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鹏电影 八年坎坷换得“大圣归来”——对话动画电影导演田晓鹏
新华网上海7月15日电(记者吴霞 许晓青)“‘大圣归来’从无到有,一共花了8年,前4年,我们在写本子、做前期、找投资;后来投资有了,也不算大,但我们当时就想,不能再等了,不管怎样都得先拿出自己的作品,于是花工夫制作了四年,才有了今天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被誉为今夏国产片“最黑的黑马”——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目前正在全国热映。该片不仅总票房轻松过亿元,同时还以较少的排片率,连续获得单日票房冠军。互联网上,不仅有上千万网友共同评出了罕见的华语电影高分,这部诚意之作还引发了新一波“国产动画热”的讨论。执导“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近日向记者回顾了8年“取经”路。
40岁的田晓鹏对于票房破亿元显得很平静,他说:“8年前,只是想做一部自己觉得还能看的动画电影。”
“如果永远都是在等投资,大家看不到东西,也就不会有人愿意投你。我们自己就把它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逐渐让大家看到这个片子的价值。真正的制作是从四年前开始的。”田晓鹏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塑造了一个具有现代感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桀骜、沧桑,甚至有点自闭,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大圣”的内心显露出来,他并不屈服于现实,也没有放弃梦想。
有网友解读“大圣”形象的创作也折射了田晓鹏和团队的艰辛,最终的结局则是换来了国产动画的“大圣归来”。
1997年,田晓鹏曾参与制作大型电视动画片《西游记》,那时做大电影的梦想已经在萌动。“基本上,每个中国人都会有《西游记》情结,当时拍西游的时候,我就想找一个题材,能够体现三维动画的特质。”
在田晓鹏看来,西游记原著中可挖掘的元素太多,“大圣归来”也只是“点到即止”,他喜欢用“魔幻”这个词来形容西游。“《西游记》整个故事,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有很多点是不能被理解的,或者说,跟现代人的价值是有冲突的。所以我们当初更想以今人的视角去解读。”
事实上,以今人的视角解读西游,田晓鹏不是第一人,早在10多年前,笔名“今何在”的网络作家曾雨就以西游为题材创作了奇幻故事《悟空传》,轰动一时。这一回,田晓鹏面临比网络小说更难的挑战——直接拍出动画。
“我们所有人都没有编剧的经验,都不是干这个的。之前我们找了一些专业的编剧,但我们发现,他们对动画的理解都不太够。动画很重要的一点是画面感和视觉感,很多人写出来的东西,你可以感觉到人物存在和对白,但你没有画面感。所以不得已,我们只能自己干。”田晓鹏说。
在最终映于银幕上的5名编剧中,包括田晓鹏自己,加入了一场编剧的头脑风暴。田晓鹏先负责把大纲、框架等定下来,分场讨论后,再找到一些灵感,然后5名编剧分头去完成,最后再汇总,根据导演意图修改。
田晓鹏透露,这部情节紧凑、特效精致的国产动画大片,依然只是采用“土法”酿制,没有利用海外标准化的“笑点测试”或“观众心理测试”进行后期评估。“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在根据主观的一些经验来做,这是与一些好莱坞动画不同的。”
至于被观众连连点赞的特效镜头,田晓鹏透露,特效花费占到了实际制作成本的50%以上。“一个特别贵的场景,都是以秒来报价,因为品质很难用分钟来‘打包’,我们要精确到每一秒,有时为了某一种感觉,我们需要翻来覆去地去改,为了单个的一秒,付出的成本很高。”
在田晓鹏看来,当初做这个西游故事,仍是一个“偏实验性的作品,一切还都处于摸索过程中”。“走到今天,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知道了大众的反馈,实际上是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动画的决心。”
目前《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大电影续集已在酝酿中,在观众中反响极高的“大圣”和“江流儿”两个角色,究竟哪个会唱主角,田晓鹏说,还要卖个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