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荡为什么不传位赢壮 嬴荡的是急性子 但不是傻缺儿!

2019-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是秦惠文王赢驷的嫡长子,是秦国第二十七任国君.历史上的第二任秦王,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307年在位.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嬴荡在洛阳"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荡为什么不传位赢壮 嬴荡的是急性子 但不是傻缺儿!作为一国之主,嬴荡死于举鼎绝膑确实是有点儿憋屈.但是更憋屈的是,世人几乎都因此认为嬴荡是个傻缺儿.二愣子.然而,历史妞认为嬴荡只是个过于耿直的boy.细想之下,觉得嬴荡举鼎并非一时兴起之举--因为九鼎是

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是秦惠文王赢驷的嫡长子,是秦国第二十七任国君、历史上的第二任秦王,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307年在位。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嬴荡在洛阳“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

嬴荡为什么不传位赢壮 嬴荡的是急性子 但不是傻缺儿!

作为一国之主,嬴荡死于举鼎绝膑确实是有点儿憋屈。

但是更憋屈的是,世人几乎都因此认为嬴荡是个傻缺儿、二愣子。

然而,历史妞认为嬴荡只是个过于耿直的boy。细想之下,觉得嬴荡举鼎并非一时兴起之举——因为九鼎是天下的象征。

嬴荡为什么不传位赢壮 嬴荡的是急性子 但不是傻缺儿!

相传夏禹治水后,收九州之金铸成九鼎,鼎上刻有各州山川人物、土地贡奉之数,为天下的象征。

如此说来,嬴荡举鼎是因为心怀一统天下的抱负和雄心,但是他操之过急。早秦武王300年,楚庄王就向周室打听过九鼎的重量,但被王孙满的一句“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吓的退兵出境。

那,嬴荡此时举鼎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一是炫耀武力。秦武王本就身强力壮,重武好战,举九鼎对他来说是个炫耀武力的好机会。

二是以为取代周天子而立的时机已经成熟。嬴荡即位之初,经过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两代国君的努力,国力日渐昌盛,《史记卷五秦本纪》载:“武王立,韩,魏,齐,楚,越皆宾从”。到公元前307年,嬴荡已先后平定了蜀国叛乱,攻取了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攻克宜阳意味着:秦军自此兵出函谷关,有了物资与兵员的保障。所以,急性子的嬴荡以为时机已经成熟,迫不及待的要举鼎,以使天下诸国皆宾从。

所以,嬴荡举鼎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嬴荡一定认为自己能够把鼎举起来,但最后不知出了什么差池才导致绝膑而死,有人认为这是“周德未衰,神器不可动”。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如果嬴荡最终举鼎成功并且毫发无损,那么天下人是不是都会认为“周室衰微,赤尽黑出”,认为秦国可以取周室代之了呢?在那个时候天下人完全有可能这么认为。

所以,嬴荡举鼎并非鲁莽之举,虽然最后以嬴荡身死结局,看起来像是一场闹剧。但是不可否认,嬴荡做的是自其祖父秦孝公开始直到秦始皇才实现的一统天下的梦。

在举鼎这件事当中,嬴荡犯的唯一的错误就是操之过急,以致最后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成为了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一位皇帝。

抛开嬴荡举鼎这件事不谈,嬴荡其实也做出了不少政绩。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虽然一统天下的梦想在他手里没有实现,但他继承祖先遗志,顺应历史大潮,在位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秦国国力始终处于上升状态。

然而,历史对他的评价却有失偏颇,就连太史公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也仅仅停留在“武王有力好戏”的表面。不得不说,司马迁有意忽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抹杀嬴荡功绩的嫌疑。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成为了千古一帝;嬴荡作为嬴政的曾祖伯父,也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他是中国第一个设立丞相的君主。此后,丞相制度影响中国官制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直到被明太祖朱元璋废除。

可是,历史就像跟嬴荡开了个玩笑,首创皇帝制度的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而首创丞相制度的嬴荡却险些被人们遗忘了,甚至被人当成了笑柄。

受历史的歪曲,我们往往认为嬴荡一无是处。然而,嬴荡只是个急性子,却不是傻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