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厉风行的班长】雷厉风行炮兵少校如今专管“婆婆妈妈”的事儿

2019-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鸿飞通讯员许艳芳文记者张鸿飞摄影    从部队里"军令如山"的无条件执行,到乡村"婆婆妈妈"的无理由拒绝,杨政伟用军人的本色和做人的底色,诠释着他军人的誓言和政法干警的使命,始终是那个"最可爱的人".[雷厉风行的班长]雷厉风行炮兵少校如今专管"婆婆妈妈"的事儿    离开军营,初心和使命依然    2014年,与杨政伟同一批回到汝州的有四个人.四个人中,杨政伟的综合考评成绩排第一名.原本是有更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鸿飞通讯员许艳芳文记者张鸿飞摄影

    从部队里“军令如山”的无条件执行,到乡村“婆婆妈妈”的无理由拒绝,杨政伟用军人的本色和做人的底色,诠释着他军人的誓言和政法干警的使命,始终是那个“最可爱的人”。

【雷厉风行的班长】雷厉风行炮兵少校如今专管“婆婆妈妈”的事儿

    离开军营,初心和使命依然

    2014年,与杨政伟同一批回到汝州的有四个人。四个人中,杨政伟的综合考评成绩排第一名。原本是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杨政伟还是选择了离群众最近的地方,2015年1月,他如愿以偿地来到杨楼司法所报到,成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一名新兵。

【雷厉风行的班长】雷厉风行炮兵少校如今专管“婆婆妈妈”的事儿

    几年前,乡镇司法所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人员极少,老所长李松报既是所长也是工作人员。杨政伟没空思考司法所为什么没有年轻人来,就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了与辖区政府沟通,主动参与辖区信访案件化解工作中,如同一团燃之不尽的火。

【雷厉风行的班长】雷厉风行炮兵少校如今专管“婆婆妈妈”的事儿

    2015年,大旱。杨楼镇陈沟水库移民集体到镇信访办反映水库承包户不让用水灌溉,接到镇政府领导的电话后,杨政伟二话不说,就跑到镇信访办,有条有理地安排村民代表反映情况,并承诺帮助解决问题。

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在杨政伟和镇政府干部的调解下,村民和水库承包户签订了补充合同,在保证水位不低于两米的情况下,不得阻止灌溉。为彻底解决问题,杨政伟联系市移民局、水利局等单位,当年10月,为村民硬化了门前的道路,一起群访案件就这样在基层司法所成功化解。

    杨政伟说,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儿,为政府分忧解了难,他这个刚刚转业回来的司法新兵非常自豪。在部队,服从命令保家卫国是军人的使命;在地方基层,事事有落实、群众都满意是担当,“既然选择了最基层,那就要坚守初心继续前行”。

    建设调解员队伍如同带兵

    人民调解被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之花”,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在部队,基础不牢,战斗力定会地动山摇。在地方基层,基础也很重要,建设人民调解员队伍很有必要。”杨政伟认为,人民调解是化解群众纠纷代价最低而又最有效的方式,能挽回邻里间的感情,“有时候人民调解员化解一件纠纷是政府可能要花很大代价也无法办到的”。

    2016年1月,杨政伟因工作出色调任纸坊镇司法所所长。也是在这里,杨政伟建设了一支人民调解员队伍。获过全国荣誉的“金牌调解”贺二奎、设立了“谈心说事”室的贫困户调解员杨丙召等,都是杨政伟人民调解员队伍里的一员。这支队伍的背后是讲不完的有关杨政伟的故事。

    2016年5月,杨政伟跟随司法局领导到许昌市的“老马调解室”学习,回来之后,就在纸坊镇矛盾纠纷调解处化解中心与镇政府领导商议建起了“老贺调解室”。贺二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0余年,杨政伟认为老贺积存的4000余份调解卷宗是一份宝贵的资料,便买来档案柜,像在部队一样,为每一卷卷宗装上封皮,按年份分类制作标签、整理,存入档案盒摆放在档案柜里。

    老贺家里困难,日子过得节俭,杨政伟就掏腰包到城里给他买了一件白衬衣。媒体采访老贺,杨政伟既是解说员、接待员,还负责撰写材料,全程服务。老贺的事迹影响了纸坊镇留王村的贫困户杨丙召。杨丙召,虽身有残障,但是个能人,经常用一技之长帮乡亲解决困难,加上为人处世公正公平,能说会道善讲道理,经过考察后,杨政伟帮助其成立了杨丙召“谈心说事”室(矛盾调解室)。

    在拜贺二奎为师的同时,杨丙召努力学习杨政伟送来的人民调解及法律法规方面的书籍,很快成为人民调解的行家里手,事迹上了《河南日报》。这两年,杨政伟还建起了纸坊镇人民调解员微信群,成员有80余人,这支队伍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乡村振兴中时刻发散着正能量。

    营长用的是“钢尺”,所长要用“温度”

    18年的军旅生涯,杨政伟早就养成了有棱有角、有板有眼、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军人风格。但地方尤其是基层乡村与军营则大相径庭,一项工作做得好与差,不是能用军队的“钢尺”清晰衡量的。

乡镇基层司法工作大多面临的是“清官难断家务事”“邻里间的陈年旧账”以及“碎碎念的老百姓”。杨政伟说,司法行政工作既不像法院下达的判决书那样具备法律效力,也不像公安机关轰轰烈烈的抓捕行动,所做的更多的是幕后和有温度的事情。

    2016年5月,东赵庄村李生(化名)刑满释放。按照安置帮教管理工作相关要求,刑满释放人员必须由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司法所或亲属接回,或由监狱方面派人送回原籍。由于李生单身,父母去世,亲戚间无联系,村委会的人又忙于农活不能去,杨政伟就主动接过了接李生回家的任务。

    带着妻子,开上私家车,杨政伟去商超给李生买了一身衣服,随后和一同事出发前往郑州监狱。办完手续后,李生脱下囚服换上杨政伟买来的衣服走出监狱,大门在李生的身后沉重地关上后,李生说:“你就是我的亲人,以后我若要再犯罪,都对不起你。”

    “你就是我的亲人”,刑满释放人员李生这句话道出了杨政伟“司法行政工作做得更多的是幕后和有温度的事情”这句话的内涵和意蕴。“杨所长把部队的好作风、好传统都带到了工作中,负责担当实干,能吃苦,有热情。”同样有着军人履历的贺二奎,这样评价杨政伟。

    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

    “老贺调解室”里挂着一副“耐心调解化干戈,真诚服务促和谐”横批是“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对联。这副对联是杨政伟结合基层司法工作实践拟就的,但颇具功力的书法是社区服刑人员李涛(化名)的。李涛1980年生,因贩运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因其在监狱表现良好获减刑被假释,成为纸坊镇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

    杨政伟调任纸坊司法所后,在对社区服刑人员排查摸底中,发现李涛有书法功底,杨政伟与其谈心,为其发挥书法特长创造机会。时间长了,李涛擅长书法的消息传开了,又有人来找其写字,李涛变得自信了,去年还办起了书法班。

    前不久,汝州市社区矫正中心收到社区服刑人员王君(化名)的一封来信。王君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在信中,王君两次提到“所长杨政伟像亲人一样”耐心帮助他矫正,给了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决心和勇气。

    “莫好高骛远,稳健才扎实。有能力时决心做大事,没能力时快乐做小事……”杨政伟就是这样一个在军营里热血担当负重前行,在乡村振兴征程中默默无闻执着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把使命扛在肩上的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