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怎么学】如何让你的财务分析受到重视?【财智书会

2019-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你好,欢迎关注[财智书会],我是财智小书童.今天分享的读书笔记<不能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都是耍流氓>作者是马敏.这本书从为谁做.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业务分析出发理论结合实务与案例透彻解答.[财务分析怎么学]如何让你的财务分析受到重视?[财智书会<500强企业财务分析实务>--一切为经营管理服务作者:李燕翔 著有上进心和职业追求的财务人员,稍微关注点财务职场发展的信息,都知道财务人员的价值和薪水体现区域不在于记录和核算.在目前网络和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下,传统财务核算业务多久会被完全替

你好,欢迎关注【财智书会】,我是财智小书童。今天分享的读书笔记《不能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都是耍流氓》作者是马敏。这本书从为谁做、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业务分析出发理论结合实务与案例透彻解答。

【财务分析怎么学】如何让你的财务分析受到重视?【财智书会

《500强企业财务分析实务》

——一切为经营管理服务

作者:李燕翔 著

有上进心和职业追求的财务人员,稍微关注点财务职场发展的信息,都知道财务人员的价值和薪水体现区域不在于记录和核算。

在目前网络和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下,传统财务核算业务多久会被完全替代?所有目前职业核心还是从事传统财务核算的,财务人员心中应该时刻紧绷一根弦,应该时刻保持危机感,应该增长职业技能,开辟新的职业领域。

保持求知欲和学习力,努力基于财务核算而用更宏观的视角跳出财务,管理会计是其中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方向。

大学开过财务管理的课程,中级三门考试中一门就是财务管理。然后就在工作而言,财务分析用的并不多。

据我所知,很多较大规模企业,也有定期的财务分析报表,但简单的比率计算和罗列,财务语言无法转化成股东和高层最关心看得懂的经营情况。上不能体谅下之辛苦,下不能理解上之真正需要,都很为难啊。

本书作者李燕翔的《500强企业财务分析实务》,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做到了既有思维高度,又有方法论,甚至可以当成一本工具书来使用。不同行业的财务分析指导思路不同,使用的具体指标也不同,书中都有专门的介绍。

全书分为三篇,大体可分为Whom 、What、 How:

Whom——财务分析为谁做

第一篇是全书的核心,财务分析根据报告对象的不同,目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What——财务分析做什么

针对不同的分析目的和对象,制定不同的分析指标和项目。

How——财务分析如何做

明确财务分析的指标和项目,讲述财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根据不同行业或公司业务的性质,编制不同的财务分析报告。

捎带着,还有一个Who的问题,就是谁来做财务分析报告。就学习本书而言,当然是我们这些学习财务分析并准备在工作中运用的小白们了。

本书不仅搭建了财务分析的完整框架,还引用了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财务分析报告实例,使得这本书跟教材类的理论罗列有了质的不同。

更难能可贵的是,或者说是本书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作者在搭建框架的同时,不时提醒你财务分析应避免的雷区。

面对新接手的工作,一门心思往前冲的时候也注意周边的陷阱,如果不慎踩中雷,得不偿失前功尽弃。比如:

本书是以一个案例故事引出的,这个案例贯穿全书,主角是写财务分析的小张,和总管全局的财务总监王总,后面有三个配角,三个子公司的财务经理A、B、C,以小张接到财务分析的任务为开始。

小张的困惑代表了我们的困惑;小张的迷茫,代表了我们的迷茫;小张纵横捭阖,一步一步升级打怪,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做出了符合本公司情况的财务分析报表,并形成了固定模板。而在这个过程中财务总监王总(背后的大boss,幕后推手),也基本完成了对财务部,乃至公司整个经营信息机构的调整。

财务分析者小张和财务总监王总,也完成了传统财务职能“经济活动的记录者”到管理会计职能“绩效改进的推动者的转变”,小张这个财务分析的小白踏上了他职业生涯的新征程。

财务总监要求小张站在集团的角度,对公司做财务分析报告,需要打破原来子公司各自做分析报告的局面;站在集团的立场进行统计和规划,小张需要构想和设计整个财务分析报告。小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总部的财务报告是给谁看的?他们(总裁、股东等)都分别需要看什么?

作者认为,财务分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没有一份全面的财务分析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要求,针对不同的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应分别准备不同的财务分析资料,让使用者快速get到所需要的信息。

小张的财务分析给管理者和投资者看的,他需要做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狭义分析报告。

小张着手准备后,遇到了第二个问题:该做哪些分析指标?

书中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财务指标体系,比如借助财务报告,进行定义和计算的资产回报率等(对应狭义财务分析);衡量企业不同领域和部门的业绩表现,机会成本、单位贡献毛利等(对应广义财务分析),这些指标学过或者考过《财务管理》的应该都很熟悉。

关键是作者指出的关注点,课本大概不会讲,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被忽视:指标口径标准一致,得到需要评价的部门的认可。这需要有个部门作为协调者,背后做大量的沟通。——我认为这个工作比做分析报告难多了,但是这是分析报告能得到认同的前提。

我曾经供职的公司财务部,开始做各事业部的绩效分析时,第一个月财务部闭门造车集体加班做了一份报告出来,结果开运营会财务总监做报告后,各部门都不服气。财务总监和财务部的电话都被打爆了整整一个星期,全是质疑数据的问题,直到重新开会宣布本月分析只是试行,不作为真的评价标准。可见,标准统一,提前沟通的重要。

接下来作者用三个章节,分别讲了企业综合绩效的财务分析指标、利润中心业务单元的分析指标(不同责任中心的绩效指标分析,可称为管理会计的内容)以及制造业业务单元的财务分析,最后还有专题项目的财务指标分析。

这部分讲得很详细,可以做为工具书查找和参考。作者的厉害之处在于,把平时我们很熟悉的财务指标用例子展示出来。

本书中提到的财务指标我都很熟悉,但是看到小张工作中遇到的难处,认真想来,也是自己疑惑之处,待小张经重重摸索思路整理清晰,我也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这些指标是这样用的。

小张确定了针对不同用途,提供给不同使用者的各种财务分析指标后,面临了新问题:如何选择解读业绩的衡量指标,以及采用什么技术和工具来展现并解读?书中介绍了杜邦分析法、经济增加值等,各种方法各有侧重各有优劣,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选用。

本书至此,小张的财务报告应该能编制出来了。

作者又花了三章的篇幅,讲企业经营财务分析的三种层次和境界:

这三个层次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是递进的,对公司的影响也是递进的。书中分别以案例形式文字加图标并用说明。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书中介绍的,集团型企业管理报告的先进实践一节。毕竟“术”(方法、技术)容易模仿,而“道”(思维思想、精神内核)不易领会。

我曾经供职的单位,也是下属单位众多的集团性企业,由子公司每月填报经营分析表后上报集团。作者指出,为了多个下属实体企业,或业务板块的集团性企业,管理报告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标准化。必须由集团公司统一设计,不能由各子公司各自为政,表格五花八门,根本无法统计和汇总,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基础就先不稳了;

二、计算口径一致。横向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达成共识,向下与下属单位编制报表人员达成一致,如上文就提过的,销售收入的计算口径,不能财务部门按税后收入数,业务部门统计的是税前;

三、层级分配。根据不同的内部责任中心性质,定义不同专题管理报表编制层级(总部、分部、区域、事业部等);

四、沟通机制。要保证职能架构和沟通机制的顺畅,专人负责,直达集团并且有顺利沟通。

我所在公司的财务部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地分公司的财务人员非总部委派,而是由当地招聘。分公司财务人员与总部财务并无明确的隶属关系,甚至财务人员的薪水和职位,都由分公司总经理决定,可想而知总部的财务,需要下属子公司填报数据时所遇到的种种延迟和推诿。

作者还特别提出:管理报告体系必须覆盖全公司,无论下属单位是否有业务活动,是否产生费用,必选全部纳入。编制分析报告“抓大放小”的后果,将会是使得后续“补漏”的成本很高,这完全是经验之谈,非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的后续麻烦的人,不能体会这看似不起眼细节的“苦口婆心”。

本文的副标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都是耍流氓》,我的思想也表达得很清楚,只是罗列数据的财务分析报告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财务分析,只有能为决策提供服务的财务分析才有价值。

按照李燕翔老师书中的话就是,财务分析不仅是财务数据记录者,和经营业绩回顾推进者,也是内部管理的“业务伙伴”,是高层次的财务分析报告。

这种决策包括:新产品上市决策、零部件自制或者外购决策、定价决策、客户增减决策等。书中用很长的篇幅详细说明了各类决策的步骤,从收集信息到最终做出选择,可以说是很全面很详细。

然而,我们都知道,案例都是提炼出来的,各种条件变量也是预定好的,我们只需要根据既定的程序做出一道计算题的答案就是了,但是实际工作中,情况要复杂的多得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一,决策涉及到的成本类别的划分就比较困难。比如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相对的,比如观察作业活动以确定消耗的资源都不是清晰明了的;

第二,信息的获取的问题。数据的准确与否,取决于前端业务提供的信息。如果数据是含糊甚至是错误的,计算得出的结论和决策也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第三,很多财务分析决策的前提,都是固定某几个变量不变。比如,预计材料价格不会上涨;比如预计未来若干年销量保持稳定,或销售保持某种程度的增长,而未来是千变万化的,不一定会按照设想的方向发展。

针对此,很多人大概疑惑这么多不确定因素,财务分析做出的决策还有意义么,岂不是纸上谈兵了么?

我倒认为,不确定性恰恰是财务分析的意义和魅力所在,也是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比如,如果人人都可以根据计算公式得出一个决策结论,那么你当时搜集信息,决定各项变量的时候事实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折现率选了5%而没有选10%?为什么你会觉得未来几年,市场会有衰退而不是更加繁荣?因为数据背后有事实和逻辑支撑,获得事实就要深入业务,辨析逻辑,沟通前端。

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本书作者李燕翔可称之为李老师。这本书,适合有财务管理基础或者系统学习过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学习参考,否则,管理财务报表、各种比例的含义计算都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更不要说学习的效果。

李老师结语的标题是“把财务分析工作变得更有趣“,真正深入业务进行财务分析,我觉得至少有相当一段时间都不会是很有趣的工作,但这至少是我们财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