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巴人能活多久】夏尔巴人 震不倒的珠峰向导
腾讯体育报道应虹霞发自加德满都:在尼泊尔,几乎每一支攀登珠峰的登山队都有夏尔巴人(Sherpa)向导,几乎每一个夏尔巴家庭,都有家人因登山而罹难。这一生存在喜玛拉雅南麓高海拔山地的特殊族群,凭借天生的登山能力自20世纪20年代加入现代登山运动,充当向导(Climbing Sherpa)与背夫(Poter),以生命为代价创造了珠峰历史上的三个“人类族群之最”——成功攀登珠峰人数最多,无氧登顶人数最多,登珠峰遇难人数最多。
在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之后,腾讯记者奔赴尼泊尔,揭秘这一神秘族群与登山的渊源和宿命,他们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夏尔巴向导聚集珠峰大本营帐篷内运筹帷幄只待出发
加都夏尔巴向导生存现状
加都租房 高级登山协作仍为生计愁
加德满都马罕卡尔地区,小河中漂浮着各种异物
震后十天的加德满都,废墟残垣依旧令人触目惊心。城西马罕卡尔(Mahankal)地区,无名河沟在街道两侧泛着异味,人们戴着黑色口罩急步走过。这个加都的外来人口聚集地,看上去与中国任何一座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别无两样。记者乘坐的印度产迷你的士在巷间左突右转,穿过杂货店的丛林,扬起一路尘土,最终在一排简易的水泥楼房前停了下来。
拉赫巴-谢尔因(Lhakpa Tshering Sherpa),是一名在“4.25”珠峰雪崩中与中国民间登山家戈振芳一起遇难的夏尔巴向导,他五年前刚刚把家人从珠峰南麓的昆布(Khunbe)老家接到了这里。
一楼的门面处,是拉赫巴的妻妹一家经营的小餐馆,通往卧室的墙上残留着一道两米多长的裂缝。32岁的拉赫巴和他31岁的夏尔巴妻子迪基(Dawa Diki),就带着两个儿子住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没有单独水管和厨房,单间月租50美元。因为是震后,只有上午有三个小时的供水,还得从楼下的亲戚家去取水。
作为一名业内最高级别的高山协作,拉赫巴一个登山季收入可达到5000美元,在人均年收700美元的尼泊尔,绝对属于相对富裕的阶层。但是加都房价不菲,从昆布来到加都的拉赫巴家仍然买不起房。相对体面的独栋小楼,市价至少在50-80万美元。以夏尔巴向导一个登山季5000美元的收入,几乎没有可能在加都实现置业购房。
为了节省房租,趁着年轻力壮尽可能多攒积蓄,精明强干的他还是选择了与夏尔巴人亲戚挤在加都一隅当起了合租客。
家里没有遗像,没有佛龛。拉赫巴的个人脸书,一本厚厚的相册,便是这个黝黑精干、眼神坚毅的夏尔巴人生命轨迹的全部。
登珠峰能受总理接见
拉赫巴的老家在尼泊尔昆布地区一个海拔3840米的夏尔巴村子,与海拔5330米的珠峰大本营隔着一个山脊遥遥相望。他从小丧父,家境贫寒,却聪明好学,教养良好。村里有一所欧洲慈善家捐建的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且不收分文,拉赫巴在这里上完12年级(相当于高中毕业),来到加都当上了一名旅游向导。
数年后他赴日本边打工边进修日语,重返加都之后,华丽丽进阶成为最高等级的“高山协作”,开始与日本登山队合作。随后,就有了拉赫巴人生的巅峰时刻。
拉赫巴2011年曾登顶珠峰,骄傲展示尼泊尔国旗
2011年5月23日,拉赫巴带领一支日本登山队,从珠峰南坡沿着尼泊尔境内距离珠峰最近的路径,成功登上了珠峰。登顶相片记录了拉赫巴作为一个尼泊尔人实现登顶的自豪:专业的高山登顶服之外,他特地穿戴上了尼泊尔传统服饰,戴上了Dnakatopi帽——正常只有在隆重节庆日,尼泊尔人才会如此盛装华服。珠峰上的他挥舞着尼泊尔国旗,露着一口白牙,笑容灿烂定格。
一个月之前,拉赫巴购买了人生第一套昂贵的高山登顶装备:价值7000人民币的高山登顶服和4000人民币的专业高山靴。从一名日薪10美元的普通导游进阶到在这个行业令人仰止的“高山协作”,拉赫巴的收入也急遽攀升到一个登山季5000美元。他喜滋滋请家人拍下了纪念照。
“对他来说,新工作原本意味着新人生,因为他有能力更好地守护家人了。”妻弟盯了相片许久,神情黯然。
和其他珠峰登顶者一样,拉赫巴很快受到了尼泊尔总理达夫-库马尔的接见。然而这仅止于荣耀本身。除了一纸证书,拉赫巴没有领到一分钱奖金。登顶珠峰对尼泊尔人早已是稀松平常,连他的夏尔巴亲友们都记不太清,拉赫巴的一生究竟有过多少次登顶名峰的纪录。
最后的旅程 陪护中国女子登山队
拉赫巴第一次购买专业高山登顶装备,拍下纪念照
那套价值7000人民币,让拉赫巴无比稀罕的登顶服,在今年“4.25”尼泊尔大地震中,与拉赫巴的生命一起,消失在遭遇雪崩突袭的珠峰大本营,再也没能寻回来。
拉赫巴是雪崩发生两周前回到尼泊尔的,当时他刚完成在不丹陪同日本客户的一趟商务考察,为期两个月。每年4月至5月的登山季之外,夏尔巴向导都需要自寻一些业务,来维持生计贴补家用。
“因为这是中国首支女子登山队攀登珠峰,活动非常重要,需要请一些有经验的协作,所以就安排他过来了。”拉赫巴所在的登山探险公司老板说。
在拉赫巴动身前往珠峰之前,中国女子登山队5名队员和其他4名提供一对一向导服务的夏尔巴人高山协作,加上服务保障人员一行,已经先行抵达了珠峰大本营。因为气象条件不理想,拉赫巴在加都一直等到18日,才搭上飞往卢卡拉的小飞机,再从这里徒步四天,赶到了珠峰大本营与队伍汇合。
当天候机时,拉赫巴在脸书上发了一张自拍照:天气不好,候机中,我们很快会出发去卢卡拉....
可怕的预感 夏尔巴人逃不开宿命
“正常来讲,这段路程一般是走三天。我们希望他不要赶,慢慢走就好。他是最后一个上山(指珠峰),在山上待了一个星期,在大本营只呆了两个晚上。”拉赫巴公司的同事这样介绍说。
最晚一个赶到大本营的拉赫巴,工作任务琐碎而繁重。在登山队员们休整的时间里,拉赫巴需要为队员们分包打理登顶用的行装,尤其是氧气装备。一切都极为专业而讲究:从5330米的大本营通往8848米的珠峰顶要经过四座营地,队员的标准配备是每人5瓶氧气,协作每人3瓶;标高6400米的二号营地以下,氧气瓶全部由协作背负,再往上,队员需要自负氧气瓶吸氧。
每瓶氧气,重量在3-5公斤左右。到最后登顶前,夏尔巴向导的极限负重是25公斤——随着山顶氧气越来越稀薄,即使体质过人的夏尔巴向导,也会到达生理极限——所谓夏尔巴人在高山“如履平地”的传闻,不过是被无限放大的神话。而怎样打包才能保证队员们能够顺利登顶,“只有富有经验的高山协作,才能完成这项专业技术活。”
“他好象有预感,这一次逃不开夏尔巴人的宿命。”拉赫巴的妻弟回忆说。
出发前一周,拉赫巴特地回了一趟昆布老家,去探望他年近七旬的老母亲,还跑去见了同在加都打工的妹妹。雪崩前夜,在大本营的晚餐桌上,拉赫巴格外热心地请伙伴们喝他背上山的奶茶,莫名地跟大家道起了“再见”。
一语成谶,拉赫巴与他深爱的家人与伙伴们就此永诀。
“4.25”大地震次日,尼方直升机在珠峰大本营运送伤员
4月25日11时58分,尼泊尔8.1级强震引发与珠峰咫尺之遥的Pumori(女儿峰)突发雪崩。据拉赫巴的夏尔巴同伴回忆,由于前一夜工作到很晚,地震发生的正午时分,伙伴们都在帐篷休息。忽然间,一阵扑叭,扑叭的奇怪声响从远处传来,经验和直觉告诉他们,可怕的雪崩发生了。
巨大的气浪裹挟着岩石和冰块冲向珠峰大本营,拉赫巴和同伴开始一起从帐篷里往外逃。雪崩持续了数分钟,一切过去后,拉赫巴被伙伴们在帐篷外发现,已然遇难。
“他的头,胳膊和腿,全都破了。”医生惋惜地说,导致拉赫巴殒命的岩石,看上去应该非常大,而且坚硬。因为需要优先救助伤员,拉赫巴的遗体直到两天之后的27日,才被直升机从山上运下,而他全部的专业装备与行头,就此消失在珠峰深处。
夏尔巴式葬礼 开销接近死亡赔付一半
按照夏尔巴人的习俗,拉赫巴族亲很快把他的遗体从医院抬进了加都郊外的夏尔巴人寺院。翌日,便是购木薪,搭木堆。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拉赫巴的遗体化为一缕轻烟,一抔尘土。
在10名红衣喇嘛低沉而有力的“嗡嘛呢呗咪吽”的诵经声中,亲人们笃信,拉赫巴的亡魂得到了超度。
拉赫巴的家里点起了11盏酥油灯
在拉赫巴的家中,11盏夏尔巴传统的酥油灯,在屋子正中的藏几上闪烁着昏黄的亮光。屋里弥漫着酥子油特有的味道。拉赫巴的小儿子还不满两岁,刚长出第六颗奶牙,耳垂上戴着夏尔巴人特有的足金耳环。他看上去肤色白晳,与常年攀爬雪山的父辈们迥然不同,见有客来,稚声稚气道了声“namaste(你好)!”,笑痴痴吃起手指来。
不谙世事的孩子并不知道,2013年11月1日,他的父亲曾经在脸书中简单而热切地宣告他的诞生。在那条用英文写的“我的妻子和孩子”的贴子下,他协助过的各国登山家用五花八门的语言,满满写着对奶爸的祝福——英语、日语、尼泊尔语.……
这11盏酥油灯,是在拉赫巴遇难的翌日点燃的。家人特地恭请7位喇嘛来到家中,为拉赫巴点起这超度之灯。“恭迎酥油灯,在夏尔巴人的葬仪习俗中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拉赫巴的妻弟说。
这一场夏尔巴式葬礼,从预订寺院、购买薪木、恭迎喇嘛诵经到招待族亲,花费不下7千美元。而这一次在雪崩中遇难的夏尔巴向导,每人依据工种可从保险公司获得的赔付,仅为8千美元至1.5万美元不等。
夏尔巴家庭的变迁与困惑
年轻人赴加都 夏尔巴村落空巢普遍
腾京一家
地震发生10天之后,腾京依然缓不过劲来。在这场灾难中,他又失去了一名亲人——拉赫巴,他的姐夫。
普巴-腾京(Phurba Tenjing Sherpa)今年26岁,迄今总共9次登顶珠峰,吉尼斯纪录里,“世界最年轻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夏尔巴人”是他创下的。他年少成名,生性开朗仗义,在圈内外颇有威望。在尼泊尔地震后,只有与爱犬雅娜逗乐时,腾京才会偶尔露出笑容。
腾京也是这次在珠峰南坡遭遇雪崩的中国女子登山队的夏尔巴领队之一。他和朋友合伙入股的公司座落于加都拉齐帕德(Lazimpad)地区。或许是房前飘展的经幡保佑,“4.25”当天8.1级大地震来袭时,房子只是晃了晃,邻居们纷纷跑进院子避难。
腾京来自尼泊尔夏尔巴人主要聚集地的昆布地区,有一个七兄弟外加四姐妹的大家庭,他在男孩中排行老五。Sherpa是所有夏尔巴人共通的姓,Phurba代表他出生在“礼拜四”,Tenjing才是父母真正给他起的名字。
腾京的村子叫做罗瓦琳(Rolwaling),海拔高达4200米,是一个纯夏尔巴人村落。从这里翻过一座山脊就能仰望到海拔8844米的珠峰。克罗帕河在村前流过,开春雪山融化,到5月进入雨季,河水就会急遽暴涨,严重时甚至下游印度的多个村庄都会被冲垮。村后是坡度高达80度,直耸入天的陡峭山崖。
夏尔巴人的村落坐落在高山山腰,耕地稀少
很多夏尔巴村落都坐落在这样的地形和气候下,在有限的土地上,耕种青稞、饲养牦牛和搭建房屋对夏尔巴人来说都不容易。年轻人纷纷外出到加都学习打工,寻找更好的机会和出路。夏尔巴老人,就这样成为留守山村的“空巢一族”。
“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把母亲接到加都。”腾京无奈地说。他们的父亲9年前就去世了,现在只留母亲孤身一人在山村。或许是由于不适应海拔落差,母亲一到加都就浑身各种头疼不适,好几次都病倒卧床。
这次地震后,腾京的老母亲还一个人在村子里,石头砌的房子倒了,老人在屋外搭起了帐篷,通往外界的山路被大石封了,村子成为孤岛。腾京的兄弟们一筹莫展,说只能靠老人自己了,打算七个月后再去看望。
七兄弟五人是向导 一人遇难一人远走美国
腾京的向导生涯开始在他16岁那年,二哥扎西顿珠把他带到了加都。2006年,珠峰发生一次严重雪崩,身在第一营地的二哥不幸遇难,腾京因为提前数小时被派往珠峰大本营去取蓄电池,侥幸逃过一劫。仿佛是一种宿命,那次雪崩也发生在Pumori(女儿峰)上。
2007年,18岁的腾京在10天之内连续两次成功登顶珠峰,创造了人类新历史。而即使是体质超人的夏尔巴人,一般一个珠峰季最多只能完成一次登顶。这样的奇迹,26岁的腾京迄今已成功复制两次。
腾京赫然的高山攀登记录
2015年这次带领中国首支女子登山队,是腾京生涯第10次攀登珠峰。一起抵达大本营的还有一位来自日本的音像师,50岁的山方浩,腾京原本计划替山方先生将专业器材扛上珠峰顶并担纲拍摄。假如没有“4.25”雪崩,这将是人类珠峰登顶史上又一新壮举。
事实上,除了两个年幼的弟弟,腾京一家七兄弟中,就出了五位著名的夏尔巴向导,加起来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之多,令人瞠目。“这是一个典型的夏尔巴人家庭。”一名尼泊尔业内权威这样肯定地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排行老三的多尔杰(Pemba Dorejee Sherpa),他在尼泊尔登山界一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他的向导生涯中,多尔杰曾12次成功登顶珠峰,一般人从大本营到登顶需要花费长达5天,而他的纪录是惊人的8小时零10分钟!
多尔杰如今已移民美国,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现在的职业是厨师。曾经的多尔杰是了不起的登山家、向导,而他一直为这份职业不能带来足够安全而体面的生活困扰。如今,相同的苦恼困扰着他的弟弟腾京。
腾京在非登山季仍然去奥地利打零工赚钱养家
在二哥2006年遇难之后,年少出道的腾京开始挑起家中大梁,不仅出钱供养两个弟弟上学,还不时周济二哥的家人。幸运的是,当年二哥协助过的奥地利登山家朱塞夫,出资为其家人在加都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一家人不仅在加都有了栖身之所,还可以靠租金贴补家用。
一年中,朱塞夫会多次前来尼泊尔探望老友的家人。“4.25”大地震当天,他在震前数小时抵达加都。地震发生时他正好在酒店午休,浑然不知窗外事,直到外面人群阵阵骚动,奥地利人才如梦方醒。
老六立志当向导 夏尔巴人的宿命
腾京对登山客人十分负责,赢得了奥地利人朱塞夫的帮助
突如其来的珠峰雪崩,让腾京连日来陷入了沉默。两度目睹亲人和被他视若生命的登山家们命丧珠峰,巨大的忧伤狠狠压着出道近10年的他。在周围人的叙述中,身为领队的腾京在向导中是最后一个从事发的珠峰大本营撤离的。“客人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是腾京一直以来的口头禅。
腾京每天都要去医院看望最后两个尚未出院的夏尔巴兄弟,却硬挺着自己满后背瘀紫不肯去瞧医生。而在腾京的接济名单上,如今也新增了一串名字,包括他的姐姐和两个外甥——拉赫巴的家眷。
对于诸如“为什么要登峰”之类的话题,腾京无遮无拦直接蹦出一个词:Money!而对于今后要不要持续这份先祖传承下来的特殊职业,腾京坦率承认,自己的确有些困惑。
腾京最小的弟弟彭巴(Sonam pemba Sherpa),两年前听从母亲建议选择了将喇嘛作为未来职业,“因为登山太危险了”,当下正在距加都一个小时车程的寺院学习。23岁的六弟锡利(Purba Thiley Sherpa),却早早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夏尔巴向导,今年1月以来参加了攀岩、攀冰川、英语等种种测试。
他很开心一个月后就能拿到初级的徒步向导证,“我只想尽快帮上哥哥,还有我的姐姐一家。这是我们夏尔巴人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
这个典型的夏尔巴人家庭,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时代变迁面前,每一个成员,有着不尽相同的思虑与抉择。
高死亡率 夏尔巴向导高收入伴随高风险
登山成产业 夏尔巴工种细分
这一代成名较早的夏尔巴向导,已然部分摆脱了父辈们那种完全依靠登山来谋生的生命历程,开始在加都与亲友们合伙筹办旅游探险公司,自己也亲自带队上山。这类徒步或探险公司,在尼泊尔国内约有2300家,大部分是夏尔巴人所开。
在今天的尼泊尔,从事登山行业的夏尔巴人(Sherpa),据不完全统计在4万至5万人。夏尔巴人自上世纪20年代参与现代登山特别是高海拔登山运动,历经一个世纪的行业发展和角色演变,现代分工已细化为高山协作(Climbing Sherpa)、大本营工作人员(Base Camp Staff)及当地背夫(Poter)。
尼泊尔文化旅游与民航局外观
其中,高山协作必须持有尼泊尔旅游文化及民航局颁发的资格证书,可在尼泊尔全境从事工作,年收入在6-7千美元。一旦通过国际高山向导协会资格考试,可远赴境外从事相关工作,年收高达1万美元。
相比尼泊尔国民人均年收700美元,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不过,国际高山向导证动辄1.5万美元的资质培训班却叫人望而生畏。当下在尼泊尔,全行业只有40人持有这一证书,绝对百里挑一。
“这是一种专业化要求,也是时代趋势。除了夏尔巴人,现在也有其他民族参与到登山行业来,竞争非常激烈。”尼泊尔“梦想者目的地”登山探险公司主管夏天说。夏天的祖上居住在西藏,因为尼泊尔一侧温暖湿润,更适合生存,因而举家迁徙到了尼泊尔。
高薪水的职业,与高风险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登山亦不例外。2014年4月18日,珠峰南坡雪崩,造成16名包括向导和厨师在内的夏尔巴人死亡,成为“人类攀登珠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单起事故”。今年尼泊尔8.1级大地震,18人在珠峰雪崩中遇难,其中13名是夏尔巴人。数据显示,2004年至今登山途中的夏尔巴人死亡率比美军伊拉克战争2003-2007年期间死亡率还要高12倍。
尼政府推动从业者保护 保险赔付仍杯水车薪
尼泊尔政府在2002年重新审议和制定了新的登山探险条例,在攀登路线、派驻高山联络官、强制购保乃至负荷规定等种种层面,致力于提升行业门槛和行政监管,为从业者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
“空巢一族”的夏尔巴老人至今仍住在帐篷避难
这一次在雪崩中遇难的夏尔巴向导,由于强制购买保险制度的存在,每人依据工种可从保险公司获得8千美元至1.5万美元金额不等的补偿,额度比上一年提升高达50%。伤员则可享受上限为4千美元的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免费治疗。
不过,1.5万美元的补偿对于遇难者家庭只是杯水车薪。在加都,即便以最低生活标准计,一个家庭单月消费亦达到500美元。按照夏尔巴传统习俗,女子成家后专事相夫教子,对她们而言,失去丈夫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2014年珠峰雪崩之后,夏尔巴遇难者除了从保险公司获得补偿之外,每人从政府领到400美元作为补偿。而即便是这一微薄的补偿金,对于眼下刚刚遭遇本世纪陆地第五大强震、遇难者超过7000人的尼泊尔政府,也是一件心有余力不足的难事。
“我们正在讨论,还没有最后决定。金额可能会比照去年吧,在400美元左右。”“4.25”地震过去10天,尼泊尔旅游文化与民航局高山部官员贾南德拉-斯里斯塔向腾讯体育表示。
斯里斯塔并透露,尼泊尔政府正在积极酝酿为全体遇难者家属建立一个共同救助基金,适用对象涵盖此次遇难的夏尔巴向导。如果能够顺利推进,这将不啻是夏尔巴人一大福音——尽管这一切或许还远远不够。
结语
为什么要登顶珠峰,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回答。而对于生长于斯的夏尔巴人来说,答案只有一个:这是他们无从选择的生存之战。只要山在那里,夏尔巴人也还依然将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撑产业的尼泊尔,夏尔巴人的存在十分重要。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夏尔巴,也就没有珠峰攀登。(No Sherpa,No Clim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