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一院刘宏宇 用“心”诠释爱——记哈医大一院副院长刘宏宇
东北网7月16日讯 有一种爱——对医学的热爱,让刘宏宇在心外科领域奋斗了二十几个春秋,创造了数十个第一;有一种爱——对生命的珍爱,让心血管外科手术在刘宏宇的手下增添了几许温情;有一种爱——对弱者的关爱,让刘宏宇始终怀有一颗惜弱抚孤的心,把“善心、义举、仁医”作为他生命轨迹中不可或缺的主题。
刘宏宇有很多头衔: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哈医大一院副院长、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亚洲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但是他更看重“医生”这个称谓。在刘宏宇的世界里,医生不仅仅是一个称谓、一个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职责、一种为了病人永远攀登医学高峰的责任。
因为热爱所以精益求精
刘宏宇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后,先后师从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赵士杰教授、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素有“心脏移植之父”之称的夏求明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9年又远赴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留学,主修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心脏辅助装置、心脏移植等。
刘宏宇常说,心血管外科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只有几家医院可以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而且还要请国外医生主刀。刘宏宇发誓一定要掌握这项技术。为此他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白天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下班后,便匆忙赶往实验室,进行冠脉搭桥的动物实验及基础研究。
偌大空旷的实验室里只有他一个人,显微镜下,细小的针线在不停地穿梭,无数根比火柴杆还细的血管被吻合在一起,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闹钟提醒他又该离开实验室,开始新一天的临床工作。“穿针引线”的功夫一练就是4个多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宏宇完全掌握了冠脉搭桥这一高难技术,随即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进入2000年,刘宏宇敏锐地意识到微创心脏外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广泛地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配合微创腔镜获取大隐静脉,腿部切口由原来的近50厘米缩短为5厘米。2004年开始率先在国内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缺封堵术。切口仅为2~3厘米,损伤小,不需输血,至今已完成数百例。随后开展的腔镜下体外循环室缺修补术及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主干狭窄的手术填补了东北三省空白。
前不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金刀奖”揭晓,这是我国心血管外科医生的最高荣誉,全国仅有5名医生获奖,刘宏宇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珍爱所以不言放弃
在刘宏宇的身上,总有一种不服输不言败的精神。刘宏宇常说,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作为医生,要最大限度地珍爱生命。对于身患重病的患者,医生勇敢地搏一搏,也许就能换回他们生的希望。
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作为心外科领域的难治之症,历来无人问津,刘宏宇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创造性地利用带活瓣补片修补缺损的方法,治愈了大量曾被判“死刑”的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2006年9月武汉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载着一位特殊的旅客,这是一位29岁的患者,武汉人,叫汪彩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房室管畸形、重度肺动脉高压。
汪彩琴的父亲说,汪彩琴从小患有先心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来越重。从2006年初开始,走路最多一百米,上楼走两个台阶就要休息一会儿。去过全国10多家大医院,都说她的肺动脉压太高,治疗风险太大,手术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当时我们很绝望,但孩子那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劲儿让我们不忍放弃。最后在网上得知哈医大一院的刘宏宇教授是治疗这方面病的专家,我们就直奔哈尔滨。
刘宏宇为汪彩琴做了先心病根治手术,手术很成功。
2005年12月,家住武汉的一位小伙子右侧胸内发现有巨大肿物,压迫脊髓,导致下肢完全瘫痪。多家心血管外科专科医院经过全面检查和数位专家会诊,最终还是无奈地向他摇了摇头,因其胸腔内巨大肿瘤和严重椎管内血管瘤,医生担心术中会出现致命的出血而死亡。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伙子在上海遇到了来此进行学术交流的刘宏宇教授。刘宏宇仔细询问了病情,看过相关的检查报告,告诉小伙子“没问题,可以治疗。”一家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耳朵,激动得落泪了。
2008年3月,小伙子来到哈尔滨。由于病情特殊,手术难度大,一时间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刘宏宇深深地感到压力巨大。经过多日的准备,3月25日小伙子被送进了手术室,刘宏宇亲自主刀,为其实施手术。打开右侧胸腔,一个巨大肿瘤几乎占满了整个胸腔,术野显露效果非常差,手术操作几乎无从下手,刘宏宇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从周边小心翼翼地游离整个肿瘤,手术进行了3小时,最后,一个20×15×5厘米鱼肉状血运丰富的胸腔肿瘤被完全切除,而且结扎切断了所有通向椎管内畸形血管瘤的血管,术中未输一滴血,手术非常成功。
一个月后,小伙子站立起来,告别了轮椅。
每每提到刘宏宇,小伙子都很激动,“是刘教授高超的技术和面对医学难题勇于求索的精神,为我再次敞开了生命之门。”
因为关爱所以至仁至善
我省肇源县农民冯志远,2003年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由于家境贫寒,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冯志远只能眼睁睁地等待死亡的临近。当时正在哈医大二院工作的刘宏宇听说后,立即向院方申请为冯老汉免费手术。次年春天,刘宏宇为他做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了。然而,心脏移植手术后必须终身服用抗排斥反应药物,费用一年就得六七万元。冯老汉家原本就欠下了大量外债,更无钱购买抗排斥反应的药物。
冯老汉回忆说:“看我们吃饭都有困难,刘教授就掏了3000多块钱,让二儿子学开车。车学会了,他又给买辆面包车,3万多块啊,都是他掏的钱。为了保证我儿子有收入,他们科里的人下班都坐这个车,回回都多给钱。刘教授还张罗着让我开个小卖店,科里的人都上我这买东西。一个月五六百块钱,我和老伴的生活费就有了保障。换心那年我55岁,觉得土埋半截了,如今我越活越有劲头……”
就这样,冯老汉从手术后至今的几年时间,用药从没有间断过。这两年,刘宏宇工作调动了几次,他走哪儿就把冯老汉带到哪儿。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由于刘宏宇的出色业绩,北京华夏基金会与民政部开展的“爱佑童心”资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手术项目落户我省,该项目在全国仅有六家定点医院,东北三省仅有哈医大一院一家。平时需要花费几万元的先心病手术,在“爱佑童心”项目的资助下,每个家庭根据贫困程度和孩子病情,最多负担5000元。两年时间,刘宏宇已成功地为全国各地来自城市低保及农村贫困家庭的近300名先心病儿童进行了扶贫手术治疗。
刘宏宇说:“一个人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带不走名利,却能带走人们对他的尊重和爱戴。人不能没钱,有了钱要知道做什么才行。只有超越了金钱,人的思路才会更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