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是什么歌】越过山丘——浙江市场主体70年进化史
一些历史的瞬间,看似巧合,却意味深长。
8月29日,个体户章华妹和鲁伟鼎、丁磊、郑永刚等民营企业家一起,登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的发言席,把浙江人的创业故事讲给全国听。
在此7天前,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新鲜出炉,其中,浙江有92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两则消息,一则从“昨天”走来,一则于“今日”展开。过去与当下的交汇,融成了浙江经济发展最鲜明的主题:“创业创新”。
时序轮替,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穿越时光,70年来,作为创业创新“主角”的670多万浙江市场主体,一直与时代同频共振,奋力书写着一部立足民力、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的进化史。
“蚂蚁雄兵”探路
【总量大跨越】
关键词:675万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个体工商业开始恢复。
次年11月,省政府公布《浙江省摊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体商贩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以前各地实施之摊贩管理办法一律作废”。于是,各地工商部门对商贩重新进行登记发证。到1952年,全省经登记的商贩有19.6万余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忽如一夜春风吹拂下,浙江各地个体商户“暗流涌动”。
彼时,温州的铁井栏、环城路、木杓巷三条街巷被人称为“马路市场”,20岁不到的章华妹因为家境贫困,不得不临街摆一些针线、纽扣、像章等小玩意儿卖给过路人,以谋生计。
1980年12月11日,率先领取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她,成为真正合法的个体工商户。自此,越来越多和章华妹一样的创业者,如“蚂蚁雄兵”般,开启了各自的奋斗历程。这年,全省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展了16000多户个体工商户。
1988年,国务院发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浙江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到1990年,达到11462户。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浙江以“三个是否有利于”为标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到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112.49万户、私营企业达1.15万户。
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更加有利,浙江市场主体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数量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到2010年,浙江全省共有企业和个体户等各类市场主体293万余户,在册企业户数为77.96万户,两个数字双双创下1990年以来年末统计最高值。其中,内资企业资本(金)总额首度迈上3万亿新台阶。
近年来,在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浙江市场主体数量节节攀升,新设企业速度明显加快。
2019年3月底,浙江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75.2万户,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达到1162户,位居全国榜首,平均9个人就有1户市场主体,25个人就有1家企业。
在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加持下,浙江经济发展打开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齐飞的新局面。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而纺织等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重塑“百花齐放”
【类型大扩容】
关键词:70%
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省份,浙江一直走在全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其经济发展背后,是“多核”在驱动: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共生共荣。
70年间,一批批早先发迹于浙江块状经济的民营企业逐渐实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成长为浙江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
20世纪80、90年代,浙江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到21世纪初,其不仅数量迅速增长,注册资金中的资金总量、户均资金、上规模企业数量等指标也实现了明显提升。
2018年底,浙江有私营企业204.72万户,个体工商户422.63万户,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90%以上的就业岗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民营经济的耀眼崛起相比,“多核”之一的国有经济有些低调,却同样精彩。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国有经济一直在探索体制机制的路子上努力前行。
1949年,浙江第一家省属国有企业省建设集团成立。彼时,从“几袋米”的资产投入,到后来新签合同额、产值双双破千亿大关,其交出的成绩单格外亮眼。及至上世纪80、90年代,从承包制、股份制、国企三年脱困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浙江国企改革始终向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推进。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各级国有企业1.1万户,资产总额14.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
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企业是浙江对外开放的真正见证者。
1980年7月8日,浙江省二轻局下属的浙江省家具杂品工业公司与香港新艺行合资成立西湖藤器有限公司。这是浙江省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当时,这样的外商投资企业,全国仅有17家。
“西湖藤器”拉开了外资进入杭州、进入浙江的序幕——
1989年10月8日,由可口可乐投资的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批准成立,这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杭州合作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自此,浙江人结束了需要外汇券才能喝到可口可乐饮料的历史。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浙江利用外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至2018年底,浙江外资企业有3.99万户(其中分支机构10777户),这些优质经济体,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样是市场主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980年3月,浙江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临海市茶叶协会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以农产品(000061,股吧)营销为主要特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年9月,台州成立第一家由十几位农民入股、有明确章程并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温岭市石桥头蔬菜合作社。此后,合作社渐成燎原之势。
2018年12月,全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26万户。不断发展壮大的它们,已成为浙江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给力”动能转换
【结构大优化】
关键词:17席
对浙江而言,670多万市场主体所体现的,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结构的不断优化、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个事实是,公司制企业正逐渐成为全省创业投资者主要选择的类型。与此同时,实力型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做大的意愿不断增强。
8月22日,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浙江有吉利控股、青山控股、海亮集团等92家企业上榜,数量连续21年位列全国首位。其中,前100强中,浙江占有17席。
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进入榜单的浙江企业,基本都有一些共同点: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坚持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主动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在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上述之外,在产业结构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浙江市场主体的一、二、三产比重也持续变化。目前,其大体呈现“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位居第三。
具体到行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作为浙江市场主体的核心行业70年来几乎未曾改变,但在不同时间阶段,以及与其他产业的比较优势比照之间,则显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曲线——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批发零售业和居民修理服务兴起,批发零售业由1979年的38.0%提升到1988年的41.2%。
及至21世纪初,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传统产业趋于稳定,租赁商务服务业、信息软件技术等崭露头角。2010年,从市场主体数量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位居前10名。
近年来,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这种变化,同样反映在市场主体的行业变化上。
数据显示,新经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登记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逐步成为浙江八大万亿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现代服务业则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教、科、文、卫和信息行业仍是大众创业的热门所在。
“你追我赶”竞跑
【区域大协同】
关键词:602个
和全国许多省份一样,由于区位差异、资源禀赋不同等因素,浙江各地市场主体发展水平不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近年来,在商事制度改革等政策推动下,各地对市场主体“催生”“优育”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杭州是全省较早进行个体摊贩登记的地区之一。1949年,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对市区粮食行、店、摊进行登记的基础上,将其集中于6个指定地点营业。同年9月,制定《管理摊贩暂行办法》,规定凡设摊商贩均须申请登记。1955年,杭州有个体工商户58599户,占全省的比重为15.3%。
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基础雄厚,资源要素集聚,杭州市场主体数量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至2019年6月,杭州已有市场主体121.4万户,在这里,平均每天都有602个市场主体“破土而出”,处处彰显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温州市场主体发展,则因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不断走向高水平。
改革开放前的温州,背负着“以全省十分之一土地,养活全省六分之一人口”的沉重包袱,在内少工业、外无资金支持的困境下,曲折而不屈地发展着。
当改革开放东风吹来,温州人“求生”“求富”的巨大潜能如旭日喷薄、冰河解冻,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形成全国闻名的“温州模式”,点燃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燎原之火。
1987年8月,温州出台《温州市挂户经营管理暂行规定》;10月,出台《温州市私营企业管理暂行办法》;11月,出台《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政策推动下,当年,温州即成立了8000家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公司法》诞生,公司制走到市场前台。2006年,温州人王毅诚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从温州市工商局领取了全国首家一人公司营业执照,从事电脑租赁业务。
到2019年5月底,温州市场主体总量达已达100.31万户,正式突破百万大关——从全国较早一批个体工商户,到股份合作制下的大量专业合作社,再到全国第一家一人公司,70年来,持续增长、类别丰富的市场主体,为温州经济的活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述两地之外,宁波、台州、金华、绍兴、嘉兴、湖州等地由于经商传统、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发展一直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舟山、丽水、衢州等地,近年来由于构建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总量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大,也逐渐成为创业者的高地。
截至2019年5月,通过专业市场孵化,义乌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0万户
2004年,温州联合9家民企组建中国第一家无区域限制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
2019年8月22日,海亮集团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