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白话】群书治要小故事031 急功近利、贪好虚名的弊端
那我们现在也看到了类似的现象,政府的官员好名,结果导致的是什么?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风气盛行。像我们社会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的「政绩工程」呢?那都是为了做表面,结果华而不实。
孔老夫子很早就提醒我们,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结果我们整个社会,对一个官员的政绩评价是GDP的增长,那么这些官员的地方GDP没有那么高的增长,为了使自己不落后于人,政绩上有可夸耀的地方,最后怎么样?最后就虚报数字。所以有句话说「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个数字是官给假报上来的,而这个假报上的数字很好,一看就因此受到提拔,所以这个「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就出现了。
知识分子也不像以前那么样的踏实、那么样的务实,也是喜欢出名,结果怎么样?为了追求知名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打开这些文章、这些书一看,大同小异,都是东拼西凑的结果,能够对人真正有启发、对社会真正有帮助的东西却不多。特别是现在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十余万字,但是自己的真知灼见寥寥无几。
我们看师父上人经常说,他们的老师那一代,这个文章写好了,这个书写好了,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迟迟不愿拿去出版。结果到了我们这一代怎么样?这个书是出的一本又一本,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原因在哪里?原因是因为整个社会都急功近利,都是以文章的数量、著作的数量来作为评价你的工作的标准,所以你不出也不行。
那在短的时间要出这么样多的著作,结果怎么样?结果只能是保证不了质量,就在数量上凑一凑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现在人没有古人有智慧,就是因为心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
我们现在举国上下都响应习主席的号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果上面领导重视了,下面的人也会起来响应。结果有很多人开了很多的座谈会,大谈传统文化的益处。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在这以前没有人站出来说要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把弘扬传统文化落实在哪里?应该落实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上。
孔老夫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人能够把这个道弘扬起来。那怎么样弘扬起来?那就是自己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自己能够身体力行传统文化的教诲,让社会大众从我们的身上看到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这叫「人能弘道」。
但是我们如果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那可能开了很多的座谈会,发表了长篇大论,写了很多的文章,但是于国于民都没有带来真实的益处。
那我们想一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谈何容易!我们想一想如果世界上多几个像老法师这样的老师,我们这个社会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那为什么没有这么多的老师?因为自己的根基扎得不够牢。
第一个根基是学术上的根基。我们从小没有经过童子功的训练,没有学过古文,文字的功底、文言文的功底都不够。第二就是德行的根基,这个是更重要的一个根基。而一个人要克服一种习气,譬如说爱发火、嫉妒心,那都是要很长的时间,不止是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调伏自己的习气。
结果,我们国家一弘扬传统文化,很多人都站出来办学校、弘扬国学。结果很多的人,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个国学学校来学习了,抱着很大的期望。但是因为老师的素质不够,还让人家大失所望。结果怎么样?连带着对传统文化也丧失了信心。所以我们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吗?所以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急功近利、贪好虚名所导致的。当然我们学习这句话,最重要的是要从自身来避免,从自己来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