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矢初夫人刘威】滕矢初:拿起笔指挥“肖邦”
《穿越艺术》是滕矢初的第一本书,20万字用了他一年多的时间。
去年一年滕矢初把主要的时间、心思都放在了写书上,也许是人生的第一次,拿笔的时间比拿指挥棒的时间多。“去年一年指挥了不到十场音乐会,但是在书的初稿完成以后,12月17日到31日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指挥了5场。”
他过去也写些东西,但篇幅都不长,常常“花个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作为练琴、看谱子的间歇。”
问他拿指挥棒和拿笔哪一个更顺手?滕矢初说其实是相通的。“音乐教会我很多东西。一部歌剧前面往往都是铺垫,都是宣叙调,最后突然几句咏叹调。宣叙调是什么?讲事;咏叹调是什么?抒情。这自然而然也成了我写作的方法。至于哪个顺手,自然还是轻车熟路的老本行了。”
宣叙调:家、故乡和亲情
滕矢初不愿意住在城里,一是在城里弹琴会吵到左邻右舍,一是为了自己躲清静。
很难想像走进一个指挥家的家,迎面摆放的却是一张乒乓球台。他的对手只有一个,夫人刘威。“要说技术她比我好,但可能是搞音乐的关系,我的心理素质比她好,一到比赛的时候占上风的往往是我。”
写完这本书,他在后记里特别感谢的是夫人。“滕夫人”刘威是这本书的第一读者和批评者,在后记里还配有一幅夫人为滕矢初所画的肖像。滕矢初常打趣说:“如果我们家里两个男人要是有点什么成绩的话,全是女人调教的好。”
他家的客厅是偏中式风格的布置,可能和他喜欢明清家具有关,不过可别把他家想成一座古董博物馆:“我的精品意识太强,相比我喜欢的东西,囊中就羞涩了。我喜欢一个屏风,太喜欢了,跟卖家砍价,卖家说看您的面子便宜点吧,我说3万6倒还可以考虑,卖家说您还少看了一个‘0’字。”
家不华丽,但随处可见的是亲情,比如这些小孩子的玩具和动画片的光盘。他笑着承认在教育不到4岁的儿子上“很病态”:“比如我有些英语发音不是太准,为了教他更准确,都要从新查一下究竟纯正的英语怎么发音。在家里三架钢琴中,我只弹刚刚调过的钢琴,希望他对标准音有很准确的概念。”
故乡哈尔滨可能是滕矢初近年来去的最多的一个城市。这本书装满了他的童年回忆和思乡之情——口袋里的黑枣、小人书和躲在街角吹笛子的孩子。
“可能是人到中年,就能沉下来一点了。思乡的感情也就更重了。”这个周末他又要到哈尔滨,在那里还将有三所大学的演讲。“除了与青年人交流一些理念外,还有一些亲情的东西。”
咏叹调:
做什么都是俩字——做人
滕矢初做讲座一定要给他准备好钢琴。他的一场演讲等于了小半场钢琴演奏会,“可以变换一下,通过演奏来形象地营造出你所描绘的意境和感受,也省得说那么多话了。可是最后结果往往是什么都Double(加倍)了。”
《穿越艺术》并不单纯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但音乐的元素又贯穿始终,通过博古论今,作者试图用音乐的现象来解释生活、学习以及人生中的问题,其中也透出一份责任——对于社会,尤其是对于青少年。
从1998年到2004年,滕矢初做了四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评委。他想通过这本书做一个负责任的解答。“评委坐在那儿选手们都叫你什么?一般会称呼你老师。师者,范也。老师干什么的,洋人讲话Model,你就是一个范例,你就是榜样。所以我觉得作为评委一言一行都要慎重,就像你在家的所作所为会对你的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归结到底,不管做什么,都是两个字,做人。”
随着《穿越艺术》的推出,今年的讲学活动相对地也会安排得密集一些。4月7日滕矢初在天津南开大学讲学,讲了3个半小时。讲座的内容大多都不是书里的,主题是“作为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无形价值”。当场他弹奏了肖邦的#C小调夜曲。
小时候他在一部电影里第一次听到这首一生为之着迷的曲子,现在在家里他仍旧经常弹奏。
“这首夜曲是肖邦在离开祖国波兰的时候,离开父母、离开恋人的时候创作的,没有编号,但非常感人。这首曲子能够让我找到静下来的感觉,从而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
他要讲什么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静下来,只有进入到这种安静的状态后,你才能摒弃浮躁,思索很多问题。不要忙忙碌碌地只学习技术性的功能性的知识,人需要学一些养神的东西,像音乐、诗词和书画。”
也许看滕矢初的《穿越艺术》,最好的背景音乐是肖邦的《波兰舞曲》。
“肖邦出生在多灾多难的波兰,他的爱国热情又使他写出了《波兰舞曲》这样的曲子,他的音乐能唤起民族的意识,所以舒曼说肖邦的音乐是‘花丛中的大炮’,这才是肖邦音乐的力量所在。”
就像《穿越艺术》的最后一章,题目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故乡和祖国,这本书的咏叹调不怎么时髦,或者乍听起来有些高调。“我只是把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对音乐、生活、学习,以致人生中的一些感悟写出来,对自己的要求一是真实,二是动心。这也是我做音乐、更是做人的一个准则。”沈沣F106程宁摄B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