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者周振甫 著名学者、编辑家周振甫
张伯驹与袁世凯次子袁寒云、清代镇国将军溥侗以及张学良4人交谊甚厚,时称民初四公子。张伯驹,9岁能诗,人称神童,先在天津新学书院读书,后入军校习武;在中央陆军混成模范团骑科毕业后,即任安武军营务处提调,尔后又置身于曹锟、张作霖、吴佩孚部下,浪迹官场。
然而他对官场生活深恶痛绝,对名缰利锁之事从不过问,却一心埋头于祖国传统艺术:钻研戏曲表演艺术,鉴赏名画字贴,赋诗作词,练习书法。有一天,他习字之后,颇感疲乏,便漫步走出巷口,散散心。
不想突然间,被几名蒙面大汉,一拥而上,攘入车内;那辆卧车扬长而去,不知去向。没过多久,张伯驹夫人潘素女士收到一封无落款信件,言称以300万元(伪币)赎身,过时“撕票”。 原来自1927年始,张伯驹先生便开始收藏名画墨迹,其中西晋陆机《平复帖》是我国留存至今的一件最早的墨宝。
此帖为麻纸本,纵23.8厘米,横20.5厘米。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有名的大诗人。
其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三国时代吴国最著名的军事家。吴亡后,陆氏子弟居家勤学,诗品极高。太康年,陆机与其弟陆云以才学名闻洛阳,时称“二陆”。《平复帖》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其字体在章草和今草之间,古朴劲雅。
自唐宋以来,流传有绪,民国以后,从宫内流到民间。 张伯驹先生虽然淡泊名利,却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心,他看到韩于《照夜白图》卷被古玩商卖到洋人手中,正要出境,便急函主政北平的宋哲元,阻止其出境,以免国宝流入他国。
《平复帖》真迹,张伯驹经鉴定认为是真迹,但担心重蹈《照夜白图》覆辙,立即劝阻《平复帖》的主人溥心畲,万不可再让文物流失国外,并请转让。可是溥心畲开口要价20万银元。
1937年,张伯驹又请国画大师张大千转告溥氏,愿以6万元求让。溥氏仍不肯。后来抗日战起,又加溥氏母丧,经过傅沅叔先生从中说合,终以4万银元让出,张欣喜万分,将国宝《平复帖》缝入衣被,长途跋涉,带回家中。
可是不知为何走漏了风声,这件事被绑票的土匪知道了,才出现这场悲剧。张伯驹先生热爱国之瑰宝,已超过自己生命;于是连日绝食,竟至昏迷不醒。夫人潘素女士与土匪经过8个多月的交涉,土匪见敲诈无望,自动将赎身价降到了40万元,经过了潘氏多方借贷,最后才被赎身。
后来这件国宝无偿捐给了国家。 与《平复帖》同时捐献的尚有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这幅画是我国保留至今年代最早的一幅画迹,于1946年从故宫散失。
这幅画流失于东北诸地,后陆续见于古董市场,终被琉璃厂马巨川收入。张伯驹和于省吾两先生建议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收购,因种种原因不果,又闻马巨川要以2万余美金售于洋人,张伯驹只好忍痛将北京弓弦胡同一处房院出售,凑够240两黄金,付于马巨川。
一月之后,南京政府张群来京。欲以四五百两黄金收购,遭张婉拒。 1956年,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卷,黄庭坚《草书》、蔡襄自书诗册等八件珍贵国宝化私为公,捐献给国家。
不曾想,一年之后,张伯驹先生竟划为“右派分子”。数年之后,张伯驹见到陈毅元帅,感慨地说:“将我划成右派,太出人意外;受些教育,未尝不可,但总不能那样超脱,做到无动于衷。
在清醒的时候也能告诫自己:国大、人多,个人受点委屈不仅难免,也算不了什么,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送我一顶帽子”由此,作家们常常议论为人要讲超脱;说到超脱,张伯驹先生自然为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