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纵横家 纵横家苏秦多姿多彩的一生 让人叹为观止
苏秦风尘仆仆回家的时候,最想要的也许是家人给予的温暖。一声问候,几句安慰,也许能使自己的心好受些吧。苏秦自嘲般笑了笑。他实在已身心俱疲。
在这之前,苏秦看到了秦国的强大,他兴致勃勃想要去游说秦王。秦王说得很客气,但态度很坚决:“愿以异日。”(有机会的话我会用你的,虽然我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天。)
苏秦的热情如火突然顶头被抛了一桶冷水,冰寒刻骨。他一直以为,功业可立就,富贵可轻取。但苏秦还没有绝望。他连续给秦王上了十封策论,诉说着自己的惊才绝艳,表述着自己的远见卓识。可惜,他没有得到一点回音。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这是《战国策》给我们描述的苏秦的惨状。苏秦是心高气傲之人,到头来也不得不向命运低头。因为他再没有摆谱的资格:“回家吧,还是老老实实回去种田,跟着哥哥去做生意吧。就这样狼狈的回去吧,让家的温暖把我一切幻梦都掩藏吧。”
但苏秦到家的时候,他发现真正的痛苦的打击才刚刚开始。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这样的待遇对一个穷困潦倒,亟需关怀和温暖的人来说,还真是够隆重的了。家人迫不及待的表态:“苏秦,你这个没用的小子,还有脸回来啊?”
苏秦是个心高气傲的人。纵然是四处碰壁,纵然是徒劳奔波,他一直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但他怎么也没料到,他想像里能得到片刻安宁的避风港忽然也变成了一张拉的老长的脸,冷冷的望着他。没有接风洗尘,没有嘘寒问暖,没有鼓励,没有安慰,原来的家到哪里去了?原来的家人去哪里了?世间之大,再也没有苏秦的容身之所。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苏秦以前并不是不知道世态炎凉,但他不知道的是,亲人居然也会这样对待他:“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我苏秦没有携千金,连驷马,著锦衣,配琼裾,是我没用,是我不配得到你们的尊敬。”
所以苏秦更加明白了世间的道理,明白了纵横家安身立命之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苏秦也更加努力,所以苏秦才留下了悬梁刺股这个成语里的“刺股”的典故:他拿了姜太公的《阴符》,刻苦钻研,杜门不出,当他读书欲睡时,就狠狠往自己的大腿扎一下锥子,直弄到血流至足。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苏秦说六国,提倡合纵,佩戴六国相印,一时风头无两。苏秦的聪明在于,他能利用各国的牵制把各怀鬼胎的六国整合到了一起。
苏秦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也有挫折,有失意,有丢面子,有抬不起头。更可怕的是,苏秦平步青云,国君对他言听计从,不知有多少双眼红的眼睛盯着,恶狼般在一旁冷冷窥视。苏秦却没有畏惧。他相信自己的才智。凭着智慧,他总能化险为夷,让一国之尊更加敬重。
苏秦不是屈原。屈原是英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空具美玉之才,徒佩香草之馨,最终怀石涉江,至死不改。苏秦是另一种英雄。苏秦不会傻傻的等着别人进攻,说白了,他也是一个玩弄人心的人。因为他所有的学问,与其说是来自他那高深莫测的老师,还不如说是从当时那个清浊难辨的世道里习得。苏秦的学问是生存的学问。他的学问,是真正的学问,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他却只是岿然不动。
不过苏秦还是倏忽了。齐国居然有人找刺客刺杀苏秦。那刺客当真了得,得手后就消失无踪,怎么找也找不到。苏秦中了重伤,奄奄一息,却没死绝。可是他的命也不久了。
就这样要没了这绚烂的生命。他这一生,其实称得上无憾了。以布衣之身势张名显,威名赫赫,四海欣羡,天下大事不决于君王,却在他的嘴舌间翻转。回首前尘,还有什么遗憾?别人看不起他的时候,他立下誓言要功成名就,他做到了。他这一生的传奇,却来自心内不可遏制的悲伤。
就这样去吧。还是在留下一件作品吧,让世界永远记得苏秦这名字。苏秦之后,还会有游士辩才的纵横捭阖。但苏秦永远只有一个。只有苏秦,才明白懂得人心是如此痛苦。
垂死的苏秦对齐王说:“请把我车裂,宣言我是燕国的间谍,再大赏和我作对的人。那么暗杀我的人一定会出来的。”苏秦很肯定,他的牺牲不会没有价值。在生死之际,他的智慧愈发清明。果然,杀他的人出来送死了。
苏秦算不算英雄?在很多人看来,他根本不是英雄。孟子说张仪这些纵横家算不得大丈夫,有什么值得欣羡呢?尽管表面上他们一怒而诸侯怒,但他们不过是顺着君王的心意行事罢了,不过是妾妇之道。法家的韩非子也讲纵横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肥了自己的口袋,是社会的蛀虫,怎么不除去还使他们名高位尊呢?
但我依然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另类的英雄。就像侠客,并不是只有为国为民的郭靖才称大侠的,楚留香氏的个人之侠也是一种侠客的模式。在战国那样纷乱的时代,苏秦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任凭过去千年万年,他总是在青史里对你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