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甫周易译注 我和《周易译注》的那一段故事
八年前初上大学,我无意中接触到了黄寿祺,张善文先生的这部著作,幸甚至哉!从封面看来《周易译注》已多次再版,崭新的封面却像久未谋面却又苦苦追寻的老友:翻开一缕书香,收获一份智慧。
而曾经苦苦想买做收藏而跑遍了金城大小书店的回忆,还有时常萦绕耳边的“夕惕若,厉,无咎”的片言只语,现想来宛若梦呓。 这部著作涵盖了周易的易经易传及十三经注疏中对周易的补充,从翻译到解释严格按照十三经的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周易解释的详细阐述,注释旁征博引,对历代学者研究成果均有详细解释,细细品味才能感悟其中深意。
大学宿舍让人不免倦意丛生,每日中午课前的半个小时,我雷打不动阅读一个章节,细细摘抄个中含义,那段生活让人回味! “青年社会化的过程”是我对那段时光的一个总结,较之中学懵懂的课业学习钻研,大学是一个敞开的视野,离开了父母的保护,怎样面对外面的世界,我渴望答案。
崭新的校区图书馆是平静,朴实的,坐在窗口的我如同膜拜经文样咀嚼着先贤的片言只语,领悟语言的境地:起初,易经的晦涩文字像是咒语,在命令对其笃信,尔后易传的解释,却让这些经文变得生动:不是字面意义,而是在生活中,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对事,事对人的相互关系。
在这部著作中,因为遵循历代儒学大家的解释,经文的说教意义更为明显,并无过多玄学理解,而上下两个卦象,恰好是对“关系”的描述,随着上下卦象的排列组合变化场景,有规律的将场景的布局做了串讲,其中对“君子”的要求,对气节的赞颂,和对否极泰来,天地相交的辩证关系,令人叹服。
每一个“九”“六”卦爻,就像是梯子的每一级,我在或“困厄”中寻找上升的机会,也在接受着每一级大师的指教。整个六十四卦,绝非杂乱无章的名人名言集,黄寿祺,张善文两位教授的精妙排布,始终在围绕着相同或相似的精神:我非文科专业,尔后阅读的《中国哲学史》,以及四书五经的不同阐述百家争鸣,我只好将这种精神归结为“传统意义的中国文化的解读“,或是道德信条,或是社会公约或不免是生活经验。
因为”精读“,续借之后我仍没有看完,临近寒假我依依不舍央求借阅处老师再次借给我,可按照规定,只有图书入库后才能再次借出, 不巧的是,入库后,我竟再也没有见到这本书——尽管数据库显示未被借出。
我在临近书架反复寻找,还曾臆想是不是因为上书员草率,把她放在了P,或者Q字头的书架上,找了各个书架相似的书号,均无果而终,甚至去了历史学院的内部图书馆,面对管理老师抱歉的笑容。
尔后我借阅了张善文先生整理的《易经学说》,还在本部图书馆找到了周振甫先生的同名著作,还有各种或新或旧的周易著作,只是都已无法找寻到相似的体验。
盖其原因,或是太过于“尊重”古人理解而显得晦涩,或是太过于“尊重”经文字面解释伤于空旷,还有过于强调“玄”与预测推演,与我的目的相去甚远。
学易者多为研究考证与探索,而我却仅仅为恭敬学说,现在想来在山脚下空旷安静的图书馆中,我偶遇《周易译注》,实为缘分! 在后来的几年,换了校区,我有机会在老图书馆样本书库中零零碎碎读完了这本书,现仍然希望能有当时的心情,重新体会那种懵懂的“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的恭敬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