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循序渐进的例子 善于引导 循序渐进 这就是教育的初衷
小时候,父母和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意谓着人们在面对挫败时,仍需具备百折不挠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吸取经验并坚持不懈地尝试下去,最终取得成功。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千万次的失败后,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一生之中发明了1000多种东西,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作为对处于失败困境的人的激励之语,确为金玉良言,催人奋进。
然而,作为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如果他屡屡遭遇“失败”,他会耐着性子去尝试第三次、第四次吗?他能引“失败”为自豪,去渴求成功吗?殊不知在一定情形下,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具体举例说明,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深刻明白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育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不正是这样吗?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所喜欢的是老师的表扬赞美,而抗拒的往往无外乎指责批评。在他们小小的心灵深处,潜意识里也在追求着我们成人嘴里所谓的成功,只是处于懵懂的年龄阶段,他们还没有清楚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如果所有的父母和老师,不给孩子设置盲目的高度和难度,让他们经常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一定能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成功也是成功之母”,这话着实让人振奋,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无论是对于“师”或是“生”而言,都将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成功从何而来?一位上课从不发言的学生发了言,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是成功;一个在学习上从不主动的学生突然主动学习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是成功;在劳动中积极能干,表现出色,受到了大家的赞扬,更是成功。
成功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成功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用放大镜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不也是这样?不断的小成功,将累积成巨大的成功。
小刘是一个特别的男孩——好动、乐天,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上课时乐滋滋地找周围的孩子讨论,下课了则如脱缰的小马满操场乐个不停,这样的孩子你想不注意都不行。自然,他是极聪明的。可对语文的热情却是一半火焰一半水——半冷不热,且小错不断,对写作文更是噤若寒蝉。
怎么办才能提高他对语文特别是作文的学习兴趣呢?在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小刘对画画倒挺感兴趣,因总夸他画的好,所以家里贴满了他的“杰作”。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否作文本上总未出现过高分,挫败了他的成功感,无法在作文学习中体验成功,必然提不起兴趣。
在一次单元小测试时,我特别细心地将他的作文做了修改,挖掘出其文章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在班上范读,先体验一次作文高分的成功感。在我的善意提点下,他明白,写作重在阅读和语言的积累。从此他的读书笔记做得一丝不苟,经常看课外书籍,作文水平逐渐有了提高。
果然,他对语文也有了全新的态度。同时,根据他思维灵活爱钻研的特点,我又在拓展题、开放题上注意多给他机会展示他“另类”思维,让他有出彩表现,渐渐的树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积极情绪。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帮助,他在期中考试中有了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对语文的态度便大不同于往日——热情如火、信心百倍,不但学什么都兴致勃勃而且还主动写日记,当我捧着孩子递与的日记本时,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是什么使曾经放弃希望的他重新找回自我?我想这答案不言而喻,是我们的一份爱心,一片诚心,给孩子成功的体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孩子继续走向成功。
成功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创造,成功也是成功之母,这话确实不假。教育教学的本质也是追求成功,成功既是一个方法,更是一个目标。用成功可以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在这里,我想说:“成功也是成功之母,给予学生成功,你会收获春天。用成功教育浇灌滋润一片绿叶,会给世界增添一点绿;浇灌滋润一片片绿苗,将带来一个绿色的世界。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这理想的境界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