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兴朋唱段精选】徐玉兰:言门之后言兴朋

2019-08-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那是1985年初,他第一次用晓义明志的艺名兴朋,在上海京剧院建院三十周年的庆典山,首演言派名剧全本<上天台>.<打金砖>.虽然绝大多数观众是进场后才初次接触这个名字,但戏愈演愈热,剧场反响也愈来愈沸腾,掌声彩头捕食轰然炸响,以致到了全剧高潮,竟出现了一句一个满堂彩.首演的成功,使他一夜之间神奇般地成了引人瞩目的一颗新星.[言兴朋唱段精选]徐玉兰:言门之后言兴朋从此,他随团赴河南开封.洛阳.郑州一线巡演,继续赢来了一片赞声.同年11月,在京剧名家云集的北京显露身手,首场演出的掌声达二

那是1985年初,他第一次用晓义明志的艺名兴朋,在上海京剧院建院三十周年的庆典山,首演言派名剧全本《上天台》、《打金砖》。虽然绝大多数观众是进场后才初次接触这个名字,但戏愈演愈热,剧场反响也愈来愈沸腾,掌声彩头捕食轰然炸响,以致到了全剧高潮,竟出现了一句一个满堂彩。首演的成功,使他一夜之间神奇般地成了引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言兴朋唱段精选】徐玉兰:言门之后言兴朋

从此,他随团赴河南开封、洛阳、郑州一线巡演,继续赢来了一片赞声。同年11月,在京剧名家云集的北京显露身手,首场演出的掌声达二十多次。接着,应邀进中南海作专场演出,被誉为言派艺术第二次中兴的标志,获得领导同志和专家们的热情赞赏。同年年底回到上海,在十万人次参见的上海青年艺术节活动中,以四万七千二百十七票当选为上海青年艺术十佳第六名。

次年7月,他又参加南北言派会师天津的艺术专场演出。作为言派嫡传的一枝独秀,获得了严格的天津观众很高的评价。同年10月,他再次晋京,参加梅兰芳纪念馆开幕庆祝大典,与前辈童芷苓合作演出压轴戏《梅龙镇》,又备受各界青睐!

短短的两年来,小言的艺事出现如此的飞跃,不是偶然的。

几经磨砺 壮志弥坚

小言出生于梨园名门世家,乃祖一代宗师言菊朋是言派创始人;父母言少朋、张少楼,姑姑言慧珠,皆是京剧名伶。独特的艺术环境,使他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因此,童年的小言就爱上了京剧艺术。六岁那年,他竟敢当着家里满堂宾客,毫无畏惧地为大家唱了一曲《上天台》。

那清亮的童嗓,良好的乐感,逗得举座赞叹不绝。当时还无意让他从艺的爸爸妈妈,也不由为儿子如此难得的艺术天分惊呆了。姑姑慧珠,更是喜不自禁,一把将侄儿搂进怀里,连呼“言门有后,言门有后!”

小言父母既爱怜儿子的天赋才情,又拗不过儿子的执意缠绕,终于改变希望后辈学习自然科学的初衷,在小言九岁那年,把他送往南京姨妈家里,并拜著名京剧武生周云亮为师,开始习练基功。

正当小言潜心钻研技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灾难却不期降临了。在“十年浩劫”中,最早语言言门有后的姑姑愤然饮恨去世,他父母自然也同“黑”字沾了边,小言也只好暗暗地藏起了热腾腾的理想,踩着冰冷的沟坎,下农场当了四年农民,到工厂开了一年车床。尽管生活艰难,思想苦闷,但他追求言派艺术之心始终未泯。他独自跑到广阔田野,吊嗓练劈叉!朦朦胧胧地想着,望着,盼着,等着,有朝一日还能实现承继祖业的理想。

正是这股不灭的希望之火,促使他一度考进浙江省京剧团。然而在黑白颠倒的那个年代,流派不能唱,“与无产阶级感情格格不入”的言派更不能碰。压抑,失望,痛苦,一直熬到“四人帮”垮台。

1978年,政策的落实,使他重新回到了上海。为了争得编制宽松、流动方便的条件,他放弃了到实验室的轻松工作,宁愿下车间当了车工。说来也巧,他家正好在我们越剧院附近。于是,这期间他又执著地坚持每天来我院练功房喊嗓练功,也许真是天道酬勤吧,他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拼劲、他那腾挪翻扑的一身漂亮功夫,赢得我院不少同行赏识。

经考试,他被借到院里当了一名形体教员。对这位京门弟子来说,此举当然犹如敲错了隔壁的大门;但对醉心艺术的愿望而言,毕竟又是跨进了一步。就这一步,显然也是他用汗水搅拌着毅力才浇铸成功的呀!

接着更巧的是,小言进院不久,就随我们二团一个剧组体验生活。在一艘万吨油轮上,我住船头,他住船尾。蓦然初见,我就首先为他显示艺术素养的身材、功架和书生气吸引。在与油轮职工的一次联欢会上,他一曲言派清唱,亮出了好嗓,进一步展示了艺术才能。

这就更使我对他刮目相看了。经询问和交谈,方知他就是言门之后。于是我就更深信这是一块好材料,不做演员太可惜了。当心中想法脱口而出,众人纷纷附议,都说他清越亢扬的嗓音适合唱徐派,小言也诚意表态。

我呢,也真打心底里看中了这个儒雅后生。我在油轮上当即给他教唱了《金玉良缘》,不想三天后他就来给我作了汇报,在同油轮职工的告别会上,他居然又象模象样初见派味地当众演唱了这个段子。他那过人的艺术记忆力,使我非常惊喜。为此,当回院得到领导支持赞同后,我竟真的收下了这个来自京门世家的新徒。

之后,他在我院很快被作为越剧界男小生重点培养,短短几年里,先后排演了《断桥》、《盘夫》、《追鱼》、《姐妹易嫁》、《丹青泪》等不少剧目。由于他天资聪慧,再加上刻苦勤奋,不久就掌握了越剧风格和流派特色。

然而,这毕竟唱的是言不由衷的“隔壁戏”。更令他心驰神往的,还是他前辈开创的言派艺术。所以,就在大型历史剧《丹青泪》中扮演主角大画家八大山人的同时,他竟喜觅良机,以业余京剧演员的身份,参加了上海剧协举办的京剧流派交流演出,首次汇报了言派名剧《卧龙吊孝》,受到专家同行一致赞赏。

从此,呼吁他回归京门承接宗传的舆论也日益强烈。作为醉心艺术的老辈过来人,我深深理解他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情,我也深深为他那为振兴京剧而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牛劲所感动。故当上海京剧院决意来商调他“回归”时,我终于首先向院领导表示了“让才放人”的态度。

众手浇灌 蓓蕾吐芳

当然,小言也确有他的“幸运”。一是三中全会的阳光为振兴京剧、复苏言派照亮了道路;二是用小言自己的俏皮话说,他那艰难曲折的从艺道路上,每个转折关头他都是幸遇到了“好人”提携。

不是吗?早在万花凋零之时,著名京剧余派老生陈大濩,就曾怜惜人才,偷偷给他教过不少传统戏,使他技艺大进。

著名京剧导演马科也慧眼识人,在小言调回京剧界前,就敢于顶着种种压力,不怕“砸锅”,坚持把他借去排演新编古典剧《晴雯》,成功地让小言尝试以大嗓小生扮演贾宝玉。该剧在1983年上海戏剧节获奖。

京剧著名前辈李仲林、李秋森等同志,对小言的成长也都悉心关怀。李秋森还因材施教,暗地里给他传授了《挑滑车》、《周瑜归天》、《恶虎村》等好几出武生戏,使小言打下了扎实的武功底子。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芷苓,同言家几代人交往深笃。昔年她曾与言菊朋合作过《二进宫》,二十年前又与言少朋连袂《苏武牧羊》,1980年又合演过《梅龙镇》。一俟小言“言归正传”,他喜不自禁首先扶掖新人,携他先赴镇江演出,让后生初露锋芒。去年,又趁梅兰芳纪念馆开馆庆典的机会,扶植小言与她老少同台演出《游龙戏凤》。童芷苓一生与言家有缘有情,她同言门三代合作,成为梨园佳话。

小言的叔叔、在电影界工作的言小朋,当知道侄儿要在会演中露演,不顾自己多年荒疏舞台、欣然风尘仆仆地赶往天津,再度披挂上阵,为小言配演赵云。

小言还曾怀着感激之情告诉我,他三度北上京华、津门,早年与他祖父、父亲有过交往的许多前辈,如著名戏曲剧作家马少波,言少朋最好的师兄弟、北京京剧院导演迟金声,著名京剧武生张云溪,早年给言菊朋、言少朋操过琴的著名琴师李慕良、马锦良,和马连良的后辈马崇仁以及曲艺名家骆玉笙等,均给以热情支持鼓励和关心帮助。

特别是马少波给他题写的“言归正传”四个大字,更使他触动。此后,小言下定回归京剧界的决心,并将原名言一青改成了寓意中兴言派的艺名言兴朋。

当然,小言成长每跨一步,每长一分,最关痛痒者自然要数望子成龙的言少朋、张少楼。他俩为儿子接好班,用心良苦,口传身授,不惜倾注全部心血。早在动乱年头的一个难得的寂静之夜,他父母就曾关门落闩,悄悄与儿子相对围坐。

父亲轻轻给他说开了戏,还哼唱起《白帝城》刘备托孤的那段〖二黄三眼〗。母亲默契地击节配合。那俊逸精美、沉婉悲凉的唱腔中,蕴含着两位名伶对事业的留恋,对现实的迷惘,对未来的希望。这一切,年幼的兴朋当然不可能全部理解。然而,那优美的旋律,令他神往;父母酷爱艺术的痴情,令他感动。正是这种无形的精神灌输,给了儿子特殊的营养,致使小言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后,虽经磨难坎坷,振言之心不死。

以后,当小言名正言顺挑起事业重担,他父亲不幸沉疴不起了。但即使是在病榻上,父亲依然竭尽心力,断断续续支撑着为他说戏授艺。去年上半年,小言在沪演出获爆满的《打金枝》,就是他父亲与母亲最后合作的心血结晶。

我所以要絮絮叨叨列举以上那么多,无非想说明一个青年的成长成材,除了自己的勤奋努力,常常凝结着同行、前辈无数人的智慧、情谊、心血、希望。小言在同我的交往中不时会提起这些,这证明他没有忘乎所以。我愿所有的成材者,即使出了山,成了名,也千万不要遗忘曾经在自己丰收的土地上耕耘浇灌过的爱花惜花护花人。

虚心学习继承 大胆创造发展

小言为人,尊师长,重情谊。调京剧院后,他在上海的演出,几乎每个戏豆不忘请我这“隔壁老师”前往观赏。有时错过了进剧场的机会,我就通过荧屏补看。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对他的京剧表演艺术自然很难说到点子上。但我看着他的技艺明显长进,日趋成熟,确是由衷为他高兴,为他惊叹。

由于言派在京剧声腔中向称“阳春白雪”,其发音吐字,行腔润色,均要求格外的细腻。小言的继承,既接过其典雅、俏奇、委婉、细腻的特点,在四声的运用、嗓音的控制上严格吸收言派独特唱法的精髓,从而首先做到有鲜明的“言味”。

同时,他又能根据自己音色挺拔、高亢、宽亮等特点,发挥风华正茂时期音量音域上的优势,在高音区的行腔处理上,往往有更多的自如挥洒,从而使言派迂回跌宕、一唱三叹的特色,更添清新朝气。如《上天台》中“孤离了龙书案”那段〖二黄原板〗,第一句紧接着铫期唱段尾音,在高音处起唱,用了一个柔美上挑的托腔,唱得音色丰满,灵秀洒脱。

不但煞是好听,而且很好地表现了刘秀挽留皇兄的急切心情和宽厚诚意。转〖三眼〗后节奏渐趋平稳舒展,以前刘秀循循劝说,侃侃而谈,然后在圆润舒缓中也可见刚劲棱角,隐隐表露了皇家特有的威严和气度。

连用十六个“三”字、长达五十三个字的垛句,他也处理得稳健流畅中见错综变化,而且层次分明、疏密有致。

节奏上的抑扬顿挫、语气上的轻重缓急,声腔上的高低强弱,都能做熨帖安排,恰到好处。当唱到“孤念你!南征北战!马不停蹄!两鬓苍苍,卿还是忠心耿耿”时,他接连用了几个激越亢扬的高音,辅以娴熟的滑音、挑音,将刘秀铭感老臣忠心的感情色彩,勾画得十分真切动人。

腔儿既花韵味又浓,既很好地继承了乃祖乃父的演出风格,又避开了老辈晚年受年龄身体等条件限制而只能用适应性唱法的弱点。难怪有的行家称道小言“兼具言菊朋早年的阳刚和晚年的柔婉”。

唱念翻扑,文武兼备,这是言门第三代传人另一个可喜的鲜明特色。这也可说是小言在继承中敢于突破有所创新的另一佐证。

平心而论,在当今戏曲界,象他这样全面的表演人才,确是未曾多见,难能可贵。他在《打金砖》高潮戏处,为了展示刘秀斩忠良后恍惚惊恐失魂落魄的精神心态,配合繁重的大段唱功,糅进许多跌打翻扑和舞蹈身段。这段戏曾得谭元寿同志指导,小言又根据自己条件做了安排。

如他的“僵尸”,在倒地的一瞬间,双腿一蹬蹿出很远才稳稳着地。又如另一组翻扑动作,先一个仰面直起的高“吊毛”,紧连“倒扎虎”,再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变身“僵尸”,翻得既高且飘,空灵健美;落得又干净又利落,轻松自如。

真叫人看得既惊讶又过瘾。难怪著名武生张云溪看戏时,竟一度错以为前后换了个角色呢;也难怪黄宗江要对“老爷子不敢演,孙子敢演文武兼重的全本《打金砖》”表示惊叹。

同样,在他祖父当年常演的《连营寨-白帝城》里,刘备三扑火的这段戏,他也丰富了言老先生原有的程式。在某些戏眼上不按老版本,而是另作处理,以便扬己之长,力求新意。刘备的三次上场,都有武招,但技巧难度紧随人物情绪而渐次加大,从而使声腔的韵律感,武功的节奏感,与人物感情的真实感达到了比较和谐的结合。

因为小言在继承与革新这两者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科学,所以在实践中能够注意言派戏路的开拓。从近年来他所排演的十几个大小剧目看,既有言派擅长的悲剧、正剧,又有风格别致的轻松喜剧;既有骨子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故事剧。

他所扮演的身份、气度、思想性格各不雷同的众多角色,也能演来须眉分明,色彩迥异。在继承传统唱腔时,他能注重从体系的高度,即用整体性的眼光去理解把握流派特色。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故不仅潜心钻研言派,还兼学马派、谭派等,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不仅竭诚致力于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还十分注意横向借鉴,向当代其它艺术品种吸取营养,以力求增强流派的时代感。这种在继承传统中既善于精心取舍,修削熔铸,又敢于吸收,敢于革新的精神,显示了一个青年演员难能可贵的艺术素养。

当然,后生起步不久,新星刚刚崛起。如从更严的标准要求的话,我希望他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能注意克服纤柔妩媚有余、瓷实劲健不足之憾。

“言门绝唱赖君振,霜竹成林代代青。”马少波同志给小言的这两句赠诗,完全代表着我们老一辈人对新一代的殷切期望。愿小言永不自满,锐意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