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医院孔主任】爱心温暖“渐冻人” 台州医院急诊支部结对故事
急诊科主任单仁飞为李卓君检查套管情况。 方永乐摄
他们是急诊科的共产党员,救死扶伤,日夜奔忙;
他是卧床多年的“渐冻人”,如履薄冰,艰难度日;
这一天,他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结对了,有什么事尽管说。”去年12月,台州医院急诊科党员走进“渐冻人”李卓君的家,作出了暖心而郑重的承诺。
![](https://pic.bilezu.com/upload/f/d4/fd44ebe051bcdbb3f32293e136b39629.jpg)
5个多月来,急诊科党支部先后帮助李卓君安排住院两次,去李家为其检查身体、送药、换管、抽血20多次,微信解答上百次。他们用专业而又无微不至的帮助,解决困难、缓解病痛,也温暖着病人的心。
6月23日上午,台州医院急诊科党支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的地点放到了李卓君家,为他检查身体,送上呼吸机管道等医疗用品。“帮助李卓君,我们会一路陪伴下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陈建萍说。
“体检看病,我们‘承包’了”
医用床、呼吸机、吸痰器,床头竖着两排铁架子,架子上固定住一台电脑,一名瘦弱的男子仰卧着,正吃力地用手指一点点挪动着鼠标……
这一幕,便是36岁的李卓君的生活日常。
李卓君是临海市古城街道松一村村民,16岁时,他被确诊患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俗称“渐冻人”,肌肉逐渐萎缩无力。3年前,由于病情加重,李卓君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从此无法开口说话,只能通过控制鼠标,借助电脑软件合成语音与人沟通。
即便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李卓君依旧不忘为自己找点事情做。这些年,他自学网页制作、动画flash等软件应用,参加慈善活动……而这一切,他都是躺在床上,靠着挪动鼠标艰难完成的。
李卓君的境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被当地媒体多次报道,今年6月21日“世界渐冻人日”,新华社还发文为他点赞。
李卓君的情况也得到台州医院急诊科党支部的关注。2018年12月17日上午,急诊科主任单仁飞、护士长兼党支部书记陈建萍、护士郑宁宇来到李卓君家中,为他检查身体,向家属交代护理的一些注意事项。
单仁飞和陈建萍现场表态,以后去医院的事情,由他们来帮助李卓君。急诊科党支部还定期组织党员上门服务,让李卓君和家人少跑几趟医院。
“有需要就早点说”
做了气切手术后,李卓君每半年就需要更换一次套管。但是,去一趟医院,行路之难常人难以想像。由于随时要吸痰,去医院的路上都要带电瓶、吸痰机,加上李卓君自己无法坐立,需要好几个人帮忙,才能将他抬上车子送往医院。
“有时候,找一辆车子都很困难。”李卓君的母亲钱春芳说。因为普通的私家车车门不够大,搬运极其不便,他们每次还要预约邻居的电动三轮车。还没出门就已颇费周折,更不要说一路颠簸和医院里的排队等候了。
有了台州医院急诊科党支部的帮助,这些困难都迎刃而解。他们专门为李卓君联系救护车免费接送,并且派党员一起搬运,路上随时进行吸痰。到达医院后,直接安排他入住急诊病区,省去排队等待。
为了方便沟通,急诊科党支部建起“帮助李卓君,世界充满爱”微信群,有什么事情,在群里喊一声,医护人员就会尽快作出回应。
“单主任、护士长、秦医生,我天天胸板疼得厉害,不知道怎么回事,想做CT和气管镜看看。”今年1月24日,李卓君在微信群里求助。
急诊科党支部立即安排救护车,将李卓君接到医院检查。医生初步分析,他可能是长期置管引起肺部炎症,但经过输液、吃药,疼痛仍然反复。为了早日找到病因,急诊科联系台州医院医务部,组织院内专家团队为他进行多学科会诊。医生护士们一有空就关注李卓君的朋友圈、微信群,主动询问他的病情,叮嘱他“有需要就早点说”。
经过反复检查和分析,5月初,李卓君的胸骨疼痛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由于他日渐消瘦,导致套管侧翼硌到了气管,引起疼痛不适。医生琢磨着给他增加了两枚垫片和两块纱布,胸痛得到了明显缓解。
“我又能开口讲话了”
“今天我戴上了说话瓣膜,又能开口讲话了,真的非常感谢医生护士们给我的帮助。”今年1月20日,李卓君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这样写道。
渐冻症让李卓君行动不便,气管切开更导致他失去语言功能。有着丰富内心的李卓君,渴望与他人交流和沟通,而这也成了最大的难题。
急诊科医生、党员秦杰上门为李卓君检查气切口时,李卓君向他表达了这一愿望。回到医院,秦杰医生立即多方咨询查找,为李卓君联系到了“人工说话瓣膜”,将其衔接在套管上后,气切患者就可以顺利地发出声音。
急诊科党支部对李卓君的帮助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李卓君开起了网店,销售妈妈钱春芳自制的梅干菜等土特产,支部的党员们常常自掏腰包购买。
与渐冻症抗争,路还很长。“救死扶伤本就是医护人员的天职,身为党员,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用仁心仁术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台州医院急诊科主任单仁飞说。
刘蒸蒸 方永乐
爱心温暖“渐冻人” 台州医院急诊支部结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