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宾81军 指挥绥西抗战的西北回族将军——马鸿宾
马鸿宾(1884-1960),字子寅。甘肃临夏人。民国期间曾任宁夏镇守使、宁夏省主席、甘肃省主席,抗战时期任国民军81军军长、绥西防守司令,坚守绥西阵地四余年,多次与日军交战,有效地阻止了日军西进及占领西北的阴谋。1949年宁夏解放前夕,率部81军起义。解放后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马鸿宾部三十五师扩编为八十一军,马鸿宾升任军长,所辖仍为原部队三十五师和一个独立第三十五旅,以马腾蛟为师长,马献文为旅长。编制定后,奉命前往绥西抗御击日军,由马腾蛟率一部分军队开往前方。
同年10月,南京政府划甘宁青三省为第八战区,朱绍良为战区司令长官兼甘肃省主席,马鸿宾、马鸿逵兼任副长官。不久又以两马部队组编为第十七集团军,马鸿逵为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十一军军长、宁夏省主席,马鸿宾为副总司令兼81军军长。
为准备开往抗日前线,81军于1938年春在宁夏永宁县王洪堡举行为期两个月的军官训练班,马鸿宾在开班典礼上作了长篇训话,他指出: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我们军人要有民族观念、国家观念,时时刻刻记着国家至上、民族之上,保土卫国,尽职尽责……。这次训话为81军开赴抗日前线鼓舞了士气,指明了方向,起了很好的作用。
1938年5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马鸿宾为绥西防守司令,命令中规定除统一指挥绥西现有各部队外,并由马鸿逵调拨部骑各一旅到绥西,也归马鸿宾指挥。马鸿逵对马鸿宾去绥西抗战给予大力支持,拨两个骑兵旅开往绥西,受马鸿宾节制,一个旅驻五原,一个旅驻狼山,又加派一个警备旅驻登口县三盛公,为预备队。
1939年秋,八十一军主力三十五师及两个骑兵连,从绥西移防伊克昭盟北部达拉特旗,驻在黄河南岸滩地(东胜县属之农业区)及滩地之南沙漠台地。二〇五团团长马维林、副团长韩哲生率团部及两个骑兵连驻台地边沿之新民堡。
三个营进驻滩上,相距十余华里。二〇六团团部及一个营驻王乃召(距新民堡十余华里)庙外,其余各营也驻滩上。三十五师师部则驻沙漠中的李玉山圪坝(东距新民堡十五六华里,北距王乃召七八华里)。军长马鸿宾率指挥所驻占檀召(在王乃召西约十七八华里)。其余部队驻在占檀召前面及迤西地区。
1940年2月底,黄河已经封冻,日军以军用汽车六、七十辆载运军队及大炮,从托克托县附近过河,向西进犯。先在树仁台一带和民兵义勇军交火,并有沿滩西犯可能。81军得此情报,已是傍晚,军部即电话通知各团注意警戒。
次日黎明,二〇五团进入阵地。日出时,日军军车已到新民堡阵地前方,先以30余门大炮猛轰,摧毁了81军右翼阵地,并掩护其步兵冲破右翼,包围过来,马鸿宾部士兵仅有旧式步枪,抵抗不住,向东北撤退,留下小部分战士坚持在前沿阵地掩护,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此后,日军以新民堡为据点,向滩地进行“扫荡”战。81军在滩上驻扎,先后均撤至南面沙漠台地。日军又从包头调来伪蒙骑兵,号称五个师(实际每师只有二三百人),分驻滩地。马鸿宾命令各团利用敌人汽车在沙漠中不能畅行之利,以“磨盘”战术与敌周旋,敌进我退,敌退我进,遇到有利地形就进行反击。
并选拔了二三十人组成突击队,夜间到新民堡附近鸣枪扰敌,使之不得安宁。某日上午,日军又以军车二三十辆,满载敌军,从新民堡向门坎梁开进沙漠地带。
到了距门坎梁五六华里之兰西圪坝,双方都抢先登山,争夺制高点,当敌军爬至半山,在敌东翼之我军一部分已抢上山顶,向爬至半山之敌开枪猛击。同时,我驻李玉山圪坝的骑兵一连,也从西翼抢上山顶对敌开火,伤毙敌军200多人,遍坡都是尸体。次日一早,敌人放火烧了新民堡及王乃昭的全部房屋,匆匆撤走。
1941年,蒋介石命马鸿宾驻五原、临河一带,以防日军再向河套侵进。是年冬,日军过黄河南,向包头以南之桃力鸣、大树湾等地进行扫荡,被81军击退。1942年,蒋介石又派傅作义为绥西防守总司令,改派马鸿宾为副总司令,加强绥西防务。1943年,傅作义部完全接替了绥西防务,马鸿宾率部撤回宁夏中宁县进行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