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王少伦油画创作

2017-1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少伦是从山东农村贫瘠的山区走出来的青年画家,在学艺的历程中,他克服了许多大城市青少年难以想象的困难,拜师求教,临摹名画印刷品,揣摩造型技巧--他用很大的精力学习素描.速写,训练自己的造型基本功,经过了许多挫折之后,终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     <水>是少伦的毕业创作.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作者,竟有如此的胆量和气魄,选择有数十个人物的现实题材作为绘画构图,表现一个与山区农民生存密切相关的主题.就人物塑造.构图经营.空间处理和色调关系来说,这幅画达到了相当水平,

少伦是从山东农村贫瘠的山区走出来的青年画家,在学艺的历程中,他克服了许多大城市青少年难以想象的困难,拜师求教,临摹名画印刷品,揣摩造型技巧……他用很大的精力学习素描、速写,训练自己的造型基本功,经过了许多挫折之后,终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

     《水》是少伦的毕业创作。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作者,竟有如此的胆量和气魄,选择有数十个人物的现实题材作为绘画构图,表现一个与山区农民生存密切相关的主题。

就人物塑造、构图经营、空间处理和色调关系来说,这幅画达到了相当水平,尤其在描写特定空间中的众多男女老幼、不同经历的人物形象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更令人可喜。

少伦因《水》这件作品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受到学院和社会的许多奖励。同时,这幅画传达出一个令人喜悦的信息,中国画坛多了一位虎虎有生气的青年油画家。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和沉着,不仅是因为他有相应的艺术功力,有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而且有一种用油画艺术来反映人们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的信念,有来自农村底层的生活经历。

当他手执画笔时,他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那些他熟悉的人物和困扰着他们生存的问题。

确实,少伦亲身感受过了山区乡亲们缺水的焦虑、痛苦和对水的期待,他能饶有兴味地说出《水》构图中人物形象的原型。当中国正步入改革开放高潮、人们逐渐走向富裕的时刻,这位青年油画家用生动的画笔刻画穷乡僻壤的农民掘井取水的困难,这幅画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在《水》之后,少伦的另两幅作品《1931年2月7日夜·龙华》(1997年)和《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1999年)反映了他之后创作的两种趋向:选取革命历史题材和关注现实农村的变革。

前一幅是为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创作的革命历史画,描写“左联”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柔石、殷夫、冯铿、胡也频等人壮烈牺牲的场面。

少伦在处理先烈们就义前一瞬间的情景时,在表现不屈不挠的画面气势中,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避免了英雄人物形象概念化的处理手法。     取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作为作品题材的《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是一件语言质朴无华的佳作。

安徽凤阳县的18户农民自发地试验生产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事件之所以激发起少伦的创作灵感,是因为他是结合他家乡的变化来理解这一事件的。

他既是画这一特定的事件,同时也是画自己的感受。画中人物形象取自他熟悉的农民,人物在明暗强烈对比的光线中聚会在一起,面对要做出在当时来说相当冒险的抉择,此时此刻不同经历和不同性格的人物,有微妙的心理反应。

因为描绘的是室内灯光下的情景,画面色彩较为暗淡。乍一看,这幅画没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细细观赏却是色调浑厚、丰富,有相当艺术格调的好画。

     少伦在油画艺术上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并没有产生满足感,反而觉得自己有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他有机会到俄罗斯进修三年多时间,认真观赏和临摹俄罗斯和西欧油画名作,认真做造型结构与色彩的研究,艺术视野大为开阔,修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原理与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原来的艺术信念更加坚定。近两三年来,他一方面醉心于大幅主题性绘画的构思,另一方面也创作了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风俗画,如《父子》、《风儿吹过山梁》(2005年)、《王书记》、《收工》、《开春》(2006年)、《收奶》(2007年)等。

在这些作品中,少伦除一如既往地描写他熟悉的农村生活外,他似乎更注意画面的空间层次和色调关系,更重视人体结构与色彩的结合,更关注人物形象的传神,他的创作比以前显得轻松、自由和富有灵动感。

他知道,这些方面不仅是他需要继续努力的,也是中国写实油画需要继续解决好的课题。他也暗自下决心,在未来的大幅历史创作画中,继续解决好这些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