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柏丽的声音】【关注】苏柏丽 由南往北 一直在用声音“演”戏

2019-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语配音有市场 新人配音得有新技能"目前所有片子都要送审,年底了,所以大家都在赶工."接受新报采访,恰是苏柏丽从北京马不停蹄辗转至香港的当口."每个项目都有保密协议,全都不能说,可以讲的是,刚杀青了叶念琛导演的贺岁片<情敌女婿>,里面80多个角色,40多个叫得出名字的大腕明星,其他就不能透露更多了."[苏柏丽的声音][关注]苏柏丽 由南往北 一直在用声音"演"戏<溏心风暴3>在视频网站同步推出粤语原版,让很多年轻剧迷大呼过

国语配音有市场 新人配音得有新技能

“目前所有片子都要送审,年底了,所以大家都在赶工。”

接受新报采访,恰是苏柏丽从北京马不停蹄辗转至香港的当口。“每个项目都有保密协议,全都不能说,可以讲的是,刚杀青了叶念琛导演的贺岁片《情敌女婿》,里面80多个角色,40多个叫得出名字的大腕明星,其他就不能透露更多了。”

【苏柏丽的声音】【关注】苏柏丽 由南往北 一直在用声音“演”戏

《溏心风暴3》在视频网站同步推出粤语原版,让很多年轻剧迷大呼过瘾。对于在TVB“服役”了16年的苏柏丽来说,粤语原版受追捧并没有对国语配音演员造成怎样的“冲击”,“选择看粤语原配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他们的接受度比较快,是跟得上这个节奏来欣赏一部粤语作品的,就像我看外语片也会选择看原音,作为配音演员我们没有考虑太多,毕竟还是有广大的受众群体有这个需求,包括上年纪甚至不太上年纪的人给我的一些反馈,都是来不及看字幕,还是更愿意选择国语配音。

【苏柏丽的声音】【关注】苏柏丽 由南往北 一直在用声音“演”戏

对国语配音颇有情结的不少资深剧迷纷纷感慨、怀念以往熟悉的“TVB国语腔”,有人说:这些年TVB青黄不接的不只是演员,国语配音演员也有着一样的境遇。作为TVB的“旧人”,十几年的配音工作,苏柏丽笑言自己的声音的确“荼毒”了几代人,“很多人都是听着我的声音长大的,他们接受、习惯甚至倾慕、喜欢我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一种个人喜好。

【苏柏丽的声音】【关注】苏柏丽 由南往北 一直在用声音“演”戏

”以“新人”和“旧人”作比较,苏柏丽觉得这对新人多少有些不公平,“我相信每个配音演员都在竭尽全力,需要给他们时间去成长,观众不妨给新人更多包容,我也是从新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在她心目中,没有所谓配音水平的下降,更多只是大家熟悉一种声音之后的惯性使然,“忽然之间,佘诗曼、萱萱她们换成别人配音,一时间接受不了,毕竟一张脸听了十几年,一下子换了另外的声音,仅仅不习惯而已,就像周星驰的御用配音石班瑜老师,如果一直以来给观众另外一个声音,大家可能也会觉得那个声音是原配,换了依然会觉得不舒服。

如今在北京,苏柏丽开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成立了配音培训班,有自己的配音团队。“时代不同,戏种也跟着改变了很多,比如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玄幻剧、偶像剧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的配音工作也肯定要跟着时代走、跟着各类作品走。

”会唱歌、会口技……苏柏丽直言,新的时代也催生了配音演员新的技能要求,要跟着时代进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一言不合就唱歌,再一言不合就rap。我现在身边的年轻孩子确实个个身怀绝技,很容易踩在时代的节奏上,ok啊,顺理成章。”

TVB最小女配音 9点到“26点”每天配五集

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TVB担任国语配音工作之前,苏柏丽一直在外面做电影配音。“当时香港配音,电影和电视还是分得很清楚的,一票人专门配电视,我们一票人在外面专门配电影。”后来香港影业出现一些波动,而当时电视台相对更稳定,“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找了一个更稳定的方向,就这样进入了电视配音领域。”

《大话西游》《仙乐飘飘》……彼时给电影配音苏柏丽已经是当家花旦,因此说起来,她并不是完全以一个新人身份进入的TVB,没在几部戏中“打杂”一段时间就被发掘出来开始“担正”。“我是TVB当时最年轻的女配音员,那时候TVB配音有点断层,在我之上的前辈基本都要大过我15岁,甚至很多年,我都是最小的那一个。”

电影与电视剧在制作上有很大分别,配音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电影更加精雕细琢,非常细腻,每一句话导演都有想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在配音上可能我们会因为一个气声做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反复说一句话、一个气声,电视剧相对更单一,大部分电视剧对白为主,台词量往往更大。

”剧迷们津津乐道的“TVB腔”,连苏柏丽也感叹是个“特别奇特的专业性问题”,“帮粤语配音的时候我们完全要跟上演员的节奏,用国语说出粤语的节奏、语气、气口、停顿位、轻重音……如此才能人声合一,才不会脱离画面、演员的脸,这就给我们一定的约束性,可也就形成所谓的‘TVB腔’或是说独有的港剧国语风格。”

《喜剧之王》柳飘飘

《花样年华》苏丽珍

《金枝欲孽》尔淳

《寻秦记》乌廷芳

苏柏丽回忆,当时TVB在香港乃至整个亚洲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当然不容小觑。国语配音组常年以来基本都是早上9点开工,晚上收工则是“26点”,“就是半夜两点钟。”配音演员一天要配完整的五集电视剧,“不一定同一部剧集,有可能是三部,一个导演配两集收工,我们继续配另外一部,一直是这样一个模式。

”即便如今有自己的配音团队,苏柏丽带队一天下来顶多配个两三集。“说句实话,如果不是这些年回来之后在采访中提及当年的工作时长,我还真没意识到原来曾经一天十几二十几个小时都在配音,真的属于高强度,不过其实我自己是没有这种感觉的。”

回到北京之前苏柏丽从没有听过自己完整的国语配音作品,“配音的时候只配自己的部分,别人的不会太注意,究竟配过谁真的不记得,毕竟每天都在这样按部就班地配音。”整个国语配音团队二十几个人,一部戏十个人也好一百个人也罢,来来回回就是分配这二十几个声音,“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就演戏而言,配音演员比演员要面对着更大的困难。

”苏柏丽解释,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有对手,对手可以帮他入戏,除此之外身体语言、环境、服化等各方面也都对演员带入角色有帮助,“但是配音演员什么都没有,眼前只有麦克风,你要还原演员当时的情感,该哭哭该喊喊该闹闹该发了疯地笑要发了疯地笑,所以我认为配音演员不只是声音的演绎者,每一个配音演员应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毕竟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前提下,单纯用声音还原现场表演,是一件非常高难度的事情。”

2009年,为《宫心计》的刘三好配音之后,苏柏丽合约到期离开了TVB。那时候原本是由于身体原因想修养一段时间,“并没有计划来内地发展,偶然的机会回来,就这样在这边做起配音工作,直到现在,应该算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带着自己的团队,目前发展还都不错。

”如今内地与香港合拍模式的影视剧越来越多,苏柏丽的配音工作还是以影视为主,“两地跑,我们的配音也变成一部分北京配,一部分香港配,基本每个月都要因为工作飞。”

天津记忆

芷江路有老宅二十是母校

最像外公荀慧生的那一个

对于“出生在天津”的说法,苏柏丽坦言并不准确,事实上她是在新疆出生,还是婴儿的时候被抱回天津,“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所以说天津是我成长的故乡,我在这里读书,到九零年才去的香港。”

在天津的这段时光记录了苏柏丽整个童年时代,包括学生时期的最初记忆。“顽皮,除了不爱读书什么都爱,可以说天津在我的脑海中是最美好、最纯真也是让我最留恋的一段记忆。”每天上学,骑车从重庆道到二十中学,“中学的记忆好像都是在谈恋爱,读书倒成了副业,哈哈。

黄昏时分的成都道,金色的阳光铺满大街,行人、自行车、汽车来来往往,绿色树叶在金光中跳跃……街上有外婆、家人,还有师兄骑着28自行车从我眼前闪过,是让我最暖最迷恋的天津,这个画面时常会出现在我梦里。

”更小的时候则是在成都道上的长沙路小学读书,如今苏柏丽每次回天津还常跑去“溜达一下”,“我家有个老宅就在芷江路,一栋小楼。每年过年才回来一趟,基本都是在家陪陪老人,最多五六天,没有再长的假期了。”

从小在津长大的苏柏丽,外公正是中国京剧四大名旦荀慧生。家中不少亲人都从事艺术领域,对于“与生俱来艺术细胞”的说法苏柏丽不否认,可提到艺术世家的沿袭她还是“有些惭愧”。“从小就有各种学生来家里学戏,我趴在旁边做功课,每天多多少少耳濡目染,或许对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潜移默化有一定影响,当时并不自知,也是日后被大家总结我再回想:欸,好像是这样吧……”不过确实有很多人都说苏柏丽是整个家族里面和荀慧生最像的一个,“外公皮肤也很白嫩,我从小到大一直是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子,所以一般都说我是最像我姥爷的那个。

离开天津去往香港,苏柏丽也在香江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番天地。“更多的生活履历、走入社会等都是在香港开始的。”小时候看译制片,苏柏丽只是特别迷恋童自荣这些老一代配音演员的声音,那时她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其中一员。用她的话说,配音是这辈子干的第一个工作,也成了自己一直做到现在的事业。“歪打误撞去了香港,因为我妈妈也是配音演员,跟着她入行,结果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一爱上就变得不可自拔,爱得特别专注吧。”

享受配音的工作,也非常乐在其中,苏柏丽说,无论导演给她什么角色,她都特别开心,每配一个角色都让她感觉特别嗨特别爽,“这是又有机会感受一次特别新奇的人生经历。”她甚至在《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中配过男性的声音,“我是一个女人,这辈子是不可能做一个男人了,可因为配音我也算当了一回男人。

”对于苏柏丽而言,人生经历或许很简单,这辈子可能就是一个乖乖女的形象,然而做这份工作,却让她在各种剧目当中客串了很多人生中无法经历的角色,“比如做一回美女特工——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可能又做了高级督察 马帼英 ,或是母仪天下做了皇后……所以说配音带给我的乐趣真的是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