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悔dj版】应征 一次选择一生无悔
——全国大学生士兵征集工作新闻调查之七
■中国国防报记者 单慧粉 特约通讯员 吴 维
从江苏宿迁学院考上中国科技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姚志炜实现了人生路上的一次飞跃。不只是他,今年宿迁学院8名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6人被录取。他们得益于教育部实施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清华、北大等467所高校在研究生招录中,为退役大学生士兵单列名额。
“参军本是尽义务,没想到因此走上了成长成才的快速路!”学院征兵宣传,姚志炜现身说法,会后,找武装部报名应征的学生排起了长队。
“当兵尽责有荣光、入伍历练有成长、部队发展有空间、职业规划有奔头……”应征大学生黄伟告诉记者,“男儿何不带吴钩?投笔从戎自古就是热血男儿的梦想。”以往,“投笔”意味着一定的取舍。如今这“四有”,让“投笔”真正成了“携笔”,解除了后顾之忧,当兵更成为成就自我的不二之选!
留队服役or返校完成学业?
别让这道选择题难住精武兵
从湖南理工学院入伍的大学生士兵曲鹏飞,在中部战区陆军某部服役已6年,多次立功受奖。一度,留队服役还是返校完成学业是他最纠结的问题:“我从心底里想继续留队,可如果要因此放弃大学文凭,对自己对父母都不好交代!”
和曲鹏飞有着同样困扰的大学生士兵不在少数。有军队全国人大代表曾做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制约大学生士兵留队的原因主要有二:学籍难保留、学历难升级。目前,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不少地方院校只为入伍大学生士兵保留学籍两年。有的大学生士兵坦言:“如果留队和完成学业存在矛盾,只好选择后者。”
针对这一大学生征集工作中的新问题,不少高校都进行了探索。上海交通大学探索服役期间“学习不断线”的办法,组织辅导员给服役大学生寄送学习资料;广西医科大学把入伍经历视为实习经历,在校生退役复学后不用担心实习问题,可以直接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并进行注册;湖南理工学院则推出了“2582”学籍保留制度,规定在校生应征入伍2年内学籍自动保留,转为士官继续服役的,5年内由入伍大学生主动申请保留,8年后无限期延长,退役后2年内可复学或入学。
学校武装部部长徐振祥告诉记者,如今,曲鹏飞已拿到学院永久保留学籍的承诺,解决了后顾之忧的他全身心投入训练生活中。今年,该校有192名大学生报名应征,创历史新高。
服役期≠学业停滞期
军地携手筑起成才“双赢路”
两年甚至更长的服役期意味着什么?站岗放哨、操枪弄炮、遂行演训任务、火热的军营生活?对于正在空军某部服役的大学生士兵褚晨辉来说,这些都有,但还要加上在军地两位导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业。6月14日,他和同学们一起拿到了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我相当于‘赚’了两年时间 ——服役、学业都没落下!”
2017年,为解决入伍大学生士兵服役期间学业连续性受影响的问题,洛阳理工学院联合部队推出“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即入伍学生在部队服役期间,由部队和学校各安排一位导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慕课等形式修完学校认可的有关课程,通过考试达到考核标准的,获得相应学分并免收相关费用;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符合毕业条件的,学校准予其按期正常毕业。
去年入伍时,褚晨辉向学校提出申请,根据他所学专业及在部队服役岗位特点,学校导师钱跃进与部队导师、排长侯晚霞共同为他确定了“利用城市污垢制备轻质陶粒及其性能研究”课题。从开题报告的撰写、功能结构设计,到最后图纸把关和答辩,钱跃进悉心指导。侯晚霞则指导他对轻质陶粒的制备方法、原理和性能进行实践学习,为论文积累大量实践材料。在两位导师的帮带下,褚晨辉按期毕业。
“大学在读士兵选取士官后,可采取在职学习或远程教育的方式,完成学历教育,这对于部队留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部队,如何保留人才成为部队一线带兵人思考的课题。服役于火箭军某基地的大学生士兵胡瑞馨,在入伍之初,她所在的南京工程学院、江宁区人武部就和部队一起,针对她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和熟悉电信设备的特长,将其调整到通信设备维修岗位,建立电子档案,联合为她量身定制成才“路线图”。
服役期间,她累计维修了两千余部通信设备,荣立三等功一次。
退役大学生士兵&热门人才
更多“增值”更有价值
“出口关乎入口,退伍连着入伍。出口疏通了,入口才有活水。”常年从事征兵工作的吉林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张恺告诉记者,相对于经济待遇,影响大学生入伍选择的更多是发展前景。
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退役大学生士兵金哲宇,曾服役于原第16集团军某部,在部队期间因表现突出参加“9·3”阅兵,被评为优秀士兵。退役后,他参加公务员考试,被优先录取为白城市镇赉县公务员。近日,他又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被扬州大学录取为在职研究生。短短5年时间,他完成了参军入伍、考公务员、读研究生的人生“三级跳”。
上海市相继出台非沪籍大学生士兵退伍后可落户、优先招录退伍大学生士兵进公务员队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陕西省推出按学历优待和“四个一批”退役安置政策,对于大学生退役士兵和立功受奖的退役士兵,政法干警招录一批、专武干部招录一批、村(社区)干部招录一批和其他公益性岗位招录一批;辽宁省盘锦市协调大型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入伍者预留工作岗位,可享受带岗参军、带薪服役;山东、江西、江苏等省份每年拿出事业编岗位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当兵……”6月12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武部在云南大学组织的征兵宣传报告会上,曾在海军某部服役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李承深情讲述自身的成长经历,激发了众多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的热情。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屈雷宇、张正军参与采写)
观澜者说
让“选择题”成为“加分题”
■张和芸
“虽然没戴上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20多年前,军旅歌曲《当兵的历史》曾红遍大江南北。歌声里,是奉献者的情怀、是家国天下的担当。
如今,戴上大学校徽和参军到部队早已并不相悖。随着兵役制度的改革,从军入伍在大学生面前,已从一道“选择题”变成了“加分题”。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带着强国梦、强军梦走进部队,撑起义务兵队伍半壁江山。当他们再唱这首歌,歌词已悄然改为“明天就要成为陆上猛虎,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珍贵……”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一流军队需要一流人才作支撑。高素质青年持续不断地入列,既能为实现强军梦注入新鲜血液,又能为实现强国梦打造坚强力量。因此,大学生士兵征集是强国强军的希望工程,而帮助青年减少后顾之忧、实现奉献国家与自我价值相统一,是军地相关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完成这个课题,需要更多的创新,需要带着情感的投入,需要军地的勠力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