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的图片】绽放在赣鄱大地上的铿锵玫瑰(图)
江西人历来敢于打第一枪,敢于放飞梦想。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始终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如火如荼的双创浪潮中,女性创业者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弄潮力量。她们用实干生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近日,记者采访了“高新杯”第三届江西省妇女创业创新大赛部分获奖者,听她们讲述奋斗的故事。
吴静(右一)与公司研发人员讨论新产品。(图片由吴静本人提供)
行走在发丝上的手艺人
以发做绣,可以经耐岁月,千年不腐。东湖赣发绣第十七代传承人陶永红就是一名在头发丝上做文章的手艺人。“在我国古代,人们极为珍视头发,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有任何损伤。头发作为信物传递着忠诚和坚贞,饱含浓浓深情。我想这就是发绣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和美学内涵。”陶永红说。
上世纪90年代,陶永红所在企业改制后,她便开始潜心琢磨刺绣。2004年,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她鼓足勇气“下海”,创办企业。起初,陶永红主要从事一般的线绣生产制作。2008年,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她开始思考,公司应当要去研发自己的特色产品。这时,陶永红想起了家传的赣发绣绝技、想到用发绣技艺制作产品推向市场。
但将发绣推向市场并不容易。陶永红出身刺绣世家,祖母、母亲都以刺绣为生,却极少运用发绣技艺制作商品。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传统发绣色彩单一,只能制作墨绣,因而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移步不换形。传统工艺需一代代匠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才能永远焕发新的生机。
陶永红在深入整理、总结发绣技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植物染料对原料发丝进行漂染,将“墨绣”拓展为“彩发绣”,增强了发绣制品的表现力,将传统的发绣工艺推至新的高度。自此,发绣在市场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更难能可贵的是,陶永红还深耕发绣的美学内涵,推出了胎发系列、夫妻系列、孝道系列等五大系列发绣产品,用绣品承载生命的意义。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罢了。”回首自己的创业历程,陶永红很淡然。但事实上,陶永红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在陶永红的不懈努力下,2010年,东湖赣发绣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赣发绣绣品年销售额快速增长,并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展评中获奖。如今,赣发绣500余年的历史积淀得到了延续,传承队伍越来越壮大。
指尖上的环保
“我们坚信,科技不被地域所限,小地方也可以做出世界级产品。”说这句话,江西铜鼓江桥竹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桥竹木业)副总经理吴静是有底气的。底气源自公司自主研发的竹键盘、竹鼠标等竹制电子产品。
吴静的创业之路绕不开一个“竹”字。1998年,依托家乡铜鼓丰富的毛竹资源,吴静和丈夫共同创业。最早,吴静的企业和其他竹木加工企业一样,从事传统的竹木地板、竹家具的加工生产。技术含量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微薄,在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同时,出身竹乡、立业竹乡的吴静自小耳濡目染,也深知林农的不易。“但如果我们的产品本身利润就不高,又怎么能够给林农开出更高的收购价格呢?”
企业要增效、林农要增收。吴静清楚,改变现状,技术革新尤为必要。2005年,一次深圳之行,彻底改变了吴静和她的企业发展轨迹。吴静和丈夫在深圳参观朋友的电子产品厂时,突发奇想,他们用塑料制作键盘外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拿毛竹来替代塑料,制作竹键盘呢?这既能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又能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回乡后的吴静说干就干。然而,新产品研发之路走得并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用竹子替代塑料,必须保证所使用的竹材达到与塑料一致的伸缩系数。否则做出来的产品根本不能合格,也就没用。”回想起当年的研发经历,吴静颇为感慨。据统计,研发初期键盘报废品的生产成本达到了100多万元。
这一研发就是3年多。2009年,江桥竹木业自主研发的竹制键盘终于面世。竹键盘不仅环保美观,性能也要远超一般的塑料键盘。“竹材天然的恒温性能够有效延长键盘电子部件的使用寿命,一个竹键盘的被敲击次数达500万次以上。”吴静说。
如今,江桥竹木业在绿色环保道路上越走越宽,在竹键盘研发成功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竹鼠标、竹音响等一系列“以竹代塑”的电子产品。而林农增收的愿望也正实现着。公司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辐射带动6个乡镇的1127户农户,人数达4000多人,林农年人均增收5000元。
瓷都“造梦师”
瓷都景德镇,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青年创客们怀揣着各自的艺术梦想,汇聚在这里,为这片古老的陶瓷热土注入新的活力。河北姑娘封学芳就曾是“景漂”大军中的一员。
“毕业前,我曾应父母的要求回到石家庄,做了半年的博物馆设计工作。就是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想通了我所想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2014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封学芳最终选择留在景德镇追逐自己的陶瓷艺术梦想。艺术创作并不等同于创业,品牌的运营管理、产品的推广销售……诸如此类问题,在此之前仅仅是一个隐约模糊的概念。积跬步以至千里,封学芳在创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摸索着。
2015年,封学芳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在陶溪川打造青年双创平台“邑空间”。能为像自己这样的青年创客解燃眉之急,封学芳毅然加入。经过半年多的策划、准备,2016年3月,“邑空间”项目正式落地实施。
“邑空间”最开始做的是创意集市,每月从提交申请的数千名双创青年中择优筛选800余人入驻陶溪川集市,为他们提供一个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销售展示平台。后来,在创意集市的基础上,“邑空间”将原有的宇宙瓷厂烧炼车间改造成为线下商城,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线陶溪川旗舰店。
“我们不应该只是给这些青年创客们提供一个屋顶。”封学芳本就是创客,她深知,“景漂”们需要的远远不止一个稳定的经营场所、销售渠道。“邑空间”为创客提供经营、销售的场所空间,更要为他们提供个人成长的发展空间,如启动“邑客先锋”专项扶持板块,每季度从数千名申请者中选拔5至10名双创青年,对他们进行为期半年的定向扶持;特设“邑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艺术家、设计师,免费为双创青年开展讲座教学。
如今,“邑空间”已累计汇聚来自国内外1.1万余名各类双创人才在此创新创业、成功孵化创业实体1241家。而封学芳也完成了“从追梦人到造梦师”的美丽蜕变。(记者 齐美煜 实习生 熊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