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翻译 故纸堆里寻安全 壹女娲补天 人与自然初相识
(王清茗)在远古神话中,东西方传说均不约而同的锁定了一个高频词汇,洪水。时间应该是距今7000——8000年前的新旧石器交替时期。也就是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特别是危机爆发时,不约而同地开始审视自己的家园和周边的一切。
据统计,在全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大约50余则同时期与洪水有关的传说。在中国,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家喻户晓。而在《圣经》诵读的地区,诺亚方舟则成为他们唯一的希望。不仅如此,苏美尔文明、玛雅文明、印第安文明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
或许人类是从原始部落整体狩猎中,刚刚开始有了耕种的分工,或者是对家畜家禽的原始驯化,或者是初步掌握粟或者稻谷的种植技术,或者是从山洞走出发现茅草屋的温馨舒适。
但不得已,此时却要面对滔天洪水带来的生存危机甚至是灭顶之灾。
上古时期的神话体系,神力与自然力往往是混淆不清,纠缠在一起的。“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那时的中国上古先民就是用这样简单祷语作为生活安逸的简单诉求。土有土神,水有水神,昆虫百花均有主管,诸如人类所有努力,根本比不过远山含黛中忽然释放出的一只小小的蝗虫儿。
当然,日月星辰、四季变更、风火雷电都有着自身运作的科学规律。而这些,却是在人类蒙昧初开,就必须直面和回答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真正叫做为难。恰如一个人刚刚告别孩童时代,站在青春的入口,对这个世界有正确的看法和认知,将决定他一生的人生路径。
洪水的传说是共性,但洪水的起源却不尽相同。由于人类不断作恶,所以上帝决心要毁灭这个世界的文明。这是《圣经》对洪水来源的一个神话。苏美尔人则认为是风之神与众神之王恩尼尔觉得人间太吵,于是放出洪水、干旱和瘟疫来使世界宁静。西方人看来,洪水的源头是神的旨意或者任性,人与神之间是无法平等对话和交流的。
而中国的洪水则来源于一场血雨腥风的争斗,是介于人神之间的“真实”存在,更多地是人力可为,或是人所面对世界最基本的认知和最浅显的表达。共工怒触不周山——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谈天篇》,以这样一个神话的背景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之战的故事,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有记载。祝融即颛顼帝,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五帝之一。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山海经》里的这个故事直接回答了洪水来源,也巧妙的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地理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知识普及,即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势和日月星辰移动规律,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上古先人对自身环境的艰难认识和理想化追求。
女娲的出场更充满了神话色彩。“人首蛇身”,这是对女娲最原始的描述,使其具有了智慧和永生的能力。龙身即蛇身,蛇的蜕皮代表着一次新生,更是成熟的表现。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以这样的逻辑思维来体现在人与自然争斗中,寻找生命与融入自然的最佳角度和方式。
改造自然,则是另一种思维和投入,徒手操作之后引入石器,或者拥有了制作更为精美的“新时期”,甚至存在了青铜的影子,丰富了征服自然的手段和本领,也为思维打开了无限地遐想空间。
除去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河流,或许那时的人们更好奇好关注莽莽苍穹中闪烁的星斗和云卷云舒的神秘,当然更多的就是“天有不测风云”。当风云变化超出人们的预见和承受能力后,神话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于是在中国神话系统中,以风神、雨神、太阳神等自然神祗最早产生,继而有主管自然诸神的宗主神灵和社会性神灵,他们能力超越着自然神,而他们最终被宇宙大神所掌管,形成难以逾越的排位系统和能量等级,很难有人能够向上穿越阶级壁垒,完成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目标任务。
于是,上古人们将希望寄托于宗主神灵和社会性神灵,如女娲、如先人的在天之灵,祈求他们延伸人类的力量,完成对自然的改造。这种理想化状态不断发育和膨胀,最终成为上古神话的大众心理支撑和广泛的人文基础。
半人半兽地形象女娲,与其说是人与神边际的游走的精灵,为人类代言,不如说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力量的延伸和无限的希望。因此,这个抟土造人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又去做了补天济世的英雄。
事实上,女娲补天的神话是其抟土造人神话的延续和发展。能造人,并且还要让人平安幸福的繁衍下去,这才是故事的灵魂和主线。把共工与颛顼争帝的战争元素放在历史的大视野中观察,便是人类面对天灾与人祸的积极态度,用良善的行为弥补“天崩地陷”这样的发展危局。
在历代的浓缩下和精华汲取中,女娲补天的神话由自然内容向社会内容积极转化,女娲的“补天立极”成为后世面对刀兵战乱以及自然灾难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就是发展与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矛盾中,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同时,女娲补天的神话还解密了另外一层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的现实意义,即风险管控中的源头治理。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除不可抗力外,风险管控追求消弭危机于无形,从事件发生的阶段以隐患治理为最佳,同时事件发生时,要求以不受损失或者损失最小。源头治理,现代管理学认为,隐患发现和消除是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最高追求。
女娲采取补天等有效手段实现了风险管控,完成了隐患排查和整治的闭环管理。从这种意义上讲,女娲是中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理论的缔造者。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的救世神话,完成了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发展矛盾的第一步。
更为可贵的是,面对洪水,中国人不仅回答了洪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辨,更超越着原始自然观,以果敢的行动开始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产经营之间持久而理性的抗衡,不断在自然、社会和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完成对他们的改造和征服,彰显中华民族在发源之时,就彰显着高贵的尊严和充足的自信。(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