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李桂华 爱的舞台:追记夏铎铺镇龙凤山中学副校长李桂华
2016年3月10日清晨,大雪纷纷扬扬。李桂华从男生寝室值班出来,急忙走向学校广播室。立即,广播里传来同学们熟悉的声音:"同学们,今天下雪,早清扫取消,大家要多穿衣服,注意防寒。"没想到,几分钟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听到了一个痛心的消息:李桂华老师去世了!
"前后不到5分钟啊!"龙风山中学校长张伟民是李桂华去世的第一见证人,"事前没有任何预兆!他还只有48岁呀!"
带着沉痛的心情,我们走进了龙凤山,走进了李桂华教书育人的世界。
平凡岗位立德
龙凤山中学,背倚海拔474米的凤凰山。校园外围,一条清代就建立的古朴围墙,将校园紧紧拢住,历经几百年风霜的古树,更是给这所校园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2000年秋季开学,李桂华来到了这所学校,担任学校德育副校长。
李桂华主管学校团支部工作、寄宿生管理工作,还担任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两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另外还兼职学校文印。
李桂华的妻子谭辉与李桂华在同一所学校教书,对丈夫的工作非常熟悉。在采访中,谭老师流着眼泪述说了丈夫一天的工作:早晨,他6点20分准时赶到学校播放室放广播,督促学生起床,等学生起床以后,带着学生做早操;早自习时间,他到教室巡查,顺便检查教室、公区、寝室卫生;早自习后,和学生一起吃完早餐。
上午,先总结晨检情况,利用课间操时间向全校师生通报;结束这些事情以后,开始备课,批改作业,上课。下午,他的常规工作是检查教室、公区卫生,巡视班级纪律,辅导学生。
晚上,他要利用晚自习之前的时间,在校园里的大树下、林荫小道上和学生谈心;晚自习下课后,到学生寝室巡视,回到自己的寝室后,已经是晚上11点以后了。"从早到晚,他有巡视不完的巡视,检查不完的检查,听课指导、接待家长来访、处理学生突发问题,就像‘打仗’一样,心都在学校,都在老师和学生身上,从没考虑自己还有一个家!
"谭辉的话里,有赞许,也有些责怪。
为了学校这个"大家",李桂华将自己的"小家"搬到了学校里。龙凤山中学,距离宁乡县城不到10分钟车程,有半数教师住在县城,每天在学校和县城来回跑。李桂华虽然也有房有车,家里有老父母,但是他毅然选择了住校。
2015年学校里建好了崭新的公租房,由于一楼阴暗、潮湿,老师们都不愿意住一楼,李桂华主动对校长说:"我就住一楼吧,年纪大了,爬不动,住一楼正好管理学生……"其实,龙凤山教师平均年龄51岁,当时47岁的他,年纪在学校根本算不上大。
在学校这个"大家"里,李桂华的声音成为孩子们最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每天清晨,师生听得最多的是李校长在广播里嘱咐孩子们好好学习的声音。"不要奔跑,小心摔倒……""一日之计在于晨,进教室好好读书……"
在学校这个"大家"里,李桂华让学校校长张伟民感动:"他总是我们学校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一个人,要不就是查寝,生怕出一点点乱子,要不就是找学生谈心交流,要不就是谋划新一轮的德育工作。有了这样一个好搭档,我的工作轻松多了。"
李桂华心里其实装着自己的家。谭辉回忆,有一年冬天,她生病住院,动了手术。李桂华没耽误学校的一节课,每天放学后都会冒着风雨赶到医院,接替母亲来照顾妻子,这样一直坚持到妻子出院。
2016年"三·八"妇女节,李桂华破天荒地送给妻子一束自己采的菜花,歉意地对妻子说:"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自己算比较合格的,但作为一个丈夫,我是不合格的,但我实在放不下那些孩子,请你一定要理解和支持我。"
李桂华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之余,李桂华不会忘记作为人子的责任。他是家中四兄妹中的大哥,为了让父母过上好点的日子,他在县城教师新村买了套房子。因为老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住了一段时间就搬回了老家。李桂华每周五把学校的事情处理完后,会准时回到位于金洲镇的老家中陪伴父母,工作28年来,周周如此。常回家看看,常陪陪父母,这是他对父母的感恩和眷恋。"为了回来陪伴我们,宁乡的房子一年也住不上20天,除了要去办事没办法外,他一般都会回来……他父亲喜欢喝酒,患有肺结核,为了让父亲既能喝上酒,又不伤身体,硬是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买药酒。"说到这里年迈的母亲泣不成声。
龙凤山中学服务的范围有30多平方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这里学生生源分散,来自大山里的每个角落。当地许多学生家长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学生留守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孩子就寄宿在学校里,学校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为了做好寄宿生服务工作,学校采取行政轮流陪寝的方式,自然,李桂华也是陪寝成员中的重要一员。
学生刘勇身体隔三差五地出现小毛病。有一天晚上,他很不舒服,所有同学都睡着了,李桂华听见了他的呻吟声,大冷的天,他外裤都来不及穿,便去帮他把呕吐的东西清理干净,找来药给他服下,安慰他,直到他睡着。"他就像我的父亲,那样贴心……"
学生黄增炯说:"我晚上睡觉总是喜欢踢被子,多少次,李老师晚上悄悄地帮我把被子盖好,就像我妈妈帮我盖被子一样,心里暖暖的,有李老师在,我睡得香。"
学校陈立人老师在谈及李桂华住校的话题时说:"李桂华就是个心里装着学校的人,他生怕寄宿生在学校里面出现问题,住校的话,出现了问题也能够随喊随到,随时解决,还有就是,他在学校里,能稳住学生的心,学生信他,服他。"
3月9日晚上,又是李桂华与学生同寝的夜晚。可想不到,这一次同寝,这成为他人生最后一次与学生共同生活的夜晚。
这个李桂华诀别学校、诀别事业、诀别亲人、诀别学生的夜晚,其实早有征兆。
学生徐艺姿是李桂华亲手带到八年级的,一天下课,她忘记带课本,回到宿舍取书,无意间听到李老师在窗边自言自语,"唉哟,怎么又痛了,等下还要给学生们上课"。当他走进教室,仍嘻嘻哈哈地给大家上课,不带任何伤痛表情,上完这节课,他又接着上另一班的课。"我感到担心,或许李老师为了给我们上课,早已忘记了疼痛。"
2015年12月,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教师体检,在李桂华的体检报告上,有"心律不齐,疑有冠心病,建议复查"的字眼。妻子和朋友多次劝他去长沙大医院做个检查,考虑到往返又要一天,自己的担子重,学校离不开他,孩子们离不开他,他一直没有去,硬是挺了过来。没想到,这一疏忽,竟成了一辈子的遗憾。
校内校外育心
李桂华的主业是德育,在龙凤山,他编织了一张铺满大爱的德育网。
在学校,他用"严父慈母"的情怀引导学生。作为德育副校长,李桂华经常要与调皮学生打交道。他嗓门大,有时批评起学生来也是毫不含糊,学生个个都有点怕他。但是,学生除了怕他,更多的还是敬他爱他,因为他们知道,李校长不会因为调皮就瞧不起他们,李校长愿意和他们做朋友。
学生周俊杰犯了错误,李桂华把他叫到办公室去。"他并没有骂我,而是和我亲切地谈心,鼓励我认真学习,将来做有出息的人。他还说,‘你将来出息了,记得带我去国外看看,我还没出过国呢,我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这些话让我很受鼓舞,我一定不辜负李校长的期望。"
131班的梁威,是个天不怕地不怕、出了名的调皮捣蛋学生。有一天在课堂上不服老师教育,矛盾升级。这时,正在巡课的李桂华出现了,当天硬是把他留了下来,待梁威心平气静时,他耐心细致地做梁威的思想工作。这时,天色已晚,为了防止孩子路途意外,他饭都顾不上吃一口,骑着车子把他送回家,主动和家长沟通。在他的一步一步引导下,梁威从一个老师们口中"毕不了业"的危险生,脱胎换骨,顺利完成学业。
李桂华辅导学生是出了名的效果好,而且分文不取。有时候他会主动找到那些"学习苗子",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学业成绩;有时候是家长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他辅导孩子上进;有时候是特殊情况,需要自己"挺身而出"……他先后义务辅导了120多名学生。这些孩子走出校门,走进高校,走入社会,对李桂华念念不忘。
"李爸爸,您怎么舍得我们两姐妹啊!"正在湖南农业大学读书的唐金波和在龙凤山中学读九年级的唐金婷,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痛哭流涕。据同事们介绍,唐金波、唐金婷两姐妹是李桂华亲手一手培养长大的,李桂华待她们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好。虽然李桂华一直不承认"干爸爸"的叫法,但是她们两姐妹早已把自己当成了李老师的干女儿。
家住龙凤山村的吴旭峰,父母在外承包工程,一个人留守在家,厌学情绪相当严重。当李桂华得知吴旭峰的情况时,主动找到他父母,希望把他带在身边。吴旭峰的父亲说:"李老师是我们家旭峰的大恩人,他一手把旭峰带到毕业,分文不取,感谢李老师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的老师哪里去找啊……"
在家庭,李桂华用民主引领孩子成长。李桂华的儿子李日灵读高中时,数理化奥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北京大学向他抛来橄榄枝,但是为了能去向往已久的清华大学,他想放弃了这个机会。李桂华是一个民主的家长,同意了儿子的选择。李日灵说:"现在想来,我的高三,是我和父亲的共同奋斗史,是他的乐观与激情成就了我的今天。"最终李日灵以全省24名的好成绩,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儿子攻读博士,要赴澳大利亚、美国留学,李桂华喜在心头,但是他有一个要求:学籍、国籍必须保留在中国,我儿子是中国人,毕业后一定要回来报效国家。在社会,李桂华辅导儿子成名,深受家长信任,他也成了很多家长眼中的"名人",很多家长都到他那里"寻医问药"。
龙凤山幼儿园园长王一平的儿子就读于宁乡城北中学,有了厌学情绪,王一平于是找到了李桂华。李桂华循循善诱,旁征博引,一步一步开导孩子,如今的他,已经是学校里老师们认可、同学们称赞的乖孩子了。
长郡中学一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代表全校家长,驱车50多公里找到李桂华,希望他为家长们上一堂育儿经验课,并且努力疏通关系,把他请到了长郡中学家长会现场。李桂华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让很多家长深受启发,不少家长在会后还与李桂华经常保持联系,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李桂华常常忙里偷闲做家访,家长们对他的到来都是翘首企盼。他生前所教的115班,在上学期,每家每户都做了两轮以上的家访。家长们热情地为他准备了农家小特产,他都是大方地接下,然后顺手放在另一家,从不带回。为此,家长们对他都有点"小意见",而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龙凤山中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好一点的学生挤着进了城,剩下的学生质量严重打了折扣。面对这种情况,不少老师怨声载道。李桂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面安抚老师,做老师的思想工作,一面着手留生工作。校长张伟民说:"那年,我们年级前五名都进城了,李桂华开学后硬是一家一家做家访,挤着时间去说服学生家长,每个学生家至少去了5次以上,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回来了四个。这得益于他在当地的良好社会声誉,家长们信他。"
家长周卫华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匆匆赶到金洲,看着堂屋里临时放着的那张床,看着床上就那么躺着的您,李老师啊,你怎么可以放得下呢?星期天您不是还答应替我照顾着小璐子吗?您不是答应我陪着她长大吗?您不是还有那么多个学生需要指导吗?除了流泪,我竟然不知道此刻的我还能做些什么……"
三尺讲台立教
"我天生就是来教书的,只要站在讲台上,我就全身舒服。" 李桂华经常念叨着这句话。
李桂华中文专业毕业,是一名语文教师,可是,农村中学相对紧缺的师资,哪能专职教学啊。在特殊的教学环境里,他走上了一条全能型教师的道路。在龙凤山中学,李桂华还创造了一个"神话"——除英语以外,什么科目他都教过,而且,他教的科目,都排名全镇第一。
2015年上学期,王飞老师体检查出心血管严重堵塞,医院要求调养,为进行心脏搭桥手术作准备,住院需要两个月以上,但考虑到自己的课务时,内心非常焦虑。李桂华得知此事,找到了王飞老师,主动承担下两个班级的政治教学。李桂华逝世前,王飞老师仍在家休养,得知噩耗,年近60岁的他老泪纵横,觉得对不起李桂华,"他真是一个好同事,好朋友,帮我代课,我要出代课费给他,他硬是不要,代课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也就算了,他代我的课一代就是两个月啊,他自己的课务本来就很重了,新学期又是他主动代了我的课,我内心愧疚啊……"
有人问李桂华:"你为什么能教这么多学科呀?"在一次经验交流座谈会上,李桂华道出了自己的秘密:"虽然专业不同,但教法相通,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弥补嘛!"
话虽说得轻松,但是这背后却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夏铎铺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杨勇说,"李桂华是一个极爱学习的老师,他的空闲时间总是用来学习。在他的寝室里、办公室里,书成了最美丽的风景。"有老师介绍,李桂华担任地理教师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想方设法将长沙四大名校的所有地理复习资料、考试试卷都收集齐全了。
李桂华说话声音宏亮,激情四溢,对人总是笑呵呵的,仿佛从来没有什么烦恼,同事、朋友都亲切的喊他"桂牛逼",他也愉快地接受这个绰号。他常常跟老师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在"做最好"的路上,李桂华摸索了一套"快乐教学法"。在他的课堂上,他将书本上的知识编成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和笑话,在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阵阵。和他同办公室的杨智贤老师说,他课堂上看似随手拈来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他平时刻意收集的。办公室的同事们经常看见李桂华备课的时候忽然哈哈大笑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总是说,我想起了这个知识点可以讲得有意思一点,想着想着就笑了起来。
李桂华不但是学生的"好老师",而且是老师的"好师傅"。学校有一个大学毕业后就到龙凤山中学教书的老师,业务不熟,每天的工作任务要靠加班才能勉强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条件艰苦,城里长大的他苦不堪言。一个学期下来,心里萌生退意,认为自己不适合教书,想辞职。李桂华知道以后,对他说:"你做我徒弟吧,再干一个学期试试。"第二个学期,李桂华就把带到自己一个办公室,每天一有空就到教室里听课,指导他备课、看作业,慢慢地,他逐渐掌握了教学技巧,教学成绩也逐渐提升,紧锁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一学期后,他再也不提辞职的事了。
学校有人做过统计,李桂华每年都要在学校和镇里上公开课两次以上,每年听课在80节以上,他带的教学徒弟多达10人。教学徒弟中有多人成为市、县骨干教师,学校行政人员。2003年,李桂华被评为县师德标兵。
"人生短暂似雷锋,绛帐高悬业绩丰。甘做人梯施化雨,顿教桃李泣春风。青毡坐断情犹厚,红烛燃残泪已终。鞠育劬劳堪典范,文章道德铸师宗。"这是对李桂华人格的赞誉。"无端三月雪纷飞,意是天公亦悲催。我愿佛前千首叩,能换桂爷一日归?"这是同事对李桂华的无限深情。
现在,李桂华虽然离开,但是他含笑播种下的希望正在阳春三月萌发、绽放,李桂华把大爱倾注舞台、用真情洒播希望的动人故事正在楚沩大地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