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张志毅 烟台“读唱讲做”系列:专访语言学家张志毅(图)
烟台“读唱讲做”系列:专访语言学家张志毅(图)
烟台,读唱讲做,精神文明建设
烟台教卫
编者按: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切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烟台市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开展“读好书、唱好歌、讲礼仪、做文明人”活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 永春在对活动的批示中指出,在全市广泛开展“读好书 唱好歌 讲礼仪 做文明人”活动,对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增强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读唱讲做”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发动群众,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扎实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本报今起推出“读唱讲做”主题宣传报道,敬请关注。
张志毅和他的书香人生。高伟 摄影
●人物简读:张志毅,鲁东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37年生,1958年考入吉林大学,专攻语言学。1963年考取东北师大研究生,师从孙常叙,专攻古汉语文字词汇学。文革尾声卜居烟台师院,1989年评为教授,并去俄罗斯车尔尼雪夫斯基师院讲词汇学、语言史一年,访问莫斯科大学、语言所、东方所,并作报告。
1997年评为省级拔尖人才。现任全国高师现代汉语教研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
一间书房,八个书柜,包罗万象的上万册藏书。
站在张志毅三面墙都被书包围的书房里,记者唯一的感受就是震撼,一种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这该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书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书香人生?全市正在掀起的“读唱讲做”热潮,在这位满头白发、73岁的语言学家看来,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昨日,作为本报“读唱讲做”系列报道读书主题板块专访的第一人——全国高师现代汉语教研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鲁东大学教授张志毅接受了YMG记者的专访。
“唯有书,才是永存的财富。”书房里,坐定,张志毅抽出一支烟,以这样的一句话开始了与记者的对话。末了,他说:“‘读好书,强素质’,意在‘读’, 重在‘强’——读一本好书,强壮一个人,强大一座城市。这样的强大,得益于全民性的参与,得益于一座城市真诚地敞开心扉,最终将惠及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最喜欢的书是《康熙字典》
在张志毅满墙的藏书中,词典、词义学论集等各种工具书和语言类书籍占了一半多。“语言学是我一生研究的重心所在。而与语言学结缘,取决于小时候祖父的熏陶和浸染。”张志毅回忆说。
年届73岁的张志毅,193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县。在这个与县城相距仅30华里的小镇上,张志毅度过了童年时代。当时日伪满洲国统治下的乡村,并无太多书可读。让年幼的张志毅痴迷不已的,是祖父每日一早一晚在书房里诵读《诗经》等儒学经典。后来,《百家姓》、《三字经》、《明贤集》等书开始进入张志毅的童年。
张志毅最喜欢的书,是《康熙字典》。“你想要读好书,这是离不了的工具书。”祖父的话语重心长,张志毅铭记在心。这一生,《康熙字典》不离左右。
1953年,16岁的张志毅考入哈尔滨市东郊的阿城中学,不仅受到了良好的语文、数学、外语教育训练,更通过《语文学习》杂志真正接触到了词义理解、辨析和应用等知识,对词汇问题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编一本同义词词典的梦想,就此萌发。
“那时的中学语文工具书很少,而词义辨析又常常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这个梦想我从没有动摇过。”张志毅说。
21岁编纂同义词词典
张志毅的第一本著作是《简明同义词词典》。这是关于现代汉语的第一本简明同义词词典,当时的张志毅还在吉林大学读大二。“上大学时,我的目标明确,就是要进中文系继续研究词汇学。”张志毅说,而当时中文系学生拥有比其他系同学更丰富更宽泛的书目,这让他庆幸不已。
1958年,21岁的张志毅终于利用课余时间编纂完成《简明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寄来专函表示“拟接受出版”。
“当时的心情,可以用雀跃来形容。”张志毅回忆说,两年的图书馆埋头苦读,总算没有白费。从早上5点到凌晨2点,他几乎都在读书和写词条中走过。那时的大学图书馆通宵开馆,不过日子久了,坚持夜读的也只有固定的四五个人。事隔几十年,尽管彼此少有联络,但如今当年坚持夜读的书友均在文学届和学术届占有了一席之地!
对张志毅来说,大学五年以及后来的研究生三年,都是在与书和词条的“厮磨”中度过的。一年中唯一的节假日只有春节:每年,他都在大年三十登上回家的列车,除夕夜在列车上度过。“一节车厢就那么两、三个人,晚上列车会免费提供一顿饺子。”说到这里,张志毅的脸上洋溢起孩子般开心的笑容,仿佛那空荡荡车厢里车轮撞击铁轨的声响和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下子浮在了眼前,还如此生动而鲜活。
与妻子的结识源于“书”
1976年,研究生毕业的张志毅来到鲁东大学,继续语言研究。继1981年中学时代的《简明同义词词典》出版后,张志毅又完成了90万字的《新华同义词词典》,并与夫人张庆云教授共同编著完成《汉语反义词词典》,成为国内词义理论研究的翘楚。
令人欣羡的是,张志毅与妻子的结识也源于一个“书”字。作为大学同班同学,张庆云经常帮助忙于写词典的张志毅搜寻例句、摘抄卡片或者搜寻资料,久而久之,共同的爱好促成了这段美好姻缘。夫妇二人,灯下同读。虽然少了些许热闹,可谁会说,这样的人生不够浪漫?
“几十年了,书也就成了多年的老友。闲时翻翻,偶遇当年的注解,也别有一番滋味。”张志毅说,除了语言类书籍,哲学、史学、文学等著作也都是他书柜中的藏品。“祖父说唯有读书是永存的价值。读书的日子越长,对这话的体验也越深。”
年过七旬的张志毅,如今依旧保持着夜读的习惯。作为商务印书馆的特约研究员,除了每天在电脑前审改书稿外,他还承担着北师大、南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博士生论文审阅工作。每日八九个小时的伏案工作,并没有让他感到辛苦。
因为,有书相伴,乐在其中。
●记者手记:
读书,其实是一种文化传承。这种传承能影响一代人,也能影响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对于烟台这座文明气息久远的城市而言,现代之精神、开放之思维、包容之胸怀,都基于一种文化的传承。书香,虽润物无声,犹沁人心脾,构成这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读好书,强素质”,意在“读”, 重在“强”。对此,张志毅教授理解为读一本好书,强壮一个人,强大一座城市。 这样的强大,得益于全民性的参与,得益于一座城市真诚地敞开心扉,更将普惠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读经典,传文明。就从你翻开书册的那一刻,开始吧。YMG记者 高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