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导演】《监狱》:伯格曼导演的“处女作” 不看绝对抱憾终身!
作为第一部真正由伯格曼负责剧本、亲自创作的电影,《监狱》展现了他对剧本出色的驾驭能力,电影集中了大量构建个人空间的主题。
伯格曼运用戏中戏的方式,将现代人划地为牢、不自觉地自设种种人性枷锁来限制自由的无知,通过这个较有戏剧矛盾的故事表达出来,已经看出他的初步风格。一个地狱般的世界,但是,它仍旧还是制造梦想和欢笑的机器,在回忆的阁楼上使早已尘封的情景重现,并给现在带来一线光明。
关于童年放映机的那一段,把人们带到了谷克多(Cocteau)伯格曼在《伯格曼眼中的电影》中谈到这一幕时说道:“我在谷克多的《诗人之血》(Le Sang dun Poète)中发现了一些意味深长的段落和一些可怕梦境的场景……”似的极为梦幻和超现实的场景中,暗示着对母性的呼唤和关于死去的婴儿的噩梦。
被谋杀的童年贯穿于整部电影,比吉塔作为女主角,被动地承受着他人对她的操纵,从而丧失了她原本具有的生命力和爱的力量。但是伯格曼似乎也对此提出了疑问:也许一切并没有消失。在小船布景中拍戏的演员这样对他的同伴说:“爱情可以改变,并达到我们无法想象的高度。死去的只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这是导演马丁所写的台词,电影的虚假和人为性从根本上来说实现了某种负责任的成熟和清晰。不改变即死亡:包括童年和爱情;包括幻觉,而它仅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成为现实。电影,这一运动和骗人的艺术,却用魔术揭示了真实。魔鬼命令道:“一切都不得改变!”如果没有运动,死亡就会停止在童年的影像上,我们要么希望用香料来使这童年永不腐烂,要么在诺言的活力中将其谋杀。
从阁楼到地窖,爱情的小屋对比吉塔来说就是一座监狱,因为如果爱情的话语不去奋力打破围栏,一切都可能变成监狱,无论是母亲的双臂还是情人的抚摸,是魔鬼还是上帝,又或者是电影银幕。在这绝望而阴沉的思考中,镜头用中景、特写或连续运动的跟拍镜头来展现人物,并在比吉塔卡罗莉娜艰难挣扎和最后死亡时,以钟声或鼓声来控制节奏。
在比吉塔卡罗莉娜死去的幽暗的地窖中,一束光芒从最隐秘的存在中投射进来。尽管面对不信上帝的马丁,老教授总结道:“这样是没有出路的。”马丁和他的朋友却走出了摄影棚去与真实的生活汇合……这是伯格曼电影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