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谁修的 建造大运河跟迁都洛阳到底是功还是过
从我知道隋炀帝杨广这个名字的那一天起,“暴君”、“昏君”就是他的代名词,人们对他充满了鄙弃与厌恶。
人到中年,完整地读过《隋书》,不由得掩卷叹息:又一个死在地域之争上的可怜人!
“豆腐脑应该吃甜的还是咸的?”“北方冷还是南方冷?”……现在网络上有关南北方的话题吵得热闹,大家你来我往也不过就是斗斗嘴皮子,殊不知我们的杨广同志在一千多年前就掀起了这个议题,作为一个北方人,果断加入了南方好的阵营,后果就严重了:身死国灭,遗臭万年!
是的,我要说的就是:杨广的死因仅仅就是热爱南方。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我会得出这个结论。万事逃不过因果,我们先从了解杨广开始。
杨广出生的时候,他爹杨坚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北周重臣了。可以说,这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广得封晋王,时年13岁,在这个13岁杀人都不负刑责的年代,我们简直无法想象这种尊荣。
但是我们来看看杨广的生活,要求就一个:食能果腹,衣能蔽体,老婆只死守一个,虽然为了充数他还有几个小妾。这一切都是为了迎合生性节俭的老爸杨坚。效果是很明显的。
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太子杨勇的衬托下,杨广简直是个圣人。作为太子,杨勇这个人情商有点低,老爸穿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自己天天穿得跟个花孔雀似的在父母面前晃来晃去。而杨坚最厌恶的铺张在杨勇这里一点都没有用,照样夜夜笙歌一片热闹景象……所以,当杨坚看到杨广家里乐器都断弦蒙尘的时候,废太子的念头就出来了。
结合后面杨广的表现来看,这就是一个字:装!杨勇倒是率性而为,太子之位丢失了。而杨广呢?当上太子了!从这一点来看,杨广的政治成熟度很高,能克制,做该做的事,何至于后面反差那么大?
想要成功,有人前面拉,自己也要会上进才好。年轻的杨广没有让我们失望。有了父母的宠爱,再加上自己的努力,20出头的杨广带兵平陈,统一了江南。虽然自己没有冲锋陷阵,但是细读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外柔内刚的成熟的政治家。
隋朝建立初期,杨坚对江南一直是采用高压政策,用统治者的高姿态来面对江南,任儿子杨俊为扬州总管,坐镇江南。可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虽然隋朝灭了陈,但是南边反抗不断。后来便派遣杨广来镇压。
这算是来对人了,杨广没有按照一贯的习性采取强制镇压,而是用了怀柔政策。拉拢江南望族,启用江南士人,在士绅豪族的带领下,江南慢慢平静了。从这段历史里,我们看到的并非是个莽夫,而是一个能刚能柔的成熟的政治家。后来,杨广接任扬州总管一职,一任十年。
就是这十年,决定了杨广的一生。
自南北朝以来,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大有超越中原之意。在这里,杨广看到了希望。
作为具有文人浪漫情怀的杨广,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莺飞草长的江南,沉醉于吴侬软语的温柔乡,在这里,他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没有父皇母后的监督,没有哥哥弟弟有意或者无意的政治倾轧。
作为心怀大志的皇子而非太子的杨广,遥想屹立中原的太子杨勇,杨广在这一瞬间明白这里就是他争夺储位的根据地,是他的依靠跟坚强的后盾。
于是,十年扬州,辛勤耕耘,大力启用南人,终于在604年即皇帝位。即使做了皇帝,在政策上依然倾向南方。登基之后,最先干的事:修造东都洛阳,同时疏通大运河!
为什么大多数资料都写的是“建造大运河”,而我用“疏通”?这一点我们看看大运河以前的历史可以知道,很多河道当时已经挖好,而杨广仅仅是做了一个连接起来的工作,也就是收了个尾,并且很圆满。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去翻翻水利资料,看看古运河的建造过程,这里不详说。
再来看看杨广迁都。从长安到洛阳,从西边到东边,仅仅是为了建造个新房子自己享乐吗?可能不排除这个原因,但是看看杨广后面一系列的战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迁都是为了控制南方!
前方打仗,后面的粮草武器必须保证!扎根十年南方,杨广了解江南的物阜民丰,需要南方支援北方的战斗!这一点也就是为什么杨广即位后就将扬州改为江都,一个“都”字,蕴含了杨广赋予它的政治意义!
三下扬州,不仅仅为了去看扬州美女的,也不是仅仅为了满足的贪乐享受,而是对前面江南怀柔政策的延续:你们看看,我们隋朝多么强大,你们最好安安静静的!当然一定要说有享乐原因,也说得通,毕竟在父母面前装了那么多年,可憋坏了,当皇帝了,还不能做点儿自己爱做的事情吗?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掉他下扬州的政治目的。
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江都的政治地位,设置官职跟京都差不多,也是让南方人民看到,我虽然是北方的皇帝,但是我热爱南方,热爱你们。其实杨广也想过将京都迁到丹阳,但是被北方官员阻拦住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从内心来说,他是真的热爱南方。
有时间我们去读读杨广的诗,那么我们更能看到他对南方的眷恋。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北方官员的心里埋下了一根刺,以至于后来兵败想在南方修整再来的时候,被自己身边人杀死。插一句题外话,杨广的文采很好的,人也长得不错。
正当青年,又有卓越的政治才华,杨广当然希望建功立业。杨坚挣来了江山,杨广他除了守住现有山河,开疆拓土应该是他最想做的事。于是,一系列战争频频发生,攻打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这是最有名的。
作为一个君主,开辟疆域无可厚非。但是你把造首都,修运河,发动战争一起来做了,那就有问题了。一个国家,人就那么多,吃的用的资源就那么多,什么都要做,哪里够分配?于是民怨沸腾,全国各地起义频生。
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很短,可能来不及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告别了这个世界。但是也要理智地去做事,杨广这算是太急功近利,最终违背初衷,被人缢死于江都。对于功业,他是有遗憾的,但是最终埋骨自己最爱的江南,也算是弥补一点遗憾。
看完杨广的一生,真是可惜,明明有英主之才,却没有耐心慢慢做事,步子迈得太大,终于扯到蛋,弄得身死国灭,还被后人谥号称炀帝,称为暴君,实在值得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