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明为教育部副部长 新晋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 在温州医学院当了8年学生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沈晓明当年探望年迈卧病在床的黄达枢教授沈晓明在2008年温州医学院校庆上向黄达枢等老师致敬.温州网讯 国务院新任免一批国家工作人员名单昨天公布,沈晓明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这位新晋的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曾在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当了8年的学生.资料显示,沈晓明1963年生人,浙江上虞人,医学博士,教授.2006年沈晓明担任上海市教委主任至今,历经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等多个岗位,从政之路并不长,却屡屡被委以重任.此前的9月14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召开

沈晓明当年探望年迈卧病在床的黄达枢教授

沈晓明在2008年温州医学院校庆上向黄达枢等老师致敬。

温州网讯 国务院新任免一批国家工作人员名单昨天公布,沈晓明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这位新晋的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曾在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当了8年的学生。

资料显示,沈晓明1963年生人,浙江上虞人,医学博士,教授。2006年沈晓明担任上海市教委主任至今,历经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等多个岗位,从政之路并不长,却屡屡被委以重任。此前的9月14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召开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泽洲宣布有关决定。沈晓明不再担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以及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沈晓明,这位53岁的官员,长期在医疗卫生领域奋斗,在儿科学领域多有建树。作为著名儿童保健专家,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沈晓明当年曾在温医大儿科系完成了他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并与导师黄达枢教授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毕业后多年,这份师生缘还一直延续着。

就在这个教师节前夕,沈晓明在微信公号“锦绣路上工作室”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三个老师》,其中追忆了他在温读儿科学系硕士研究生时的导师黄达枢教授。

受父母鼓励报考温州医学院儿科

1963年沈晓明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他说,他在这个江南水乡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小学、初中和高中就读于本土本乡的学校。1979年,沈晓明考入温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前身)儿科学系,在温州医学院完成了他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

沈晓明说,当年妹妹遭遇了严重的发育问题,家人几次三番到大医院求医,却徒劳无功,“恐惧和绝望笼罩着整个家庭”。填报志愿时,父母鼓励热原本爱乒乓球的他填了儿科。

而沈晓明最终也没辜负家人的期望。他从温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做了一名住院医生。在25岁时,他考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沈晓明当了一名“小儿科”医生,成为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副教授。从美国求学回来后,沈晓明担任当时正在浦东筹建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副院长,此后历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新华医院副院长、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环境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

2012年沈晓明在接受一家健康类报纸采访时曾表示:“我半辈子只做了三件事: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和儿童睡眠研究。”这三项研究成果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老师教给的两个本领三十年不忘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路上,总有老师相伴,而师生之间的故事总是那么温暖而感人。在温州医学院求学期间,沈晓明师从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学院儿科创始人、儿科系首任主任黄达枢教授,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

确切的说,黄达枢教授是沈晓明硕士研究生时的导师,他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呼吸病学专家,比较出名的是确立了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命名,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当时的温州医学院刚恢复研究生招生不久,并没有太多的教学资源,基本上是和同年资的住院医生一起在临床工作,同时在三年时间内完成论文和综述各一篇,大致相当于后来的临床型研究生。“好在母校当时的临床教学是非常扎实和有效的,在一整年的本科毕业实习结束之后,沈晓明就基本具备了在临床上独当一面的能力,因此,那段以实战为主的研究生训练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压力。”

黄老师给沈晓明专业上的指导颇多,他教给沈晓明的两个本领,即使时过三十年后沈晓明仍然印象深刻。第一样是新生儿肺功能的测量技术。当时,对人体进行肺功能的测量已有多种仪器可以实现,但无论采用什么仪器,都需要受试者的配合,即最大限度的深吸气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这对成人来说经过一两次训练后即能顺利完成测试,但对刚刚生下了的“不听使唤”的新生儿来说无疑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当时,即使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新生儿呼吸功能的研究也很少。黄老师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新生儿在啼哭时的动作大致相当于“最大限度的深吸气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呼气”,因此只要拍打孩子的足底使其啼哭,即可完成一次肺功能的测试,哭得越凶,测得越准。这就是新生儿啼哭肺功能测试技术。沈晓明和一位师兄先后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论文评议和答辩小组的专家教授对此无不拍案叫绝。

第二样是如何通过观察孩子在候诊室中的情况,以在正式诊察之前对患儿的病情有初步的了解。“黄老师教导我,看病并不是从病人坐在对面的那一刻才开始的,当一个好的儿科医生,要时时观察、处处留意,发现病史和望、触、叩、听之外的有用信息,因为与成人相比,孩子的病情变化更快。”沈晓明说,但凡黄老师出门诊,慕名而来的家长带着孩子总是早早等在候诊室里。

那时的条件有限,说是候诊室,其实就是诊室外面的走廊。当年黄达枢老师一上班,换好白大褂后不是直接进诊室,而是带沈晓明在门口的走廊里走上一圈。他不时摸摸这个小家伙的脸蛋,拍拍那个的肩膀,顿时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迅速获得了家长的信任。他边走边和沈晓明说,两种孩子要特别注意,一种是极度哭吵的,另一种是特别安静的,这两种孩子可能得的是急病、重病,要让他们“插队”,安排他们优先就诊,以免贻误时机;如果发现有呼吸时鼻翼扇动且脸色苍白的,要马上请护士安排吸氧并直接去急诊室;而对于那些打哈欠、伸懒腰的小家伙,可放心地将他们留到最后,他们不会有大碍。他五分钟一圈走下来,对要看的病人已经了然于心了。

黄老师生病卧床后每年都去探望

黄达枢在沈晓明脑海里的记忆是一张“弥勒菩萨”般的笑脸,敦厚而慈祥。沈晓明说,在与他密切相处的三年多时间里,他甚至没有见到黄老师生过气、动过怒。但是相比之下,让沈晓明更为深刻的却是黄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他得益匪浅,终生难忘。在他觉得,老师传授给他的不仅仅是临床经验,更是医学的人文精神。

2008年11月15日,沈晓明应邀参加了母校温州医学院举办的50周年校庆。面对媒体,他说出了埋藏心中多年的心声,“在我以后的求学生涯中,我也碰到过严师,但最感到威而不惧的唯独只有温医的老师。”

正因为如此,从温医大毕业几十年来,沈晓明与黄达枢教授的师生情义一直延续而不曾间断。无论在何地求学工作,沈晓明总会寻找各种机会回温探望自己的老师。近年来,黄达枢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而卧病不起。沈晓明每年都去看黄老师一次,后来几年去看黄老师时,黄老师显然已经不大认识他了,但沈晓明依然会每年都去向他报到,带去学生对老师的致敬。今年年初,黄达枢终因年老体衰、久病不治而与世长逝,终年96岁。沈晓明专程赶到温州与老师作别。

-沈晓明简历

1984年获温州医学院学士学位,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环境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2006年5月起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沈晓明二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世界卫生组织新生儿保健合作中心主任,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新生儿筛查学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儿科杂志》副主编。(温州晚报 记者 晓赵)