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掀起万丈狂澜 是哪两场社会冲突掀起了义和团的惊涛骇浪?
但是,激进的“去东方化”的改革,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整个国家当时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如此颠覆性的改革,国民们对于这位年轻的清朝皇帝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急进式的改革泯灭了很多学者和官员晋升的希望,动摇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抗议,全中国的保守势力迅速地站到了他们那一边。1898年9月22日,皇太后慈禧由幕后走到前台,全面控制朝政,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将变法诏书变成了一张废纸。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同时,有“中国盲肠”之称的黄河再次决堤,形成了100英里长、25英里至55英里宽的黄泛区。300多个村庄被汹涌的洪水吞没,100万人无家可归。饥荒和瘟疫接踵而至,灾难引发的后果骇人听闻。即使是富足的美国民众在面对巨大天灾时也会铤而走险,爆发骚乱。原本就十分迷信的中国人按照他们过去的传统,认为这场天灾是天谴,是上天对倒行逆施的统治者的严重警告。
义和团士兵
义愤填膺的百姓的怒火很快在接踵而至的两场大的社会冲突中得到宣泄。第一场社会冲突就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原本称之为义和拳,在中国百姓中流传已久。带头反对年轻的光绪皇帝轻率改革的老谋深算的慈禧太后,利用了义和拳民,她将这股对清朝统治构成严重威胁的势力引向了洋人——清政府和义和拳民共同的敌人。
在慈禧太后的运作下,义和团运动像燎原烈火般猛烈地燃烧起来,截至1900年春天,帝国最重要的省份直隶掀起了义和团狂潮,义和拳民在清军的协助下猛攻北京的使馆区。
保守势力和改革势力,种族偏见和四海一家的思想,封建迷信和基督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不可抑制地爆发了。在这个时代,每个国家都会发生这样的冲突,只不过中国冲突的规模更大。因为卷入这场冲突的人口实在太多,这场巨大的冲突对于现代世界的国家关系造成了危机。
尽管传教士并不是引发义和团运动的真正原因,但这场灾难性的风暴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他们。传教士成为义和团运动主要受害者的原因,部分是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生活在中国内陆地区,他们的传教点没有多少防御能力,而绝大多数的外国人都生活在条约口岸,在那里他们得到了外国军队很好的保护;部分是因为义和团运动发展得难以控制,拳民们盲目地攻击每一个碰到的洋人;部分是因为绝大多数地方发生的对传教士进行杀戮和洗劫的行为主体并不是对传教士有深入了解的普通百姓,而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乌合之众、游荡在村落中的流氓,在保定府和山西省,这些人受当地狂热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直接指挥。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阿瑟·贾德森·布朗著,季我努译,重庆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作者 阿瑟·贾德森·布朗 著名传教士、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他曾游历多国,并与多国皇室政要有密切往来。布朗曾分别于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访中国,并对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先后写下了17本调查日记。
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不同于西方傲慢的学者,布朗对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有独到而清醒的认识,著有《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近东与远东》《远东的主人》等多部作品。
译者 季我努 国内著名民间学术团体,以整理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为职志,代表性作品有《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