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萨的现任老公】陈萨与李斯特的十一年轮回

2019-1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听音乐会的生涯当中,总有这个之最那个之最,听得最多的乐团无疑是广州交响乐团,这是某种无奈吧;而听得最多的指挥家则是现任杭州爱乐乐团总监杨洋,当年他在广州深圳的演出几乎每场必到,很喜欢他伯恩斯坦一般的激情;而说到钢琴家,那就无疑是陈萨了,曾经晶莹剔透的声音到了今天,似乎已经多了一份沉稳.[陈萨的现任老公]陈萨与李斯特的十一年轮回相比李云迪,在2000年肖邦大赛获得第四名的陈萨,无疑更值得乐迷珍视,她每年在全国各地的巡演,几乎都能保持很不错的水准;笔者第一次听陈萨,是2003年她和谢楠.以及盖勒(切

听音乐会的生涯当中,总有这个之最那个之最,听得最多的乐团无疑是广州交响乐团,这是某种无奈吧;而听得最多的指挥家则是现任杭州爱乐乐团总监杨洋,当年他在广州深圳的演出几乎每场必到,很喜欢他伯恩斯坦一般的激情;而说到钢琴家,那就无疑是陈萨了,曾经晶莹剔透的声音到了今天,似乎已经多了一份沉稳。

【陈萨的现任老公】陈萨与李斯特的十一年轮回

相比李云迪,在2000年肖邦大赛获得第四名的陈萨,无疑更值得乐迷珍视,她每年在全国各地的巡演,几乎都能保持很不错的水准;笔者第一次听陈萨,是2003年她和谢楠、以及盖勒(切利比达克学生)指挥广州交响乐团合作的门德尔松小提琴钢琴协奏曲,现在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陈萨还是少女般的青春气息;而广州交响乐团当时也正是历史上最巅峰的状态,下半场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十,无疑是星海历史上最精彩的老肖演出之一,可惜现在广交已经不复当年之勇。

【陈萨的现任老公】陈萨与李斯特的十一年轮回

第一次听陈萨的独奏,是在2004年的8月,如果要选一次现场听过最棒的钢琴独奏演出,那这一场一定是我自己的候选之一,当然我也不敢抹掉“之一”这两个字吧;清澈而晶莹剔透,极其富有弹性的声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音色实在太美。

【陈萨的现任老公】陈萨与李斯特的十一年轮回

之后的几年,也听过陈萨很多次现场演出,即使是贝多芬皇帝协奏曲这些作品,她也能够做到铿锵有力,并且保持音色上的纯净,而贝多芬悲怆奏鸣曲,她在速度节奏控制上也很有自身特色;拉赫玛尼诺夫这些高难度作品,也同样难不倒她;但始终觉得其实最适合她的还是李斯特,终于到了2015年11月14日在广州,再次听到她的李斯特,而上半场首先是肖邦玛祖卡。

提到肖邦玛祖卡,陈萨曾经在访谈中说到:“我的确觉得玛祖卡的艺术价值要远高于圆舞曲的,这种东西真的是一个有关感受上的东西,很玄妙,它其实不是教得出来的,因为它无法用一种原则或真理去归纳,他们的每一首都很不一样,我们都可以说在第二拍和第三拍的重音是他的舞蹈性的特点,而当一切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的Rubato都变得非常的不可预知,它可以有无数非同于常的时间变化,所以这些东西就是没办法教的。”

就上半场的肖邦玛祖卡而言,其实陈萨的演出感觉上不算十分对味道,某些节奏感的处理或许可以更完美一些;不过玛祖卡实在太难,也是肖邦作品当中最“波兰”的一部分,完全不像圆舞曲和夜曲那样随意弹出来,都可以有很不错的效果,玛祖卡旋律本身并不算优美,而且通常都很短,恰恰是这样,反而是我平时听的最少的肖邦作品。

下半场,李斯特的钢琴作品《b小调奏鸣曲》是一首钢琴上的交响曲,因为其音响效果和戏剧性都如一部交响曲,结构严谨而庞大,音乐充满了戏剧性和哲学寓意。虽然中国很多钢琴家很喜欢挑战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那些高难度作品,但让人意外的是,b小调奏鸣曲作为独奏中最难的作品之一,其实更加能够体现钢琴家的功力,很可惜国内很少钢琴家挑战这首作品,公开演出不多。

下半场的b小调奏鸣曲,陈萨弱音的音色控制超一流,不过那些变态八度以及和弦的部分踏板有点过,感觉上陈萨有点想往阿格里希那个方向靠,但又很想保留自己特有的细腻,在这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不过,我也似乎找不回来当年西班牙狂想曲的那种清澈透明,萨姐给人感觉,相比十一年前的李斯特,已经是另一番滋味了,也多了一份沉稳;相比上一次西班牙狂想一气呵成的整体感,陈萨这一次在b奏上,似乎对某些细节更加精雕刻画一些了。

当然从难度上,b小调奏鸣曲明显比西班牙狂想曲更难把握,陈萨能够做到这样,已经难能可贵,很期待她下一次的李斯特。

在对陈萨的群访中,我曾经问到:“请教一下至今中国钢琴家似乎没有录制贝多芬奏鸣曲全集,您有打算挑战幺?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国内也少听到,为什么这些传统最经典的德奥作品在中国钢琴家当中反而少录音?”

她的回答是:“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在一个cycle演奏贝多芬奏鸣曲全集,作为一个钢琴家我就没有什么遗憾,就会非常踏实。这就是一座喜马拉雅山,弹下来是一回事,弹得好也是一回事,永远是在攀登,永远都是挑战,不轻易做的原因是,也许是不同的作品需要时间来沉淀,这些都是原因之一,中国目前的确没有太多德奥传统的学习。

尤其是在我小的时候,可能在学校弹德奥作品,受到的影响和启发都不够,不如俄罗斯和法国作品那么多,但现在好起来了,我们也在越来越多演奏勃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