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提议将朱元璋太子朱标墓列入帝陵

2017-1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泗陵沉没凤陵荒,此地明陵傍夕阳.金粟铭功无石马,醴泉陪葬有名王."诗中所指乃是文献中称为东陵的朱元璋太子朱标之墓.2000年,当考古工作者将明孝陵东边的一片荆棘灌木清理干净时,一座规整的明代陵墓建筑遗址呈现在众人面前,神秘的东陵终于大白于天下.事隔4年,朱标墓因为地位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昨天召开的第10届明史学术讨 论会上,明史专家.江苏省社科院季士家先生大声疾呼:俗称东陵的朱标墓应当被列为明代第19座帝陵.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南京除了明孝陵之外,将再增加一座明代"帝陵

“泗陵沉没凤陵荒,此地明陵傍夕阳。金粟铭功无石马,醴泉陪葬有名王。”诗中所指乃是文献中称为东陵的朱元璋太子朱标之墓。2000年,当考古工作者将明孝陵东边的一片荆棘灌木清理干净时,一座规整的明代陵墓建筑遗址呈现在众人面前,神秘的东陵终于大白于天下。

事隔4年,朱标墓因为地位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昨天召开的第10届明史学术讨 论会上,明史专家、江苏省社科院季士家先生大声疾呼:俗称东陵的朱标墓应当被列为明代第19座帝陵。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南京除了明孝陵之外,将再增加一座明代“帝陵”。

朱标死后才登“皇位”

“朱标虽然没有做过一天皇帝,但是这却不能抹杀他死后被追封为帝的事实。”季老向记者介绍,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深得其赏识。1369年,朱元璋封其为皇太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朱元璋去世前6年,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下旨将其葬在自己陵墓的东边,故后人称之为东陵。

朱元璋去世后,朱标的儿子朱允继承皇位,史称建文帝,他上台后立即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当时,朱允还拟扩建东陵,并且为东陵命名了新的陵号,只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季老说,1999年中山陵文物处在美龄宫旁发掘出了一座重达64吨的龟趺和一块20吨重的无字石碑,从龟趺的形状看年代在永乐之前,它极有可能就是当年建文帝准备为其父立《神功圣德碑》的旧物。

但是这一切工程都因为朱棣的篡位战争而被迫中止了。朱棣打败侄子朱允称帝后,东陵不但扩建工程停止,而且东陵享殿中“兴宗孝康皇帝之神位”的牌位也被换成“懿文皇太子之神位”。但是,百密一疏——当年建文帝为尊崇其父的帝位,规定每年进行9次大祭,比明孝陵每年的大祭次数还多了6次。朱棣忽略了这一点,终明一代,东陵始终一年九祭。

东陵在礼法上确为皇陵

朱标只是在死后被追尊为帝,这种“皇帝”的陵墓能否称为“帝陵”呢?

“刚刚君临天下就追尊自己的父亲甚至是祖父为帝,这是中国封建王朝代代相传的惯例。”一直从事明清皇家陵寝研究的中山陵文物处副处长廖锦汉说,在目前史学界公认的18座明代帝陵中,盱眙的明祖陵、凤阳的皇陵就是朱元璋追尊自己的先人为帝后修建的。湖北钟祥的明显陵则是嘉靖皇帝为自己没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而建造的。

“东陵在礼法和制度上是帝陵,这是无疑的。建文帝没有完成扩建工程并不影响它的性质。”季士家先生说,“更为重要的是,清代编修《明史》,重新恢复了朱标的帝号,以‘兴宗孝康皇帝’之名为朱标立传。此时东陵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陵,只是在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中,东陵毁于战火后逐渐湮没于草莽之中了。”

规格级别难与帝陵比肩

不过,由于规格不能和其他皇陵相比,加上东陵遗址的发现迄今只有短短4年时间,很多考古成果都还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东陵一直没有被列入明代帝陵。

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先生4年前曾主持东陵考古发掘工作,他向记者介绍说,整个东陵坐北朝南,没有独立神道,南北深94米,东西宽49.8米,主要地表建筑只有陵门、院墙和两座享殿。“单从规模来看,是抵不上明代其他帝陵的”。

而且,东陵出土的众多建筑构件都是绿色琉璃瓦制成的,这显然比其他帝陵的黄色琉璃瓦要低一个级别。除此之外,享殿两旁没发现有配殿遗址的存在,整个陵寝建筑包括台基都是砖木结构,看不到明代帝陵常见的石构须弥座。“这一切事实至少可以证明,东陵最初营造时并没有按照帝陵的规格”。

不过,东陵在明代帝王陵寝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抹杀的。“东陵的建造布局开创了明代帝陵规制的先河。”贺云翱说。明代帝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共用一个主神道。学术界一直公认这项制度是由明成祖朱棣创立的。但东陵遗址的发掘证明,共用主神道是由朱元璋在建造东陵时开创的。再有,明代帝陵地宫入口是斜的,根据探查,这最早也是源于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