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蒙拉学小提琴经历】小提琴家黄蒙拉羊城炫技:要成名不如学流行乐
3月24日,曾被贝多芬誉为“欧洲最出色乐团”的有近500年历史的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将携手中国著名小提琴家黄蒙拉登陆广州大剧院,为古典音乐爱好者演绎韦伯歌剧《魔弹射手》序曲、马克斯·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及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等经典曲目。
据悉,此次演出是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2011年中国巡演中的一站。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小提琴家黄蒙拉,22岁便获得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他的演奏以技术精湛见长,善于把握高难度的作品。日前,这位活跃于世界乐坛的中国小提琴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要成名不如学流行音乐”
南方日报: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似乎对中国人情有独钟,除了您之外,还有吕思清、黄滨和宁峰都曾在这个大赛上获奖并由此成名。
黄蒙拉:可能是因为在国内知名度高的国际小提琴赛比较少吧,大家只知道帕格尼尼,而知道的钢琴赛要多一点,比如李斯特和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在参加这个大赛之前我也得过不少奖,只是没那么出名而已。帕格尼尼只是一个更大的平台,但并不是艺术唯一的衡量标准。
南方日报:您是否认为中国人学西方古典音乐,必定得经过国际大赛才能成名?
黄蒙拉:如果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成名的话,那么这个模式是能让你成功的,但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进军流行音乐界。现在很多老师、家长都逼着孩子学音乐,也想给孩子设计这条道路。但是我觉得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兴趣和爱好,过程也是痛苦和漫长的,不应该那么功利。即便以后不做音乐了,你也能懂得欣赏音乐,拥有一个审美的世界,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
南方日报:您在上海音乐学院取得了硕士学位,2006年又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您对中西古典音乐教育方面的差异有何感受?
黄蒙拉:中西方在古典音乐教育上的差异是文化氛围上的差异,因为毕竟古典音乐的故乡在西方。所以要学好古典音乐最好能去西方感受一下。
“学习音乐应分三层境界”
南方日报:我们发现像您和宁峰这样年轻的音乐家有个相似之处,就是技巧非常全面扎实,年纪很轻就能挑战最高难度的曲目。您以后专攻方向是什么呢?
黄蒙拉:我一开始对音乐的敏感度是比较低的,但是通过练习,到了中学的时候已经能够完全掌握所有的技巧了。这时候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只有技艺的工匠了,我的终极目标是要表现音乐的独特美。
我觉得学习音乐应该分为三层境界。第一层是要学会识音符和熟练演奏乐器,第二层是要看到作曲家表现的内容和情感,第三层则是感知和融入作曲家的精神世界。家长们如果让孩子学音乐,在强调第一层的同时也要把孩子引向第二层和第三层。
南方日报:您已经出过《小提琴炫技经典》和《非常小提琴》两张专辑,新专辑进展如何?
黄蒙拉:我的第三张专辑《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已在德国录制完成,应该会在这次巡演中签售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