过高问题时,不仅讨论了这一问题对于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还特别强调“高房价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明确指出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情绪的焦虑,成为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甚至加剧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再如,在分析就业难的问题时,该书明确强调“就业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明确指出“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等等。
可以说,正是因为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真正抓住了人心、赢得了群众,也极大彰显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