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为盟拼音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各自发力不如歃血为盟
除此之外,他认为科教合作不只在于知识创造、传播,还在于应用。"甚至要求导师、博士后将自身科研成果,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企业合作、推广应用。"
近年来,创新创业成为风潮。对于高度商业化、金融化的香港,创业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作为香港主要的大湾区政策范畴之一,青年发展面临的是整个生态环境的挑战。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这里,他们成立了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给校友、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你会发现学生对创业的要求并不多,借助会议室、办公桌、电子邮箱,就可以和企业家、天使投资者进行交流。"段崇智说。
"现在我们不只是把专利转给企业,而是要鼓励师生们带着专利去创业,直接参与知识和技术转化。"宋永华说,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三方面的关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处理不当,容易造成重科研轻教学、重科研轻应用的现象。
作为大学校长,他表示应结合本校、本地区需求,营造创业环境,制定政策、措施,实现学生受益,教师发挥潜力,社会得到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转化的目的。
开放合作,"和最亲近的人谋事"
此次论坛举办的一个背景是,2016年7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目前共有28所高校入盟。大湾区之外的高校也一直积极参与到大湾区发展中,如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设立分校(现改为珠海校区),清华大学在深圳设立研究院。
无巧不成书,清华深圳研究院、北师大珠海校区分属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大湾区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它们进一步参与到高校合作当中。
"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请求入盟!"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的开场白引来众人喝彩。就像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使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特区,在杨斌看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也要仰仗特殊性政策。
他指出,粤港澳地区就业机会众多,边工边读成为该地区硕士生生源的一大特点。而这些人入学,最害怕的是每年12月的硕士生入学考试,纯知识性的考核会让不少人存在畏难情绪。那么,在职、非全日制硕士应该大力发展,入学方式也可采用审核制,这样与港澳地区的高校录取方式也更为接近。
同样,硕士阶段可以考虑降低论文要求,去掉过强的学术性,增加论文的实践性。从入口、出口"双管齐下",让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生教育插上快速发展的翅膀。
这或许可以为2020年呈现的紧张就业局势提供一个出口。与此同时,杨斌建议,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减少短引进、聘用条款过松的现象,让只挂名不落实的人才进来,会影响真正愿意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教师加入。
开放合作,才能吸引更多才俊。同样,本土人才的培养也不可或缺。
以师范教育为例。作为联盟的"观察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表示,北师大将开展师范生联合工作,以"一带一路"学院、粤港澳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为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平衡发展。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将致力打造"教育硅谷",实现教育大数据、互联网 教育、教育科技研发等成果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Your best friend is next door(近邻乃挚友)."正如段崇智比喻,粤港澳三地高校是"一家人",和最亲近的人谋事,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