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均生说马虹误人子弟】陈式太极拳的杰出代表人物——洪均生大师(下)

2019-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知道太极拳中需要螺旋劲.陈式太极拳有明显的螺旋运动称为"缠丝劲".许多人把它看成是手与足怎样正反缠绕的技巧.实事上,他们仅仅谈及它的外部运动而不是劲的本身.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发现螺旋运动.一个天真的婴儿在兴奋时能用手做螺旋运动,但我们却不能说他们在练习缠丝劲.劲,在中国武术术语中,是指通过某种正规的训练使周身的力和能量协调一致,可以调用.因此,缠丝劲或螺旋劲是通过整个身体的劲与力的集中与协调,而做出某种缠丝运动.如,手部的螺旋运动也要有整个身体带动.只有这种运动才是太极

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知道太极拳中需要螺旋劲。陈式太极拳有明显的螺旋运动称为“缠丝劲”。许多人把它看成是手与足怎样正反缠绕的技巧。实事上,他们仅仅谈及它的外部运动而不是劲的本身。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发现螺旋运动。

一个天真的婴儿在兴奋时能用手做螺旋运动,但我们却不能说他们在练习缠丝劲。劲,在中国武术术语中,是指通过某种正规的训练使周身的力和能量协调一致,可以调用。因此,缠丝劲或螺旋劲是通过整个身体的劲与力的集中与协调,而做出某种缠丝运动。

如,手部的螺旋运动也要有整个身体带动。只有这种运动才是太极拳练习者追求的缠丝劲。每个太极拳练习者普遍认为:“劲由足根发出。”但问题是劲一旦从足根产生后如何向特定的方向传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练习方法,正因为如此,螺旋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练习者技能的高低。这也使得一些人在达到一定层次后难以向更高境界发展。由于洪老师的缠丝劲已炉火纯青,他能轻易化劲,控制对手并使对手起根,被发出去。

这儿我们不能详实的说明怎样练习缠丝劲。我只能介绍洪老师强调的一些要点。这些要点有助于练好缠丝劲。让我们看看太极拳练习法中的一个动作:双推手。一般情况下,人们将伸出左足右膝,两膝高度一样,用双手将对方推开,这将使腰和身体右转,双手向前。

这种腰腿姿势产生的劲是水平面旋转,产生的力基本上是水平的,你的对手会被推出,但不会被起根和打飞。为了起对方的根,重心降得比对手低并轻轻向上推是必要的技巧,但把对手打飞的机会很小。

洪老师强调膝部的上下运动,以至从一开始劲就产生于球形的螺旋运动中。洪老师沉下左膝提起右膝,使左膝比右膝低。要让腰向右转,左臀骨随左膝沉一点点,以至右臀骨稍稍高出,这使腰、腿的旋转不再是水平的,而自然是球形的。

我曾与一位在著名推手大师门下学习多年的朋友讨论太极拳,我提到了洪老师怎样做螺旋劲。为了使他理解,我让他双手推我,他双手按住我的腰部,想用力把我向后推。我一旦听到他的劲,便沉下一个膝盖,提高另一个,这使他的一只手比另一只高,结果身体失去平衡。

他认为这难以理解,因为他知道任何太极拳技巧贵在转腰。接着,他双手封住我的两侧,使我的腰不能转动。然后我没撤退,他却几乎摔到地上。让他做,并一边实验和一边慢慢解释。

我受到他双手的力并知道不能左右旋转,我用了膝的上下运动,使臀部也上下运动,这使他的手一上一下,导致身体转动,失去平衡。事实上,我的技巧并不纯熟。这是因为我受到他的劲后,上下旋转得太多,这他的劲完全变为上下方向,当他失去平衡时,他只用了部分劲,而没用最大的劲。

如果换了洪老师,一旦对方用力,他的旋转会恰到好处。他只让对方的劲偏离一点,而不让他过分失去平衡,对手能更用力地推,这使劲反弹于其自身并将对手发出。

这种功夫炉火纯青,高深莫测。有人(指马虹,因洪老师曾批评马虹曲解太极,误人子弟,但马虹从未敢在公开场合说类似的话。译者注)说洪老师不知道“丹田内转”的秘诀,这些指责仅仅暴露他们的无知和浅薄,不仅因为他没有见过洪老师的太极拳,还由于他不知道怎样练习旋转丹田。

一旦你看过洪老师的演练,你会意识到他的丹田旋转的确是明显精确,恰到好处。如果你已经练习过丹田内转。你会知道训练方法的外在表现很明显,难以掩盖,对那些知道丹田内转技巧的人,他们在练习中尽量不显露出来,但推手中肯定要使用它。

洪老师智慧超群,在最初学拳的十五天内领悟出丹田内转,更不用说他在陈发科老师门下学艺十五年的事实了。

我知道在太极拳套路中要旋转丹田,但没听过“丹田内转。”当这一术语后来出现在一篇专门的武术文章中时,看来正适合陈式太极拳的特点。然而,我不能确定这是一种新的秘密训练方法,还是为传统的练习法换了个新术语。

我请教了许多人,然后写信给洪老师。他仅说陈发科没有教他“丹田内转”。事实是陈发科只教过他的门徒,包括洪老师和其它徒弟旋转丹田的技巧,没提到“丹田内转”。我想是陈照奎老师后来发明了这一术语,为得是人们在练习中注意旋转丹田。

许多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技巧是没有特定的术语来表述它们的,直到后来有人给它们定了新的名称。洪老师给我讲了一段往事。陈照奎老师去济南拜访洪老师时,提到一个他以前从没听说过的术语。陈老师说:“师兄,难道你以前没有练习过这一技巧么?”洪老师说:“能给我示范一下吗?”陈老师表演完后,洪老师笑了,说:“在学习套路之前,这是必须做的基本功。

”这种基本功就是单手在空中画圈,以前没有命名。由于陈老师用了个新术语来表述它,洪老师一开始不明白。

事实上,洪老师高度重视基本功,他不仅要求新学生练习基本功而且要求有一定功力的徒弟坚持练习。单手在空中画圈为的是训练整个身体的缠丝劲。洪老师把动作分为两类:正手圈和反手圈。

人们想知道为什么洪老师不用术语“丹田内转”。这也许是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在洪老师的技巧中,丹田运动不是自身产生的。丹田不会自身运动,它的运动是由膝的上下运动产生的。而且丹田总是应向两侧运动。没有使整个丹田上下旋转的技巧,整个丹田上下旋转,只会影响你重心的稳定性,然而,使丹田在一侧运动而另一侧沉下会使你重心稳定。

我没有看过陈照奎老师的太极拳表演,不知道他是如何做“丹田内转”的。此外,他的徒弟也做的不尽相同。1984年,我去某省训练,在那儿遇到一位在陈照奎老师门下学习了十年的徒弟他的动作漂亮,缠丝劲很明显,但我感到他的丹田旋转幅度太大,导致重心上浮,我问陈立清是否陈照奎也像那样练崐习,他斩钉截铁地说:“不”。

有人提出为丹田在人体中心,丹田旋转带身体旋转会使劲的发出点太高,重心容易上升,很难将对手打飞,劲力的发展也有限。

另一方面,洪老师用腿劲引发丹田旋转,这使重心降低,身体稳重。劲的发出点低,使对手容易打飞,这也有利于劲将来的发展。太多数太极拳练习者知道手要做弧形或圆形运动,同时手臂也要缠绕螺旋,手的圆弧形运动很容易,但手臂要与整个身体协调的螺旋运动很难。

了解每个动作的攻击技巧很重要,这是为了决定手螺旋的程度,功力不深的人,手臂螺旋程度不是太多就是太少。洪老师的手稿中提到在练习某一动作时,手指和手掌要面对特定的方向,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些要求太复杂和没必要。

直到洪老师演练和我亲身实践,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我经常和学生们做实验来观察太极拳技巧不同方面的影响,只有正确运用技巧,才能揭开太极拳变化无穷的神秘面纱,掌握真谛。

雷慕尼老师说:“洪老师的手部旋转幅度大、方位正确,达到了真正的缠丝劲。”冯志强老师说:“洪老师的手旋转得很厉害。”这儿,我要指出旋转幅度大是洪老师的手缠绕程度要比整个手臂的螺旋程度。

3、真正的“步随身换”。

太极拳练习者都知道身体上升、下降的协调性很重要,也就是“步随身换”。然而许多人要向对手施力时就静止不动,他们不知道如何变换步伐。只有步伐变换灵活才能使上身的种种技巧有效实施。洪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1930年,他开始在陈发科老师门下学艺,几年后,在去某地方的途中,他看见一个似乎是太极高手的人轮流与他的学生推手。

他的一些说法这使洪老师疑惑不解并参加了进去。当那人捋洪老师时,洪老师粘住他的劲并向前移了半步,插入那人的双腿之间,同时发劲,那人后退一大步。

事后,有人告诉洪老师那人是太极拳另一流派著名宗师的得意门生,洪老师说如果事先知道是如此情况的话,他就不会参加这次推手。这并不表明那时洪老师的功力高于那人,而是大多数人不知如何跟随那人移步,才导致轻易被那人推开。

他并没料到洪老师能这么快速稳定的渗透到他的步伐中,他也许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才被推出,但这些至少能说明利用好步伐渗透到对方的步形中去,能便手上的技巧更有效。

什么情况下你要转换步伐?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当你现有的步伐已达到极限。例如,你伸出双手去推对手已达极限,而且膝盖已弯曲垂直与脚尖,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你要移动步伐以保持向前的冲量。第二种是当你的步伐没有达到极限,你想在范围之外进攻,你要相应的变换步伐。

有两种方法改变步伐:一是前脚向前移半步,后脚同时移动相同的距离。二是让后腿前移成为前腿,这是由于一旦步伐和手到达极限,劲便成了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虽然能将对方推开,但技术运用的威力失去,进攻效果减弱。如果你想保持手和脚的威力运用最大,你必须灵活地转换步伐。如果你的步伐僵硬,一旦动起来,重心会不稳,这会给对手机会。因此,洪老师对步伐要求很严格,这些的确很实用。

例如为了前进,一些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在脚向前伸展时,脚根擦地而行,而太极拳另一些流派则没有或根本没有这种要求。陈发科老师教学中也强调擦地动作。我们不讨论伸出前脚可铲对方的事实,这种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使前进更加快速稳健。

当前脚擦地而行时,重心不易摇动,也能防止对方钩绊你,重心能随步伐滑入对方中线,使自己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洪老师要求当前脚根擦地的一瞬间,两脚之间的距离为一肩宽,脚根内侧地而不是中后部。当前进时,前脚微微向内侧倾斜,后腿稍低,这使擦地动作快而稳。如果臀节到后脚之间的沉劲不足,结果导致前腿也必须支撑体重的一部分,这样动作会变的笨拙、缓慢

三、高尚武德,师恩永存我心

洪老师性格丰富。他聪明、敏锐、见多识广、记忆力好、多才多艺,对人们热心、诚恳、心胸宽阔。他也正直、务实、幽默、乐观。即使你不是向他学习太极拳,坐下来与他闲谈一下也会感到身心愉快。洪老师继承了许多中国的传统美德,值得学习。

1、和蔼可亲,淡泊名利

1984年秋天,在与他通信两年之久后,我终于有幸拜访他。我写信请他帮我安排一处离他家近的地方住,这样向他请教比较方便,洪老师回信我可以住在他家。对此我兴奋不已,不但可以省钱,而且学艺方便,但却给他增添麻烦。

到洪老师家后,我与他快乐的闲谈,晚上他的学生走后,我拿出些钱和粮票给他(那时,大陆主食有限,政府严格控制供应),洪老师推还给我说:“我们还用得了那样吗。”意思是他把我看作好朋友,不用交学费。我很感动说:“我来这儿吃你的,我们还是需要买米做饭的。

”这样,他才肯接受。从那以后,洪老师的话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当今社会,许多人认为金钱至上,甚至在父子、兄弟之间也是这样,更不必说朋友和学生之间。一天,洪老师的一位徒弟陪我去武术馆,去看洪老师的另外两个徒弟是怎样教别人的。

一路上,他告诉我如果我遇到政府官员,最好不要说住在洪老师家并向他学艺。这是因为当地政府已决定不是本地学生包括那些海外的,要首先付钱给他们,然后他们付一部分给洪老师。

洪老师担心加重我的经济负担,不收学费,也不让政府收费。如果那学生不告诉我,我永远也不会知道。事实上,洪老师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他个人的政治问题还没解决。洪老师的另一位学生告诉我当我写信给洪老师要来拜访,洪老师告诉他们我可以住在他家,不用到武术馆学艺,洪老师对我从没提起过。

我去澳洲后,曾寄钱给洪老师。不久后我听说北京要造纪念碑纪念陈发科大师。我写信给洪老师,让他告诉我计划的最后细节,因为我想为此项活动捐钱。

洪老师回信说他将把我以前给他的钱以我的名义捐赠。我立刻回信说以前给他的钱是留给他自己用的。其实洪老师经济情况并不好(由于个人的政治问题)。他很需要钱。但由于考虑别人的处境总比考虑自己能得到多少钱要多,洪老师总是为我的经济情况着想。

2、一心钻研太极拳,淡薄名利

洪老师对于练习太极拳总是怀有极大的热诚,而且一直进行过细的研究。他曾提起过一件事,有一位日本妇女(全日本太极协会秘书长中野春美,张注)每年来中国学习太极拳。几年后的一天,她在练习中哭了,说她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艺的道路会更容易,但却越来越艰辛。

其实,洪老师对她高要求是为了让她功夫更上一层楼,这让她觉得很困难。当我和洪老师住在一起时,一次他的一位学生要举行家庭庆祝会并邀请我们大家去吃饭。我说我快回家了,最好呆在洪老师家中加紧练习,洪老师便独自一人去了。

正巧几名外地来的学生来看望洪老师。在看完我打的炮捶最后几个动作后,其中一位告诉我,在“护心锤”这一式中怎样做右拳收回的动作,这和我以前做的不同。

他的架子很低,右拳收回得也低并且转动幅度更大。我觉得他的动作更漂亮,便跟着他改变了动作。后来洪老师回来正看见我在练这个动作,他发现我的改变,他的脸沉了下来,用严厉的口我这是跟谁学的。他解释道这是老架子的练法,右拳收得太靠近身体,手臂转得太厉害,这便不能很好地化劲。

洪老师对物质生活很随意,虽然他年青时出生在有势力的家庭,物质生活富裕。后来,他一日三餐由他的后妻和学生们准备,他从不下厨和过问菜单。由于我的技术不行,也不下厨。

因此做饭时,我们就闲谈和讨论太极拳直到饭菜准备好,不管什么我们都吃。洪老师从不和我谈吃穿。除了写作,洪老师一般不戴眼镜,我问他为什么写的字那么小,他笑了告诉我,他托人买一副远视眼镜,但却送来一副超过矫正视力的眼镜,看上去像放大镜。

他写作时并不觉得字小,为了不浪费,他一直戴这副眼镜。听到这里,我们开怀大笑。后来顾留馨老师问我,洪老师的字为什么那么小,我告诉他原因,他也笑了。

3、注重的成就,不爱慕虚荣

洪老师曾写信告诉我,当地政府对他说,北京、上海已成立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山东省也应该有。洪老师回答:“你们必须确定真正化时间去搞研究,我没时间,你们谁想搞就搞。”洪老师认为那些人只为了得到名利,没有实际贡献。

因此他宁愿不要这种虚荣。当人们称赞他的太极拳和推手技巧时,他总是说天外有天,他认为陈发科老师是最棒的。一些外国人称洪老师为“太极拳功夫超极巨星”。他笑着说,巨星不得什么,重要的是真正领悟太极拳。洪老师有自己传授太极拳的独特方法。

当我写信去请教一些建议时,他不仅回答我的问题,有时还问我的看法。回答他的问题,就像坐着考试一样。我难以想出比我的回答更好的答案,结果我经常迟迟回信,洪老师对此并不介意。

有时,在我第一封信还没回时,他又给我来了一封信,这使我觉得不好意思。按道理,学生应尽早回信,师傅可以晚些。但洪老师不觉得麻烦。通过跟他学艺,我不仅学会了演练太极拳功夫,而且学会了分析一些哲理。虽然上次与洪老师相见到现在已经许多年了,当我回想起与洪老师在一起学艺的情景,情不自禁的感到一种甜蜜和幸福。

洪老师与他妻子住在两室一厅的小公寓里,洪老师为了方便练拳,选了底层。他们住在大房间里,我住在小房间里。

每天我六点起床便开始在客厅训练,在我和洪老师呆在一起时,他没有出去教拳。每天早晨七点钟洪老师打开房门走出来,我便向他问好。做好清洁工作后,我们便在大房间里一边喝茶一边闲谈。洪老师总是坐在靠门的沙发上,而我坐在另一张上。

要么是洪老师的妻子,要么是他的学生准备早餐。吃完早餐后我们继续闲谈喝茶,我一有问题就问他,他便认真回答。当有必要演练时,我们都站起来实践。有时我们谈论人的生命和历程。我们甚至讨论人类的灵魂是否存在。

直到洪老师说:“我们打拳吧!”我就又能从中学习到新的技能。有时,其他学生也来了,经常有从外地来的。当洪老师教他们时,我站在一边仔细观察,这样我也能学到许多,这样一直到晚上九点。该是洪老师休息的时候,我回房时问他晚安。

一旦进入自己的房间,我便回忆和记录所学的,所听到的。每天我与洪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十小时。每天都发生同样的事,但每天我都有新的收获。那时经历的许多事如今仍记忆犹新,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太极拳。

我相信将来有一天还会那样。洪老师和蔼可亲的样子在我脑海中浮现,就好像他正站在我面前,我将永远爱他。谨以此文纪念我敬爱的洪均生老师逝世两周年。他将永远活在他的弟子和所有受过他恩泽的人的心中。鸣谢

以上文章存于电脑硬盘。后经学生查阅到此文系洪均生老师的学生吴世增先生所写。今把作者简介一并附于后。

作者简介

吴世增,广州市人。自幼嗜武,曾习练南拳等技。后改练太极,交游甚广,国内外太极名师几乎都曾造访,功夫精湛。国内数名太极高手曾败于他的手下。1984年拜洪均生老师为师。199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设武馆,专事传授洪传陈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