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表达什么意思】想当年丨《风声》:往事随风
2005年,柳云龙主演的电视剧《暗算》大获好评,奠定了长达十年的本土谍战剧基调,睿智的地下党同志、智斗、人际关系成为谍战最核心的表现内容。十年的谍战流行趋势中,又以2009年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一年春天孙红雷、姚晨主演的电视剧《潜伏》播出,确立了我国谍战剧必有一个旁白声音解说画中人物心情的谍战特有拍摄模式;秋季,号称第一部全明星阵容的谍战大片《风声》,成为国庆档期最令人瞩目的电影。
《风声》连续两周蝉联周票房冠军位置,并以最后超过两亿的票房成绩收官。
它是当年韩国釜山电影节的闭幕电影,片中的双女主周迅、李冰冰双双提名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当年还没有出现周冬雨、马思纯这样“双黄蛋”的情况,否则《风声》戏外的故事可能不会像戏里一样精彩。
《风声》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政府及日军方面多名高级军官接连被刺杀,日军重要军事基地遭到重创,日本特务机关长武田(黄晓明饰)认为这一系列暗杀破坏活动都是地下抗日组织策划的,并欲在返回日本之前将这个组织一网打尽。
汪伪特务机关长王田香(王志文饰)对地下组织成员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后,得知“老鬼”的存在,并设下圈套,锁定了五个嫌疑人:华东剿匪司令部行政收发专员顾晓梦(周迅饰),解码专家译电科科长李宁玉(李冰冰饰),伪军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张涵予饰),司令副官白小年(苏有朋饰),军机处处长金生火(英达饰)。
周迅饰顾晓梦
五名嫌疑人被囚禁在城郊的堡垒内与外界失去联系。五人为求自保相互揭发,武田对五人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最终证实顾晓梦就是“老鬼”。然而除掉老鬼并没能实现武田的预订目标,抓捕地下组织的计划落空,武田也在回国前死在码头。
抗战结束,吴志国与李宁玉重逢并向李吐露真相,吴的真实身份是老鬼的上线“老枪”。为了保护组织,顾晓梦决定牺牲自己传递消息,李宁玉痛苦落泪。影片接近尾声部分也留下了表达全片主旨的两句话:一是,“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为何而死。
”二是,“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身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李宁玉(李冰冰饰演)和顾晓梦
《风声》中每一个给观众留下记忆点的角色都是知名艺人出演的,开场五分钟的女刺客饰演者是刘威葳,被击毙的汪伪政府官员饰演者是段奕宏,用粉蒸鸡讨好的帮派大佬饰演者是去年离世的朱旭,日本女侍者饰演者是邓家佳,以护士为掩护身份的地下组织成员饰演者是刘芸……总之群星闪烁、众星云集。这种星光熠熠的风潮也是新千年后中国“大片”的主要特点之一。
电影有一个非常具有创意的开场,假电文设圈套的电文交接过程长镜头也非常经典。由于电影中制服女情报工作者的装扮和互动都非常符合同人爱好者的审美,《风声》也是女性群像的同人影视剪辑作品最喜欢使用的素材。
随着《风声》远去,电影相关的那些新闻也尘埃落定,几乎不会有人旧事重提,再向两位女主角询问片中那个巴掌是不是借题发挥。
惹出话题的巴掌
《风声》的出品方华谊兄弟是当时风头最劲的影视公司,华谊旗下的明星是风头最劲的,当然内部竞争也十分激烈。《风声》宣传期间,几乎所有记者都会问的三个问题是:(一)黄晓明在《风声》之后会不会离开;(二)周迅和李冰冰到底有没有不和;(三)周迅同黄晓明一起离开华谊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尽管宣传期间李冰冰和周迅都否认不和传闻,但周迅的确在《风声》过去后,尤其是金马奖将最佳女主角的荣誉颁给李冰冰之后离开华谊。华谊一姐之争以范冰冰和周迅先后离开落下帷幕。周迅因《风声》与导演陈国富结交,并南下转战香港市场。
在去年十一月出版的《周迅·自在人间》中,陈国富这样写周迅,“当你天生有这样的感性,你就不会真的一直很快乐。因为没有什么是稳固的,当然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只不过很多人幸福的忽略了。她也可以短暂的尽情投入到某种小确幸里,可以说她时时刻刻在寻找这样一种东西。
美好的事物是无常人生片刻的解药。”周迅在电影宣传期采访中解释电影中挨的一巴掌是表演中最基本的要求,“真听真看真感受”。不过真感受快不快乐,只有她自己知道。
黄晓明饰武田
回头看来,这部十年前的电影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制造奇观,封闭而隔绝的郊区堡垒,花式繁多的虐待手段,甚至李冰冰夺得金马影后荣誉被认为是由于她在戏中裸体和受虐部分的大胆演出。包括开场五分钟行刺的女地下党员在内,几乎所有嫌疑人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虐待,电影主题部分都是表现残忍的虐待手法为主体的。而《风声》之后香港导演再执导战大片,例如周迅、梁朝伟主演的《听风者》等,也都没有再收获《风声》这样的口碑和成绩。
《风声》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和正处于上升期的谍战类型风潮,它留下了同人影视作品剪辑的好素材,一段娱乐风云往事,和一份具象化了的“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的革命追求和信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