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健和泰国丈夫】臧健和 因被丈夫抛弃 成就了她水饺皇后之称
没脸回家的她在香港中转站停下,在铜锣湾租了一间4平方米的阴暗小屋住下。就这样,开始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由于不会讲粤语,她只能从事一些的简单的体力劳动。那时候她一天打三份工,这份工上完,马不停蹄赶到下一份工作那里。做护工、酒楼洗碗、电车厂擦车……
这段生活是很煎熬的,严重的睡眠不足,但是她还是熬了下来。为的就是交女儿的学费还有医治自己老母亲的病。
好景不长,她意外被老板意外辞工,一下子让她失去了经济来源。她不知所措,有当时政府说要救济他们一家,但是她拒绝了。
臧健和说:“我还年轻,有能力工作却吃救济,我觉得我辜负了自己,孩子也会因是救济家庭而自卑,无法与其他孩子一样成长。”
于是她开始了她的小摊生活,每天一大早就推着车子出去卖水饺。当时,她还担心自己做的不好吃,可是她的第一批客人,也就是一群学生竟然大呼好吃,一下子给了她信心,也让来到香港后很少笑的她露出了笑容。
摆摊总是要躲避警察,被抓了还很麻烦,于是她在码头搭了木棚,既卖热水饺,也卖生水饺。当时很多人吃完一次以后就会成了她的常客。为了能够让水饺更适合大家的胃口,她跑了好多饺子店,吃了几十种饺子,回来又连夜调陷。有一次,还被一个客人写上了报纸,夸她的水饺好吃。
她还非常留心顾客的意见,常常为了实验新的包饺子方法而连夜不休不眠。记得有一次,一个顾客抱怨说饺子皮太厚了,让她忙碌了几天,终于找到了擀出薄而透亮的饺子皮的窍门。
自那以后,臧健和开始仔细琢磨香港人的口味,包的饺子越来越好吃。她的“北京水饺”很快便在湾仔码头出了名。前来买水饺的人越来越多。臧健和也在“北京水饺”前面加上四个字:“湾仔码头”。
就这样,她的水饺越来越出名,机缘之下被一个日本老板看中了,想要投资她。当时,是要求她把生产出来的水饺贴他们的商标,但是她拒绝了。日本人也一再妥协,最后以12.5元一盒的批发价成交。日本老板说:“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敢把批发价卖的比零售价还高的供应商。”这样一签,就是20年。
随着日本百货数百家超市的全面铺货,“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很快成为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占据了香港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1985年,臧健和开了第一间水饺工厂,并且让水饺打入香港的日资百货超市。随着规模的扩大,她又相继开办了三家水饺厂。1996年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臧健和斥巨资建造了一座1200平方米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是一件壮举。这个举动也使“湾仔码头”实现了质的飞跃。
1997年,臧健和与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正式合资。如果说和日资百货的合作使“湾仔码头”由小贩变成小工厂的话,那么,与该食品公司的合作则使“湾仔码头”水饺的生产完成了向现代化工厂的突破性转折。从此,“湾仔码头”正式迈入了国际化大公司的行列。
之后,她先后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改扩建广州生产基地……随着几大生产基地的建成,如今,“湾仔码头”已经占据了国内华南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对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出口。“湾仔码头”终于走向了世界。
臧健和从小摊贩迅速成长为知名企业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年她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能有今天这一步,固然与我当初的选择和坚韧的性格有关,但确实是顾客给我的最多,顾客是衣食父母这句话对衣食无忧的人来讲,只是一个要求,可我从当小贩起就体会到:顾客愿意吃你做的东西,你自己饭碗里也就有了吃的。”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也希望能够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