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女儿】马友友最新MV | 清晨 用最美的巴赫唤醒你的灵魂
这首《前奏曲》结构端庄典雅,风格深邃委婉,乐曲平静的流动中涌动着朦胧的诗意。随着那扣人心弦的旋律推进,人们仿佛能嗅到暖阳照在枝繁叶茂的树梢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感受到演奏者凝神沉静时心底勾勒的憧憬幻想。
在这琴声中仿佛有一片翠绿,自由呼吸的瞬息;朦胧的晨光让一切生机勃勃,整座繁华的都市都在温暖的旋律线条中被唤醒。简单的主题在反复变化中波澜涌动,情绪的波澜层层推进,以超然淡定的情绪倾诉着心中的美好,接着又沉浸在回忆之中,旋律有着一种冥想般的气氛,在温情留恋的尾声中结束。
这套马友友心中最珍爱的作品
他曾先后三次完整录制过
马友友说:“巴赫的大提琴组曲一直是我的音乐伴侣。近六十年来,在悲伤和喜悦之时都给我带来精神寄托,让我感到温馨和欢乐,作品在问世三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拥有这种力量,能帮助我们度过艰难。”
▲ 马友友1997年纪录片《巴赫的灵感》
他曾先后三次完整录制过这套扛鼎之作,每一次的演绎都凝结了过去一个人生阶段中,对生命历程与岁月变迁的思考,对人性与自然和谐灵感的探索!
这套传世名作
被视作大提琴曲目中的《圣经》
巴赫的《六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界的瑰宝,在尘封数百年后,在大提琴宗师卡萨尔斯的演绎下重现光彩。它有着巴赫作品中特有的神圣气质,严谨威严的结构布局中蕴伏着无限美学意义,像宇宙和星辰一样凝练、博大、深刻。
▲ 2015年逍遥音乐节上,60岁的马友友演奏全套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满满都是岁月的沉淀与思考。
这套组曲就像澄澈的湖水一样,能够反映出每个演奏它的人内心真实而细微的颤动。每一位大提琴名家对它的演奏都是独具特色的,沙弗兰的深刻彻骨、罗斯特洛波维奇的豪放飘逸、富尼埃的缓慢诗意、卡萨尔斯的巍峨雄茂....当你向它发出愈加深奥的发问,它便会向你回以愈加哲理的应答。
它可塑性超乎想象
无论怎么改编,它都是那么悦耳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不仅仅对大提琴演奏家有着崇高的地位,也为其他器乐改编提供了灵感源泉。不少名家对其加工、改编、移植,成为其他器乐独奏曲目、四重奏曲目以及管弦乐队曲目。
下面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三个器乐移植版,分别是古典吉他版、钢琴版、萨克斯版。给大家的美好周末,增添几分别致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