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妻子 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福州所剩不多的老街老巷老房子里,我最爱的一个,是林觉民的故居2005年10月,一次机遇,我竟然成为了林觉民故居的负责人.    中学的时候,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很感动:"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

    在福州所剩不多的老街老巷老房子里,我最爱的一个,是林觉民的故居2005年10月,一次机遇,我竟然成为了林觉民故居的负责人。

    中学的时候,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很感动:“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有个作家说过,写文章到了性命相见的地步,就一定是好文章了。林觉民的一篇《与妻书》,慷慨激昂又缠绵悱恻,正气与柔情沛然流转。那种为心中至高无上的理想百死不悔的气概,那种博爱天下人的胸怀,那种不得不和爱人永别的刻骨之痛,那种难分难舍又毅然决然的心情,每一次重读,都要让我感动良久。

    世人只记住了林觉民,而那个站在林觉民身后的女人——陈意映,却几乎被历史遗忘。关于陈意映的记录寥寥无几。我们只知道,她出身名门,又名芳佩,是螺洲陈若霖的后代,其父陈元凯号陶庵,光绪己丑科(1889)举人,与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同宗。

    1905年,17岁的陈意映与18岁的林觉民成婚,住进了杨桥巷17号的这间小屋。

    杨桥巷17号在福州的闹市区,南后街杨桥路口。虽在闹市,这所老房子却十分冷清。进了大门,一道影壁后是个天井,天井中一左一右摆着两个生了青苔的大鱼缸。天井边的廊柱上有一副对联:“海阔天高气象,风光霁月襟怀。”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尽管林觉民的故居经过近百年的沧桑,仅存原面积的三分之一,但他信中形容的这一个角落,仍大抵保持原样。穿过中堂和天井,走到花厅里。阳光洒落,鸟声啁啾,风过疏竹。

    陈意映深明大义,又通文墨,所以婚后夫妻感情和谐。“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留学日本后,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的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说:“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林觉民夫妻的居所是一座二层小楼,叫双栖楼。楼前植蕉梅,陈意映寄给林觉民的信笺落款常署“双栖楼主”。林觉民参加革命,陈意映是知道的。平时林觉民去下渡十锦祠福建支部开会,陈意映常在外望风。

    那个时候的陈意映,在多数时间里,活动半径是狭小的。她有时离开她的一厅一房,出去给公婆请安;偶尔也会走出大门,“万兴桶石店”总是那么热闹;也许还会到门前的那条街上走一走。这是福州著名的南后街,直到今天,这条街上还完整地承传了古街的格局。裱字画的,裁衣服的,卖寿衣的,编藤木器具的,做鞋的,各种小店一溜排开。正月十五过元宵,这条街上的灯笼糊得最好,带轮子的羊、马、牛、鱼,关公刀,小飞机,品种繁多。

    林觉民留在家里的几册书籍报刊已足够陈意映打发空闲的日子。陈意映丝毫没有想到,突然有一天,历史竟然不打任何招呼就将如此沉重的担子搁在她的肩上。

    24岁的林觉民,人生的画卷才徐徐展开,生命的滋味还远未尝透,此时突然站到生与死的边缘,林觉民在广州被杀时,他的岳父陈元凯恰好正在广州任职,为避免清政府满门抄斩,他托人连夜赶到福州报信,让女儿陈意映火速逃离。

    陈意映卖掉祖屋,拖着8个月的身孕领着一家大小仓皇搬到光禄坊早题巷。早题巷巷窄地偏,在一幢偏僻的小屋中,陈意映暂时安顿下来。房子的左侧,是一百多年前名重一时的诗人黄任的故居,二十多年后著名作家郁达夫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时,据说也曾在此借居。一天夜里,不知是谁冒着风险将一个小包裹送到这里。打开来看,正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两封遗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陈意映看到书信,忧伤中立刻想到死,林觉民的父母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陈意映念在家中尚有一岁幼儿,而她腹内还有一个小生命,一定要活下去。5月19日,林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陈意映也抑郁而死,追随林觉民去了。

    把林家卖掉的房子买下的人叫谢銮恩,他的孙女谢冰心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曾对这幢房子有过生动的描写。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着闽籍三大才女——林徽因、谢冰心和庐隐,其中前两位都与杨桥巷17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庐隐,她的出生地也在三坊七巷内,只是不知道具体地点。

    在林觉民的《与妻书》写就几十年后,分别成为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中学教材,一代接一代地感动着后来的人们。多年以后,童安格唱了那首写给林觉民的《诀别》,他用低沉醇厚的声音念出这一段,在说到“泪珠和笔墨齐下”时,轻叹了一口气。那一声叹息,真让人魂为之销。如今看看橱窗里陈意映的照片,尽管照片上的人眉目不清,但仍看得出这是个温婉姣好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