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定义

2019-1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星辰激进乾坤转,河沙湍流露底残.古今多少英雄汉,空手握鬓卧土寒.时间过得真快,不觉今天又欣逢千佛法会,并仰仗胜缘,在此充满法喜的殊胜道场中,和诸位善信聚集共究佛法,同沾法露,实是妙哉!妙哉啊!上个月的这时候,记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行善的利益",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 -- 行善的定义.当诸位听到这个题目时,心里肯定会问?做善事只不过是在积德种福,怎么还会有行善的定义呢?这样不是搞得太复杂了吗?是的,行善事是没那么复杂,只要你所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利益於人就可以了.但有一点值得诸位去明了,因为在

星辰激进乾坤转,河沙湍流露底残。古今多少英雄汉,空手握鬓卧土寒。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今天又欣逢千佛法会,并仰仗胜缘,在此充满法喜的殊胜道场中,和诸位善信聚集共究佛法,同沾法露,实是妙哉!妙哉啊!

上个月的这时候,记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行善的利益”,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 —— 行善的定义。

当诸位听到这个题目时,心里肯定会问?做善事只不过是在积德种福,怎么还会有行善的定义呢?这样不是搞得太复杂了吗?

是的,行善事是没那么复杂,只要你所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利益於人就可以了。但有一点值得诸位去明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头,不论我们去做任何的一件事,都有它的一定规律和定义。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所要做的事是什么,对象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应如何去做,才能把它做好,做了之后又会有什么结果?就是因为有这些问题存在,所以在做事情时,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与认识。

所谓的“为善最乐”,、在这个世间上,有很多人喜欢做好事,认为行善事才是人生生活中最快乐的事,这是不论那个国家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这个善的定义,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不免有点模糊不清,只知道做而不知其定义,结果却做出与善相反的事来,这实在是不值得。

由此佛教为‘善’字下了非常严格的定义,今天借此机缘分析我个人的拙劣见解,与诸位共勉。

善的定义,可以从三方面来说明:

一 内心的动念

在这个地球上的事物,只要具有生命力,那么都有他的心理活动,这个心理活动可以分为纯洁和不纯洁两方面。纯洁的是属於善行,不纯洁的属於恶行。一个人若能具有清净而纯洁的心理活动,他是没有烦恼忧虑的。因为他心里有个善心所的存在,这个善心所的力量能断除内心里的贪嗔痴等恶念,从中萌发出一个惭愧的念头,这个惭愧心念头就是善的显现。

比如《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他每当遇到人就说“我不敢轻视汝,汝是未来佛”。这就足于体现常不轻菩萨,时刻都能保持着一个惭愧心,故而他才会行此最不可思议的善行。

反之,一个人的心里活动若是不纯洁并存有重重杂念的话,那么在他的心念中肯定充满着贪嗔痴,求不得和怨憎会等烦恼的痛苦。但为了达到自己追求的目的,而心无惭愧,不择手段的追求并做出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恶行。如《金刚经》中所说的,“歌利王为了贪而起憎念,并高举猎刀把释迦牟尼佛分割肢解”,这就证明了歌利王在当时,内心中一点惭愧也没有。

然佛陀为了救一只小鹿的生命,内心里却充满着大慈大悲不与歌利王结怨,并对他说“等我成佛了,第一个就是来度你”。

可见一个人的善与恶,完全是在他的内心清净与不清净的表现。 为什么呢?因为在日常一切的行为活动中,都是依赖於内心的驱使而活动。假使一个人的内心存有不净的因素,那么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肯定是属於不善的,如果一个人内心存有清净的因素,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绝对是属於善的。

二 行为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多元化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越来越频繁。令人更加注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走越近了。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说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任何的行为表现,都会影响到对方。从影响的范围来讲,好的则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坏的则能使他人带来不幸乃至堕落。

如新加坡电视台播放的《人生导火线》,其中有很多节目,都是因为行为的不良与暴怒,而影响到对方,结果导致火线暴发,出现惨不忍睹的命案。再如SARS的患者,其痰中就含有高度的传染病菌,其人若将一口痰吐在大街上,经过太阳的曝晒,又经风的狂吹,促使细菌满空而飞,而传染到别人身上,形成人人的生活失去安宁,这种不道德的影响可说是太严重了。

如果一个真正重视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患有传染病而自觉的遵守国家卫生条规和安全秩序,自觉的自我隔离,那么人群就不会受到影响,社会也不会受到危害。

所以说在生活中不论讲一句话还是做一件事,首先必须要考虑一下,我说了这句话是不是有利益人家,我做了这事之后是不是能帮助他人,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是不是使人家都能带来幸福。假使是有利益社会人群,就要积极的去做,若是有害的话就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不可去做。

但有时我们所做的事情,对自己来说是有很大利益,能使自己的生活获得美满幸福。但对他人来讲不仅没有利益,反而有严重的损害。所以说一个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人群具有响应及深远的影响。

三 时间的前后

时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人在生活中都很重视现实,很珍惜时机。然有一点大家不可忽视,那就是时间的前后说。根据佛典的记载,时间可以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

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简单的说就是今天的前一天为过去,今天是指现在,明天就是指未来。如今天已过去,而迎来新的一天,这新的一天就是现在。现在的这一天将要流逝,准备进入明天的日子,这个明天就是未来。 由于在现在的生活中,人们只重视于现实的东西,而忽略了过去和未来乃至不相信过去。

要知道这个过去对于现在的生活是起得承上启下作用。因为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仕途是一帆风顺还是逆境重重,你的为人是否长得一表人才人见人爱,还是长一幅丑相人见人怕,你是否聪慧过人还是愚蠢不可言等这些问题,都是取决于你过去所种下的因,才有现在的结果,在经过你的善心培植,明天你就会收成丰厚的硕果。

比如阿Q昨天奋不顾身的救出一个受困已久的受难者,那么他今天就会受到媒体的采访而赞颂宣播,更能得到人人的称念崇敬,明天他就会获得一个英雄的荣誉称号。反之,阿Q昨天杀死一个人,今天他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而臭名远扬,在明天他就成为一名千古罪人。

由此看来,在过去一举一动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响应到现在和未来。所以说在现实的生活中,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东西,更不能沉溺於现有的享受中。应该要想一想当我做了这件事,是否是有利於现在和未来,是否能使现在和未来的日子更加美好。

比如说对现在的生命有很大的利益,对未来的新生命亦有很大的利益,这就可以做。如果只利益於现在的好处,而不顾未来的路程痛苦,那就是恶行,这种恶行我们不应该去做。如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你的行动就不敢任意或盲目的去做。

总之,如果能依照上面所说的三点去改变你的生活人生观,那么你的行为,就会得到人们的称赞,你的道德品行就会受到众人的尊敬,你的为人就会获得人们的爱戴,这就是佛陀苦口婆心的教导人们行善,指引我们做个好人,做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佛陀的遗愿。之后把你的善行美德普照於人群,利益於社会,这就是菩萨的精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