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朱世慧】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好演员要像一张白纸
歪脖、高低肩的“徐九经”形象曾誉满艺坛,堪称一绝,饰演“徐九经”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也因在《徐九经升官记》中独创的“丑生”艺术而得到“京剧第一丑”的美誉。如今,年已66岁的朱世慧在表演艺术上又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和突破,用“半生半丑”的表演方式塑造了“曾侯乙”形象,受到了广大戏迷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表演奖。
“表演艺术没有顶峰,只有高峰,超越自己很难。这是我几十年演出经验的浓缩,为‘他们’(角色)我付出了很多。”朱世慧简短的话语,概括了他对京剧艺术的执着和获奖的感受。
由湖北省京剧院创排的京剧《曾侯乙》以在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为创作题材,围绕2000多年前曾国的国君曾侯乙铸造编钟展开故事,讲述了曾侯乙、楚国公主钟玉以及青年才俊伯颖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接这部戏之初,我的压力很大,最大的难点是怎样驾驭这个角色。”朱世慧说。按照传统戏路,京剧中君王的角色应当由老生来塑造,作为丑角演员第一次在京剧舞台扮演国君,这对朱世慧来说是颠覆和挑战。同时,曾侯乙这一君王形象又不同于传统君王,历史上有关曾侯乙的资料留存较少,对构建人物角色提出难题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大的人物塑造空间。
朱世慧在潜心钻研剧本时发现,曾侯乙既有一国之君的霸气,又有小国之君的仁慈;既有儿女情长,又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完全用老生塑造,无法表达出曾侯乙的睿智与幽默。朱世慧依据不多的考古资料,并借鉴了自己曾拍过的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永乐皇帝的形象初步确定了曾侯乙的人物定位,并决定用“半生半丑”的表演方式,将人物亦庄亦谐、独特鲜活的个性展现出来。
他说:“我们不能总是靠老祖宗留下来的几十部经典,要在经典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和超越。”
“宫商角徵羽,五音化无极。至乐和天地,大钟声自希。”舞台上,在朱世慧的吟唱中,一个有血有肉的国君形象获得了观众的阵阵叫好。“要想角色与观众产生共鸣,一定要在确立人物之前,把自己打造成一张高质量纯白的纸。这个戏给你上什么颜色你就是什么颜色,这才是好演员。”他认为,“装龙像龙,装虎像虎”8个字听起来很简单,但必须在“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9个字上下苦功夫。浮躁只会导致表演艺术的昙花一现。
正是凭着认真严肃、锲而不舍的精神,朱世慧在京剧表演艺术的道路上获得了多项殊荣。1981年至1991年,他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共计演出700多场,1982年的电影《升官记》更是让这部戏在全国范围火了一把,朱世慧也因此剧成为享誉全国的丑角表演艺术家。
1987年,他因主演《膏药章》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1999年,他因京剧《法门众生相》中的表演再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并获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
朱世慧不仅是在京剧表演艺术上不断突破的开拓者,更是湖北省京剧院的引领者。2005年他担任湖北省京剧院院长的第一件事,就是起用“80后”的年轻演员。这些年,朱世慧邀请了100多位老师,教了团里的青年演员们近160出戏,并告诫青年演员扎扎实实地学、扎扎实实地演、扎扎实实地传承。他告诉记者:“振兴京剧艺术靠后生,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后继人才,京剧才能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丑角生涯和院团管理。未来,我需要多多思考京剧事业的整体发展,除了传统经典剧目,还要打造新剧目。我热爱京剧,我终身的事业就是京剧。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湖北省京剧院打造成为响当当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弘扬京剧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需要以扎实的举措和行动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朱世慧掷地有声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