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出行短句】绿色低碳出行让生活更美好
南昌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近年来,南昌市公交事业快速发展,打造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出租车、自行车为辅助的多元化立体式交通,吸引广大市民选择公共交通绿色方式出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方式的向往。近日,有关部门通报了南昌公交都市创建的重要成果。
南昌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160.8公里
南昌市建立了一张完整高效的市域公交线网,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市辖县镇村,同时开通了两条跨南昌市域的城际公交线路:2013年9月30日开通南昌市区至九江市永修县公交线路,2019年1月19日开通南昌市区至宜春市丰城市公交线路。目前,南昌公交集团线网南北跨度113.6公里,东西跨度74公里。
公交优先,提质加速。2019年10月20日,南昌市新增23条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10公里。目前,南昌共有公交专用道37条,总里程达到160.8公里,较公交都市创建初期的15.26公里增加了145.54公里,专用道比率由3.
3%提高到23%,实行早晚高峰公交专用,较好地保障了公交运营速度,提升了公交运营效率,公交车速由创建初期的12.6公里/小时提高到目前的18.2公里/小时,吸引了广大市民选择公交出行,公共交通总客流量由平均每日163万人次提高到目前的214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由40.9%提高到60.54%。
轨道交通,强力支撑。南昌开启了地铁换乘新时代,目前轨道交通共设车站50座,运营线路约60.3公里,均实现公交、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无缝衔接。
绿色公交车辆比例达77%
场站建设方面,南昌市持续加大场站枢纽建设投入,在公交都市创建期间,先后建设了四座大型公交枢纽。
2015年12月15日,公交营运中心(立体车库)投入使用;2017年5月1日,城南公交枢纽(立体车库)投入使用;2018年5月1日,朝阳公交枢纽(立体车库)投入使用;2018年9月29日,湾里公交枢纽投入使用。
2014-2019年,轨道集团先后启动地铁大厦、地铁时代广场、中山路、蛟桥站、艾溪湖西站和高新大道站、师大南路站、彭家桥站等8处“地铁 社区”项目建设,形成了“轨道 上盖物业”的开发模式。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南昌市建设了充电站点21个,充电桩355个,公交加气站12座,新购公交车2454辆、轨道车辆61列(366辆)。南昌市绿色公交车辆比例达77%,远远超过了创建目标值50.3%,新能源车不断投入运营,保卫了蓝天,为南昌市建设低碳示范城市做出了贡献。
每天15万人次享受公交免费换乘优惠
南昌公交坚持公益定位、惠民利民。2016年4月1日,执行了20年的公交票价首次调整,普通无人售票车由一元一票制调整为二元一票制,实行一卡通刷卡7折,学生卡3.5折,90分钟优惠换乘的票价政策。2016年10月,全面实施65岁(含)以上老人免费乘车服务,全年新增老年卡10万余张,同时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等各类群体提供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的公益性服务,受益人数达20余万人。
在公交刷卡7折优惠的基础上,继续推行90分钟内免费换乘一次优惠政策,每天有近15万人次享受免费换乘服务。
2017年7月,公交车刷卡实现了全国交通部互联互通,2019年8月地铁实现了全国交通部互联互通,大大增加了“洪城一卡通”的通用性和使用率,使IC卡使用率提升至80.7%。创建期间,地铁和公交均实现移动支付,方便乘客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交吸引力。
出行服务系统日趋成熟,通过“掌上公交”和“车来了”两款手机APP,可实时显示公交车辆位置信息,并向乘客提供公交出行方案。南昌市轨道公司2018年10月开通了“鹭鹭行”APP,为乘客提供扫码乘车功能,有力解决了排队和找零钱问题,同时提供列车时刻、站点信息等乘车服务,方便乘客出行。
投放2.1万辆公共自行车打造慢行系统
南昌推进公共自行车项目,打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2018年创新“有桩 无桩”运营模式,解决市民还车不便的难题,同步开放系统公用接口,将主流单车企业摩拜、哈啰、青桔等品牌共享单车纳入规范管理,有效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无序泛滥的管理难题。
同时,我市打造“人”“车”“站”“网”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对共享单车及公共自行车的统一监管、投放总量监控、停放状态在线监控,确保共享单车有序发展。北京、杭州等40 多个城市的相关单位前来考察,被行业内称为“南昌模式”。目前,我市共投放公共自行车2.1万辆,建设有桩服务站点403个、无桩服务站点822个。
南昌市采取错峰上下班政策,降低通勤者同时到达和同时离开的数量;推进公务车改革,规范公务车使用,减少公务车数量,减少公务车辆的使用。同时,积极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减少因公务产生的出行。通过以上手段,合理调整交通需求在时间、空间和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分配,缓解了南昌城市道路在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王小平 记者 吴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