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北野武 《花火》 北野武的点睛之作:用暴力来洋溢温情
日本人之所以喜欢樱花,不只是因为樱花的美,更重要的是明白此刻欣赏的景物很快就会消失,那些绽放的美丽花朵终将枯萎、掉落、变形。
在电影《花火》里,北野武把他的画搬上了电影屏幕,其中一幅就是樱花树下武士诀别的画,这部电影暗合了日本民族传统生命意识中的“樱花情结”,短促而绚烂的美丽,当然也是一种危险的美丽。
电影《花火》讲述的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刑警西佳敬(北野武饰),在遭遇女儿死亡、妻子白血病晚期,两个同生共死的搭档同事因他的过失一位瘫痪、一位被打死的多重压力下,决定引咎辞职,走向一条短暂绚丽而危险的决绝之路。
电影的结尾,蔚蓝的大海,动听的音乐,天真无邪的孩子,相依相偎的爱情,画面很唯美,只是这一切的美都指向了唯一的出路,那就是死亡。在杀掉她之前,他温柔地把她紧抱怀里。
两声枪响,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死亡突如其来,毫无预警,他杀了他罹患绝症的妻子,然后自杀。
一分钟寂静之后,镜头里出现海边放风筝的小女孩迷惑的双眼,海浪声再次响起,电影由此画上句号,结局的两声枪响听起来就像夫妻俩携手远游的唱和。
电影的最后五分钟画面,来回看了四、五遍仍意犹未尽,难怪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观众在看完该电影后掌声持续了十分钟之久。北野武对死亡的处理手法干净、果断而决绝。
花和火,是烟火的意思,也寓示着爱情与死亡。这部电影更是映照了北野武的人生态度和对死亡的阐释。
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里,北野武坦言自己曾经非常害怕死亡,尤其是高中到大学期间,几乎每天都思考死亡的问题,害怕自己没有留下任何能证明自己没有白活的记忆,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踪影。
北野武对死亡的恐惧源于之前一直未能按自己的理想而活,妈妈希望他通过读书改变贫穷的命运,于是北野武放弃所有的兴趣爱好(比如打棒球),埋头读书刷题,并应妈妈要求考进日本明治大学电子机械系。
就在他即将要以一个理科生毕业,进入本田等大公司上班的那个学期,他决定退学,犹如他在电影里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两位同事一死一瘫而引咎辞职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他退学后选择去浅草当艺人,相信即便在浅草饿死也风光,从此了却了他对死亡的恐惧,觉得眼前的景物全都清澈澄明,就像一阵风吹散了此前一直盘旋在头顶上的那团乌云。
在电影里,他辞职后选择向黑社会借高利贷甚至铤而走险抢银行,以便能给瘫痪的同事购买的画画颜料,补贴死去同事遗孀生活费,以及带身患绝症的妻子做最后的旅行。当他做了这个决定以后,即便后来面对黑社会的各种追杀压力,依旧能平静而温柔地陪伴妻子,尽其所能逗妻子开心。
北野武之所以能把向死亡拍得如此利索,是因为他有过濒死经历。1994年8月2日,红得发紫的北野武为甩掉狗仔队,晚上以摩托车代步去赴一个秘密约会,结果回来时因为醉酒一头撞上护栏,搞得头破血流、面目全非。
北野武当时伤的很严重,浑身是血,几乎毁容。下巴碎了,头盖骨有好几处骨折,半边脸被捣碎了,一只眼睛也受到波及,容貌毁损到连急救人员都没认出是个大明星。
当大家都以为北野武的演艺生涯即将完结时,他在56天后出现在电视媒体面前,随后便以一部《坏孩子的天空》告诉自己:“我们已经完蛋了吗?”“笨蛋,我们还没开始呢!”
《花火》是北野武在发生车祸后拍的第二部电影,希望借此重振旗鼓,让自己重新出发,《花火》没让北野武失望,一举获得威尼斯电影最高荣誉奖-金狮奖,这部电影让北野武有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终将要面对的问题,北野武借《花火》来告诉我们,与其活在愧疚、郁闷、压抑的重压之下,不如痛快绽放生命之花,即便只是转瞬即逝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